在咱們晉南地區,曆史上,戲劇活動相當盛行,是我國最早的戲劇發源地之一,享有“中國戲劇搖籃”之稱。
山西的戲曲經過各個曆史時期的孕育和演變,在山西的廣大鄉村已相當普遍,並出現了專借助演出使用的磚砌木構的固定舞台,隨著舞台的興建對聯——中國文字特有的形式,也出現在舞台兩側,特別是在近代和現代,由於戲劇演出的形式,舞台的變遷,由過去的台聯,廳聯,增加了人名聯,嵌字聯等內容,戲劇對聯更加盛行,為研究戲劇發展史提供了一條極為有利的線索。
清康熙三十九年三界莊牛王廟舞台戲聯是
優孟衣冠妝就人物備考
梨園子弟做成今古奇觀
清雍正十二年三界莊龍王廟戲台聯是
不大地方可國可家可天下
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鬼神
清道光二十六年三界莊文聖廟舞台聯是
今古奇觀人物備考
明心寶鑒覺世真經
清嘉慶二十二年三界莊關王廟舞台聯是
頃刻間千秋事業
方寸地萬裏河山
清光緒十三年三界莊關王廟戲台聯是
假衣冠演出忠臣孝子
任歌舞傳來世態炎涼
清光緒二十九年三界莊土地廟戲台聯
土山鎮關羽約三章
地藏王瘋僧罵首奸
古西社村舞台聯
此曲隻應天上有
斯人莫道世間無
古楊趙村後稷廟舞台聯
今日謳歌在古時為諷誦
世間態度看台上之衣冠
山底村古戲台聯
不讀四書
忽而金榜題名 鮮矣
未備六藝
倏然洞房花燭 怪哉
清朝稷王廟舞台聯是
王業本艱難聊借笙歌揚盛德
農耕推稼穡權憑鼓點答神明
清朝太寧村戲台聯是
傾小曲小聰明當時可憐公瑾
撾大鼓大豪傑至今猶罵曹瞞
下柏村古戲台聯是
名勝樓台輝煌殿宇
升平歌舞和悅神人
東莊村古舞台聯是
牛頭山放牛掃雪借衣贈綈袍
馬家寨走馬觀陣比武焰火棍
澗東村古法王廟舞台聯是
借衣冠描盡古今人情
按呂律點破炎涼世態
1982年稷山縣化峪村新建舞台落成,贈送對聯者很多。永寧村八十高齡的黃碧海先生,善長詩文酷愛收集撰寫對聯,曾作多副對聯致賀。現擇其兩首,可以飽眼福:
其一是:
化作古妝高歌聲浪達幽峪
舞雲歸泳戰陣威風登瑤台
其二是:
化曰東風登新台表演千古曆史
峪口聖地看戲劇如讀一部春秋
其一將“化峪舞台”四個字,巧妙的嵌於對聯首尾。其二:將“化峪”二字嵌於對聯聯首。對聯上下文通意深,完美融聯。
東街村舞台落成張大奎先生為此作聯是:
東風拂煦蒲腔優雅童叟賞心享盛世
街市和諧歌舞輕揚耕夫悅目樂堯天
把“東街”二字嵌於上下聯首聯。
桐下村舞台落成,寧水龍先生為該台撰聯是:
桐園樹綠春華秋實演一台妙歌好戲
下裏花紅村興民富唱萬代雅曲清風
著名書法家翟來生先生為澗東村舞台題聯是
忠奸善惡邪正美醜集百態
榮辱是非悲歡離合成大千
著名書法家翟乃生為西街村舞台撰寫聯是
西躍龍門三重浪嘯吟品絕千古
關峙稷峰九疊翠逸韻唱盡風流
蘭更認先生為永寧村舞台撰聯是
書上文字台上戲
水中明月鏡中花
劉金奎先生為張家莊村舞台撰聯是
一方小天地
演繹忠奸善惡
歌功頌德讚英烈;
千秋大舞台
透析成敗是非
警世醒人啟後昆。
澗東村退休工人庾太發為賈峪村舞台撰聯是
賈風從律群芳鬥豔演古演今演華夏文明史
峪台調陽百秀爭鳴唱忠唱義唱神州正氣歌
匹馬斬顏良 河北英雄喪膽
單刀會魯肅 江南文武寒心
一幅對聯,將三國名將關公的功績,躍於人們麵前。
有的農村的戲台將農閑時演戲等內容編成對聯,有一幅是這樣編的:
家傳耕讀
乘閑時扮作生旦淨醜
戲作君相
結局後仍是士農工商
唱有兩個曰,
曰喜怒,曰哀懼,徒勞口舌
戲是半邊虛
虛榮譽,虛富貴,枉動幹戈
將“唱戲”二字分解而成一副對聯,對名巧妙,令人玩味。
還有專題對聯,像木偶對聯有一幅是這樣的“有口無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還有一幅對聯是告誡觀眾要注意觀看道德,站在前邊觀看的人要想到後邊的人的視線:
看不清莫嚷,請問前頭高見者
站的住便罷,須留餘地後人觀
在抗日戰爭期間,山西的和陝西的秦腔藝人在銅川公演募捐,姚文蔚先生曾作聯相助:
上聯是
裝男亦好,扮女亦好,舉起刀槍劍戟,但願排演抗日戲
下聯是
蒲劇也罷,秦腔也罷,無論生旦淨醜,大家齊唱愛國歌
蒲劇著名五大演員之一的王秀蘭,以她獨特的表演風格,譽滿秦,晉,豫,甘,姚文蔚先生曾幾次作聯相贈,其中兩副是:
其一:“名馳西秦三千裏,聲震東晉第一家。”
其二:“秀雅之體,清亮之音;蘭惠其質,柳絮其才”
其二:運用典故,使聯語凝煉警策,蓄意無窮。柳絮其才,是引用了東晉女詩人薛道韞詠雪的典故。用柳絮才高,讚美表演藝術家王秀蘭,十分貼切自然。
隨著我們新時代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不斷繁榮,舞台對聯及戲劇對聯也會與時俱進,也一定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張謙益 稷山縣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