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明清之際,學壇群星璀璨,傅山是其中頗具影響的學者,被史家喻為“學海”,言其學在諸多領域博大精深,成就非凡,造詣甚高,並多有積極建樹,故以“百科全書派”之稱頌之。審視曆代識者論其學,或詮釋、或闡述,各述其旨。當天下危亡時,則大言其錚錚鐵骨之精神;當天下大治時,則多究其開拓創新之心誌。盡管對其學的諸多方麵評價不一,但對其終生所堅守的民族獨立之精神、思想自由之意誌,則給予肯定。
傅山還是一位楹聯大家,因一生治學領域極其廣泛,後人對其楹聯研究尚不多見。己亥六月乃傅山先生誕辰四百一十二年,本刊刊發晉地老聯家趙克誠文章與四海楹聯研究院題傅山的一組聯作,以表對先生的景仰之情。
傅山,山西籍曆史名人傅山(一六〇七——一六八四),生活在十七世紀的明末清初。明清之交,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期間,湧現出了一批時代驕子,他們以自己宏偉的業績,以及具有近代精神的先驅者形象而名垂史冊。傅山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與當時的孫奇逢、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知名學者齊名,同被後世尊為“遺老之魁碩,後學之津逮”“學必實用,動為世法”的學界泰鬥。
傅山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經學、史學、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醫學諸多領域,都有精湛研究、獨到見解和重要建樹,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文壇宗師。學界評其為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氣節而又富於現實批判精神和學術創新精神的啟蒙思想家、愛國者,同時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醫學家。以一介布衣之身,其道德品格、學術思想,能夠在生前死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研究,幾百年來持久不衰,影響遍及山西,乃至全國,遠及海外,不能不說是一個罕見的奇跡。
▲傅山碑林公園
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又名真山。原字青竹,後改青主,源於他的詩句“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傅氏家族世代書香,家學淵源深厚。傅山幼年即聰慧異常,博覽群書,過目成誦,十五歲應童子試,取得生員資格,二十歲成廩生,其後就學於三立書院,受業於山西提學袁繼鹹。恩師耳提麵命,使他學業日進,獲益匪淺。後袁繼鹹被誣入獄,傅山挺身而出,組織諸生徒步千裏,赴京請願,“伏闕訴冤”,不屈不撓,大義凜然,終使袁繼鹹冤案得以申雪。以此,剛屆而立之年的傅山就義聲聞天下,被士林目為“山右義士”。
明亡後,步入中年的傅山開始過上了漂泊不定的亂離生活,侍慈母,攜子孫,輾轉於山西境內各縣。在壽陽拜五峰山還陽真人郭靜中為師,當了道士,自號朱衣道人。以行醫為業,秘密從事反清複明活動。其間,曾因宋謙案受到牽連,被捕入獄,堅貞不屈,終得獲釋。後曾籌資南下江淮,觀察形勢,聯絡誌士,意在複明,無果而返。晚年僑居太原鬆莊,以行醫為生,從事文化學術研究和著述。先後與全國各地明末遺民、抗清誌士、知名學者顧炎武、朱彝尊、申涵光、孫奇逢、李因篤、屈大均、閻爾梅等訂交,過從甚密。康熙初年,詔開博學宏詞科,雖強挾赴京,但稱疾堅辭,拒受中書舍人職銜,回歸故裏,仍自稱為“民”,表現了“尚誌高風,介然如石”的品格。他一生的所作所為,不僅使他成為當世百姓心目中最可尊敬的傳奇人物,而且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文學批評史、書畫史、醫學史等各界都確立了不朽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廣為人知的是,傅山還是一位製聯高手,是明末清初卓有成就的聯家之一。對聯肇始於唐五代,至明朝,對聯藝術得到普及和發展,“大賢無不措意於此矣”,先後出現了一批聯壇聖手,如解縉、於謙、沈周、李東陽、祝允明、唐寅、楊慎、林大欽、徐渭、董其昌、張岱及傅山,有關他們的一些撰聯軼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傅山能文善詩,同時又擅音韻,工書法,一生浪跡四方,因而寫過不少對聯是肯定的。明亡後,傅山漂泊無定,其行蹤今可考見者,曾途經河北省,屢赴京師,又曾遊陝西、河南、山東,還南下江淮。此外,足跡幾遍及山西全境。從《霜紅龕集》及方誌可查考者,計有大同、渾源、寧武、崞縣(原平)、五台、忻縣、平定、盂縣、壽陽、樂平(昔陽)、榆社、榆次、平遙、介休、祁縣、離石、寧鄉(中陽)、汾陽、交城、文水、武鄉、洪洞、曲沃、平陸、絳縣等地。所到之處,大都有詩文之作,可以想見,也有不少聯作,但因戰亂流離,多數已經散佚。值得慶幸的是,晉域的一些名勝古跡至今仍有傅山手書的楹聯幸存,古今刊印的一些傅山書畫作品的石印、影印、碑帖拓本中,其對聯墨跡也有收錄,館藏及為海內外收藏家收藏者亦為數不少,有的已成為名聯傳世。還有的則散見於各種誌書和聯書中得以流傳下來。據筆者多年搜集,計有七八十副。
傅山對聯,風景名勝聯、寺廟題署聯、題贈和自題聯、哀挽聯以及春聯等常見楹聯類型皆備。從聯意看,絕大部分是作者中年以後即進入清初時所作。
有的借詩情畫意、閑情逸趣,表現作者清風峻節的高尚情操。
石上流泉,書架旁邊榨酒;
橋欄點筆,杏花深處題詩。
是一副自題聯,上聯寫書室環境之清幽,在此可於賞讀之餘品酒。石上流泉,化用王維《山居秋暝》詩“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尾句,指清冽的泉水流瀉於山石之上,喻指幽清明淨的景致。榨酒,猶“咂酒”,品嚐啜飲。橋欄點筆,橋護欄上題詠。點筆,指以筆蘸墨,代指詩文書畫。杏花深處,化用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句,酒家所在之地酒香不怕巷子深,令人情思湧動,不由得即興題寫詩句。上聯寫讀書而品酒,下聯寫沽酒而題詩,總之不離“詩”“酒”二字。作者醉心於詩酒,並非頹唐避世,而是仿效前賢陶淵明和屈原,以保持高尚的節操。
有一段時間,傅山曾寓居晉祠雲陶洞,與道友為侶,會客接友,著書立說,還為晉祠數處景點即興題寫楹聯,保存至今的有七副,均為自撰親書。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一副是題雲陶洞的六言短聯:
竹雨鬆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楷書聯,從聯麵看:雨敲竹葉,風入鬆林,和著幽雅的琴曲,仿佛天籟之音;待客煮茶嫋嫋青煙,梧桐樹下月色朦朧,從洞中傳出朗朗讀書聲。全聯十二字全用名詞,每個字都可單解,盡管沒有動詞,但卻“動”在其中,反複吟詠,自能捕捉到一種內在的律動美,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主人當時閑適恬淡的隱居生活情景,凸現了作者灑脫的襟抱和高潔的品格。景明情隱,寓情於景,讓你觸景生情,心領神會,引人遐思。凡到晉祠遊覽的文人墨客,莫不對傅山題聯駐足觀賞,細細品味,嘖嘖稱讚。
而另外一副雲陶洞題聯:
日上山紅,赤縣靈金三劍動;
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
則借景抒懷,表達作者強烈的忠貞自守的民族氣節和毫不妥協的鬥爭精神。“日上”指白天,“月來”指夜晚。上聯借用漢高祖劉邦揮“靈金”劍斬白蛇的典故,將朝陽東升時的紅光喻為斬妖驅魔複興大業的神奇寶劍,表達作者反清複明的誌向。下聯則將朗照水麵的月光,喻為照耀眾生心田的一顆明珠。值得注意的是,此聯多用隱語,上下聯首字“日”“月”合而為“明”,暗指明朝;“山紅”隱作者乃朱衣道人,“水白”隱作者為龍池道人;“真人”泛指來雲陶洞與他共議反清複明之士;下聯尾字“珠明”表麵喻月亮為一顆明珠,用諧音暗指包括作者在內的一批心心相印誌在反清複明的義士心目中的故國“朱明”王朝。遣詞用字,頗具匠心,不失為一副勁氣內斂、蘊蓄無窮的佳作,非大手筆不能為。
一些自題聯則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做人、傳家、處世的哲理,反映他思想中積極用世和消極避世的各個方麵。
性定會心自遠;
身閑樂事偏多。
是作者自題“霜紅龕”室的一副楷書聯。性定,本為佛家語,即定力,指能破除一切雜念幹擾的禪定之性。會心即領悟、領會。上聯強調“性定”的重要意義,指出隻要不為外物所惑,不為名利所誘,自能洞察物理,堅定品性,淨化心靈,境界自遠。身閑,指無官一身輕的自由之身,心中無事即身閑。可視為作者不事清廷,終生一介布衣的自況。樂事,樂於從事所作的事,亦指歡樂之事。下聯“身閑”指自己身心閑適,琴棋書畫,交友待客,行醫活人,樂事甚多,自得其樂。作者立身旨在“性定”,自求“身閑”,體現出超凡的定力和自信。此聯正是其“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深厚修養和高潔品格的真實寫照。
浩博旁通,詩書上卻不許儉;
雍容薄忍,衣食邊單用個勤。
是一副自題行書聯。浩博,浩大而繁多。旁通,廣泛通曉。儉,本義為節儉節省,這裏引申指吝惜。即在學業精進方麵應當不吝惜允許的財力和大量的精力。上聯指出要盡可能遍覽浩瀚的典籍圖書,使自己觸類旁通,學識廣博,在這方麵無論如何不可節省。雍容,指儀態大方,從容不俗。薄忍,克製,寬容。勤,竭盡全力去做。下聯指出要想使得自己成為高雅脫俗、堅韌勵進的人,那麼就應當在生活中牢記一個“勤”字。此聯妙在對“勤”“儉”二字的運用,以“詩書”代指學業,用“衣食”代指生活,表現出作者高潔的誌趣和博大的情懷,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傅山紀念館
品賞傅山楹聯,不能不為其中所表現出的崇高的民族氣節、濃鬱的家國情懷、不屈的鬥爭精神、博大的寬闊胸襟、潔身自好的高貴品格所感動,為聯語的精妙意境、深沉隱喻、多采情趣、動人情景、奇巧構思、優美詞句所歎服。總之,“片辭數語,著墨無多”,但“作者之才情寓焉,器局寓焉,學識襟抱,亦莫不寓焉”。
我來添爾一峰青。傅山對聯,包括他的對聯書法,作為一筆寶貴的曆史文化藝術遺產,為古今聯壇的百花園增添了奪目的光彩。但由於傅山一生治學領域極其寬泛,其思想境界相當複雜,再加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險惡,以及作者本人獨立特行的品格操守,所以體現在對聯創作中,有些聯作不免晦澀難懂。時隔三百多年後的今天,要對這些聯作予以準確的詮釋和精到的解讀確非易事。將傅山一生所撰對聯勉力輯佚鉤沉,多方搜集整理,潛心深入研究,理應成為傅山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得到對聯界有識之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