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宏村古民居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曆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其中楹聯文化也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楹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之一,講究平仄對仗,是中華語言的一種特殊表現藝術。而西遞、宏村是徽州古民居遺產的代表,在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楹聯,有著自身獨特的楹聯文化。
一、楹聯文化的思想淵源
根據在西遞、宏村兩處的走訪調查,此處多是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風格,在這處於山明水秀的古樸村鎮中,幾乎家家戶戶都設有楹聯,或在堂前,或在門上,雕刻在深色木材之上,傳承悠遠,曆久彌新,在今日更顯現出獨特的意蘊和價值。
古徽州村落多聚居和成型於宋明時期,這時南方戰亂少,水稻等農作物產量大,人口遷入,全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都有南移的趨勢。這時正是儒教理學在古徽州產生和發展的時期,人們注重人倫道理,注重家族尊卑秩序,注重入世行政治國,這些在眾多楹聯中都可以看出濃厚的儒學風格,如“壽本乎仁,樂生於智;勤能補拙,簡可養廉”等。但與理學相比,徽州人的行為更有古儒學的典範,不隻專注於仕途苦學,也有人在鄉務農,出外行商,這樣的農商者更是占大多數,不歧視處於社會下次的農商等行業,反而對此熱衷與精通。古徽州居民在行動上衝破了封建等級的禁錮,精通於農、工、商的末流行業,但思想上並非如此。古時人提倡“學而優則仕”,仕途通道並不被特定的一部分人所把持,而是“學而優”者都可以競爭入仕,所以此地域學術氛圍濃厚。據地方誌記載統計,明代徽州有舉人一千多人,進士四百多人,清代有舉人一千五百多人,進士近七百人,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朝為官的前輩也會適當照護後學,隻要後輩人確有真才實學。能入仕者畢竟隻是少數,剩下的大多數隻能從事農、工、商的其他行業,不管你的祖父輩是怎樣的地位。這頗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意味,徽州人對士人的確高看一眼,但也不對農工商者低看一眼,他們所低看的隻是無所作為者和消極避世者。
古徽州人在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在士農工商的各行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朝為官者人數眾多,徽商更是行遍天下,讓九州大地都認識到這一奮發自強的群體。先輩們把他們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形成楹聯或家訓,用以教導子孫後代,讓後人隨時隨地都能記得先輩的辛勤和榮光,明白自己所應該走的道路。
二、古徽州地區楹聯種類
西遞、宏村風景秀美而雅致,而在古民居中廳堂的中堂左右,廳堂兩側對應的立柱上,別致古樸,蘊含獨特意蘊的楹聯亦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此兩處的楹聯文化底蘊深厚,幾乎每戶人家都張貼、懸掛著楹聯,數量龐大,風格多樣,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教化育人的家訓
楹聯有教化育人的作用,楹聯中有著明顯的儒教思想的體現。儒教思想是封建社會存在與維持的根本,儒教的仁義之教也是舊時人們日常生活的準則。所以不論官宦商人,都要在自家廳堂中懸掛幾幅崇儒重教楹聯,意在教化育人。一則作為訓誡後輩的警語,讓他們銘記文化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使儒學的道德觀,滲透於後輩的生活習俗中,植根於子孫的腦海裏。二則標榜自己是溫文儒雅的學人,早已脫離了商人的世儈習氣。長輩們總是希望將好的留給後輩,就算自己不在了,後輩們也能快樂富足的生活下去,而楹聯上的家訓就是長輩對後輩最好的祝願,在告誡自己的同時也會訓誡後代。
如:“克己最嚴,須從難處去克;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為”,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這是對於人格培養的德教,希望子孫後人能成為符合儒家思想規範的君子學人,近則事親,遠則事君,恭謙謹慎,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二)處事為人的警示
對於徽州人來說,讀書和經商是他們的出路。獨在異鄉為異客,深知告別故土,遠離家鄉和親朋故舊,獨自異地謀生,將遇到無法估量的困難和艱辛。在舉目無親的異鄉,必須深諳處事做人的哲理,否則將無立足生存之地。所以家家戶戶都特別重視對後輩進行這方麵的教誨。要求外出謀生創業的子孫能吃苦耐勞,不怕小驚小險,也不斤斤計較小虧小損,知道“舍”與“得”的道理。也要能遇事能忍恥忍痛,淡看榮辱,隻為積極進取,堅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能夠有一日可以撥雲見日,衣錦還鄉。
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居安思危,念念如同臨敵日;得寵思辱,心心常似過橋時”
人在社會中生活與打拚就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相比於改變別人更現實也更難的是改變自己,徽州人就是這樣一群積極有為、不畏艱辛的奮進者。
(三)立身言誌的宣告
在古時候無論從仕而隱退的官宦之人,還是經商而回鄉的溫飽富貴之家,又或是不願沾染世俗,高潔傲岸的隱者,都願借楹聯來表達自己心聲,以立身言誌。西遞、宏村的達官貴人是由於祖輩經商發達,給自己創造了好的讀書條件,中舉中進士,為官為宦,富貴榮華,但其中不少人不欣賞甚至鄙薄祖輩所從事的經商的俗氣事業,覺得隻有取得功名的官宦才有受人敬仰的儒雅之氣。他們晚年養尊處優,將精力和情趣放在更高層次的精神寄托上,怡情山水,潛心文墨,品蘭賞竹,對月酌酒,表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清高。
如:“襟懷曠達雲中鶴;品德清高崖上鬆”,
“品蘭詠竹文人事;臨水遊山異日情”。
楹聯中的景物描寫不隻是對徽州地區山明水秀的讚美,更是對自身高潔情操的宣告,商賈亦雅,俗人不俗。
三、結語
在西遞和宏村的古民居中,處處可見到字體俊秀、雅俗共賞的楹聯。透過這些楹聯中的佳句妙語,我們能夠探尋到古徽州人重商、重仕、崇善的人生哲學;在這些楹聯中所表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現代人的經商為官、處事做人,還有著可以借鑒的地方,可以傳承的理念,可以發揚光大的精神。
西遞、宏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落,楹聯文化顯示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楹聯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更有著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而在現代,保護修繕這些楹聯,繼承發揚這樣的楹聯文化,已成為我們現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這不僅是對古代優秀文明文化的保護,更是對一種奮發不息的精神的傳承,是保護養育嗬護著我們的祖先的生活遺跡,更是我們自身生存和傳遞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
守身如執玉;
行善勝遺金。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靜者心多妙;
飄然思不群。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百代祠堂古;
千村世族和。
——佚名題黟縣西遞村胡氏宗祠
屋小僅能容膝;
樓下卻可戴星。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靈毓梓潼持世教;
位尊師表啟人文。
——佚名題黟縣西遞村文昌閣
千管文豪爭色采;
萬家詩朱競風騷。
——佚名題黟縣西遞村魁星樓
花能解語還多事;
石不克不及止最可人。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知事少時終路少;
識人多處黑白多。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養成大拙圓是巧;
學到如愚乃是賢。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傳家禮教敦三物;
華國文章本六經。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傳家有講唯存厚;
處世無奇率直真。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漫止竹露栽唐句;
細嚼梅花讀漢書。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天長流水坐懷古;
秋靜幽蘭時向人。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我愛鄰居鄰愛我;
魚傍水活水傍魚。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能刻苦圓為誌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世事每遇謙真好;
人倫常在忍中齊。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水惟善下圓為海;
山不矜下自極天。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花能解語還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敦孝悌此樂何極;
嚼詩書其味無量。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介進不妨因滌硯;
折腰何惜為澆花。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滌硯”,謂著作。
事臨頭三思為妙;
怒上心一忍為下。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君子不憂還不懼;
丈婦能屈也能伸。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忠厚留有餘境地;
清靜養無限天機。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滿足常樂不極樂;
但於得時思掉時。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事能滿足心常樂;
人到無供品自下。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濃飯粗茶有真味;
明窗淨幾是安居。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有恒財立身珍寶;
無定心處世要止。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情麵練達即文章。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月移疏柳過雲影;
風收梅花進坐噴鼻噴鼻。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渾風明月本無價;
遠水遠山皆有情。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忌是庸才。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遇事真懷不俗一是;
與人和睦察群止。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渾以自修,誠以自勉;
敬而不怠,滿而不盈。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兩字箴止,惟勤惟儉;
兩條正路,曰讀曰耕。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得山川情,其人多壽;
饒詩書氣,有子必賢。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
地做琵琶路做弦,哪個敢彈?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
淚酸血鹹,悔不該腳辣口甜,休講人世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睹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上蒼
——黟縣西遞村明渾古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