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怎樣把楹聯寫出個性與新意?

怎樣把楹聯寫出個性與新意?

2019-04-14 22:56:53步秀祥 遼寧營口對聯天地 0條評論

如何把楹聯寫出個性、寫出新意來?這是楹聯愛好者必須深入研究和悉心解決的問題。所謂個性,是指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所謂新意是指新的視角、新的意境和新的語言等。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個性與共性是對立統一的。用列寧的話講,就是“個別一定與一般相聯而存在,一般隻能在個別中存在,隻能通過個別而存在。”毛主席講得更透徹,他說:“共性即包括一切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這一認識方法,楹聯創作應按照客觀事物存在形式,賦予其人、事、物,鮮明生動的個性形象。

要做到這一點,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獨創意識。因為獨創是文學藝術的生命。黑格爾曾說“真正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著名文學家、戲劇家夏衍也曾講:“是藝術,所以要創造。是藝術,所以要考慮到接觸這種藝術者的反應和心情。”魯迅先生也說過“依傍和模仿,決不能產生藝術。” 現實生活的豐富性、人們情感的複雜性、當今文化的多元性,決定楹聯創作應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不定於一尊。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寫出構思奇特,意境高雅,文字清新的佳作來。


要以小見大

也就是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大處著眼,就是要從大的方麵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或本質的東西;小處落筆,就是要從細微處下筆,從微觀看宏觀。2016年初,山東省宣傳文化部門搞了一次“治國理政”有獎征聯,我為這次征聯寫的一副:

胸懷社稷,毋慮個人名和利;

心係民生,常憂百姓米和柴。

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問題,看起來都是些小事,但實際上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習總書記多次講過,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這副聯從小處破題,較好表達了總書記的一貫思想。我想,這也許是此副聯獲獎的一個因素吧。2010年6月陳雲紀念館和上海楹聯、詩詞學會紀念陳雲誕辰110周年舉辦詩詞聯大賽。我先後查閱了近百多萬字的材料,飽含深情地寫了十餘副聯,其中一副聯是:  

片物隻言,足見偉人風範;

殊勳偉績,盡凝赤子情懷。

此聯開頭的4個字,說明了從微觀落墨的效果。


要挖掘本地元素

幾乎所有舉辦聯賽的單位,都要求融入本土元素,所以參賽者在創作過程中,首先應查一查那個地方的曆史、地理、人物、風俗等情況,占有當地的材料越多,創作的空間就越大,寫出的東西才越像那個地方。2017年我參加了北京豐台區舉辦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聯賽,我撰寫了兩副聯。一副是:

烽火滄桑,一座石橋銘史冊;

豐台勝景,千秋曉月照盧溝。

此聯獲二等獎。另一副是:

獅吼馬嘶,永定長橋通正道;

山清河綠,盧溝曉月醉春風。

這副聯獲優秀獎。評委之所以看好這兩副聯,我覺得與用好本地素材有關。去年初上海舉辦第一屆春聯大賽,我為賽事寫的是:

明珠塔上星光燦;

黃浦江邊月色明。

讓人搭眼一看,就知道寫的是申城。


要善於觀察提煉

詩聖杜甫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寫聯更是如此。把要寫的人、事、景都觀察分析透了,寫出來的聯才有個性和特色,才能避免雷同。我對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啟功先生的人品特別敬佩,對他的書法也很欣賞。前幾年,我曾為老先生寫了這樣二行字:

人如玉如瑩,清高清雅;

字非真非草,有韻有神。

幾位聯友看了,都覺得寫得挺貼切,像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又如,去年泉州市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聯,我寫了這樣一副聯:

蛙鼓蟬鳴,妙音唱醉西湖月;

凝魂聚力,晉水助推東海潮。

由於觀察分析比較到位,提煉也可以,所以個性也比較突出。

要力求獨辟蹊徑

金·元之際文學巨匠元好問詩雲:“縱橫正有淩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我所說的獨辟蹊徑,就是要力求做到在構思、意境、格調、語言等方麵有別於他人,做到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皆無。2017年4月廣東梅州舉辦紀念葉劍英誕辰120周年聯賽。葉帥波瀾壯闊的一生,有很多可歌可頌的奇功殊勳,如懋功傳訊、一身劍膽、二月抗爭、三軍統帥、十月驚雷等。這些大事,寫的人肯定不會少。考慮到這一點,我就沒有在這方麵花費筆墨。我想毛主席曾用“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句話讚譽葉帥。我還讀過這位儒帥的詩集,他的詩風雄渾爽朗、明快流暢,與中唐大詩人劉禹錫(字夢得)頗為相近相似。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寫道:

詩風效法唐夢得;

人品齊名宋呂端。

這副聯在應征的9000副作品中獲得優秀獎。一位小有名氣聯家用16個字點評此聯:“構思獨特,用語貼切,言簡意深,對仗工整”。記得有一年,泉州市舉辦一次聯賽。我在查閱泉州曆史資料中發現,此地又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從這個角度寫了這樣一副聯:

海絲起點,諸國帆檣遮一港;

東亞名都,多元文化燦千秋。

有位聯友講,這副聯從“海絲起點”切入,角度比較獨特。


要抒發真情實感

古人雲:“情深而文摯”。一副好聯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真情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積累。生活是創作的源頭活水。著名文學家巴金講過“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社會生活。”生活積累越豐富,感情越真摯,就越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聯來。2016年建軍節前,我曾任主官的那個團的一個複員老兵在遼寧東戴河南山賓館開戰友會。這個連的老連長讓我寫幾副聯,為戰友會助助興。我在軍營裏摸爬滾打了22個年頭,對軍人的血性、肝膽,感受頗深。我用我這個老兵的心、老兵的情,潛心醞釀。最後含著淚,筆蘸真情,寫了三副聯。其一:

幾十載分別,幾十載失聯,今朝相聚心潮湧;

千百回思念,千百回祝福,此刻重逢淚水流”。

其二:

手牽手,心連心,東戴同舟求共濟;

杯碰杯,麵對麵,南山把盞話崢嶸。

其三:

東戴望碣石,鑒老兵鐵骨,錚錚依舊;

北幽觀滄海,看戰友丹心,耿耿如初。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將軍說:“‘閉門覓句非詩法,隻是征行自有詩’。沒有當過兵的人,寫不出這樣的聯。”戰友們把這幾副聯用紅布黃字製成條幅,從酒店樓頂懸掛到地,蔚為壯觀。不少戰友把這幾副聯抄在本上,記在心頭,作為永久的紀念。


要具有時代語言

詩豪白居易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宋代詩人趙翼講:“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唐宋大家韓愈說:“為陳言務去。”寫聯作對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去年,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時,我為遼寧寫了一副聯:

深改趁長風,騁懷渤海千重浪;

振興淩絕頂,放眼遼河一派春。

又如,2018年9月我為福建南靖縣 “聯讚土樓·南靖”聯賽撰了幾副聯,其中一副是:

先試先行,八閩拓開逐夢路;

敢贏敢拚,三溪擁抱弄潮人。

有位聯家點評說,這兩副聯不僅時代感較強,語言也比較鮮活。


要注重比、興手法

形象思維是指借助形象反映生活,運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藝術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致陳毅》信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聯亦如此。用具體形象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寄托作者情誌,是使聯作突破內容貧乏、思想膚淺、語言陳舊,缺乏美感,沒有特色和新意的一種有效手法。我在這方麵做了一些嚐試,也有一點感受。如聯題蘇軾:

白發遭貶謫,亦憤亦悲,筆端不絕辛酸淚;

黃州尤困頓,啼寒啼苦,心底尚存匡世情。

這副聯用具體形象表現了詩人多舛命運和家國情懷。又如,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而作的一副聯:

萬裏鐵流,勢如滾滾烏江水;

三軍赤幟,威若巍巍寶塔山。

這兩副聯都用了比、興的手法。我覺得“比”的越恰當,“興”的越自然,就越能凸顯聯的個性。

總之,聯要寫得好,就得深特新巧。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個性新意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