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 曠敏本
”
——君親恩何以酬? 忠君利民難以齊家酬親!
——民物命何以立? 知明哲保身尚憂讒畏譏!
——聖賢道何以傳? 須臾薄力不過杯水車薪!
“哎,不想也罷!”
一聲凝重的歎氣
和著這聲歎氣,一陣晚風習習,抖落了露珠,也吹散了月亮的些許陰翳
絲絲清輝墜下,在嶽麓峰頭落籍,也掉進了他的眼裏
“到山頂去!”
—— 說去就去!
他振衣直上,揣著要尋覓什麼的狂喜
陰晴不定,他在晦暝山路裏摸索前進
他料想會有一路藤蔓荊棘,卻出奇順利
山澤溫柔隱去尖枝、藏起陡石
仿佛他來到這裏隻是為了擦拭石徑新泥。
愈行俞深的山裏,隻是一片靜寂
“可莫要驚擾了山靈!”他突然想起
急忙努力隱藏自己的蹤跡,消匿踩碎脆葉的聲音,卻是走得異常艱辛
山始終靜默不語,對這起闖入寬容應允
清風早已拔雲見(xian)月,恭迎著他的登頂
嗬!
“明月一何朗!”
他感覺整個世界的月光此刻都在為自己一人傾瀉
飲著這杯光酒,他沉醉其中,早先的雜緒也被這股純粹騰空
夜深露重,布衣早已濕透,霧氣也漸漸漫上眼角
不自覺間,眼中的霧靄已化成了白露衝出
“本是空曠的無人之地,可否放下你繁忙的心?”
他與山一同靜默了。
寫在後麵:
本篇靈感源於簡媜對古詩再創作的散文集《空靈》中的《布衣老人》,改編自《人月圓.山中書事》
“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屋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張可久
”
讀到時心想:“這可要怎麼融在一塊!”
且看簡媜——
“
《布衣老人》節選
掩在三兩株桃樹背後,另一間草舍裏,我驚見漫散於地的書卷!
蛛網恣意牽連,山中潮氣蒸出書黴。缺頁的,想必是讀過勤而斷了線,如今道理攏不合了。手批的朱字多已湮滅,遒勁的筆法不難看出少年血氣。
一隻雞從書堆鑽出來,兀自朝院心踱去,也不蹄。
才看見,雞所窩藏的角落,蓬頭散發著一幅字,雞羽、塵垢已做了注疏。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下聯呢?不見下文了,莫非拿去塞窗欞的潲雨,還是烹茶時的火信子?
……
”
哦!將上片寫進了下片!
至於這篇呢?
“下聯呢?不見下文了?”
還沒走進嶽麓書院的我在漁人碼頭早已看到了【衡雲湘水】
去過嶽麓書院看過《布衣老人》寫出這篇文章走出心之遐想後
我知道了下聯的去處
願斯文定有攸歸
心如澄澈秋水,行如不定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