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楹聯界對“鴻爪格”與“鼎峙格”的區別,爭論不休,至今沒有人講清楚此兩個格的關係。我們將近幾年研究結果作個小結,“鴻爪格”與“鼎峙格”原本是一格,是初期兩種叫法而已。
早在1997年8月30日,《中國楹聯報》第三版,發表了該報總編夏茹冰答鍾泉華先生等淺談“鴻爪格”與“鼎峙格”聯家釋疑一文,並以鴻爪格為題“鍾泉華”聯:
情有獨鍾興教苑;
泉流大地發春華。
嗣後,安徽何文傑發表了《再談“鴻爪格”與“鼎峙格”之異同》一文(見中聯報同年9月27日),提出與夏文相反的意見,以鼎峙格題“龍安鄉”聯:
跨鳳乘龍終有日;
安居樂業在斯鄉。
又以鴻爪格題“林從龍”聯:
虎躍神州從善政;
龍騰玉宇冠儒林。
何列舉之“鼎峙格”例聯,與夏所舉之“鴻爪格”聯的格式相同。
同年10月11日《中國楹聯報》又發表了福建劉福鑄的文章《也談“鴻爪”與“鼎峙”的區別》,其意見與夏文相近。
七年後,2004年3月19日,夏茹冰又發表了《“鴻爪”與“鼎峙”誰最像?——再談“鴻爪格”與“鼎峙格”的區別》一文說,嵌字聯各種格式的名稱,是由所嵌之字在聯中所處的位置,取其形象化的意義而定的。例如“鼎峙”一格,即是由所嵌三字在聯中呈現“鼎足峙立”之狀而得名。正如何文所說“連成等邊三角形”。按照這個定義,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以上諸文所舉之“鼎峙格”例聯中嵌字的位置誰最像“等邊三角形”?反之,構不成“等邊三角形”,不能叫做“鼎峙格”,而隻能稱之為“鴻爪格”。
其實,“鴻爪格”與“鼎峙格”原本是一格,是當時兩種叫法不同而已。據考證,“鴻爪格”出現的時間最早,見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至十二年(1886年) ,李嘉樂在蘇州組織的修梅社。“鼎峙格”緊隨鴻爪格出現,見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易順鼎在蘇州組織的吳社。“鼎足”之稱,始見於1923年林景仁在台北組織的東海鍾聲社。台灣連戰的祖父連橫,1933年著的《雅言》一書講到,近代台灣詩鍾格式14種,其中10、鼎足格,又稱鴻爪格,取名詞成句之三字者。舉例鼎足格嵌“達爾文”,林季丞作品:
達觀世事真徒爾;
偶讀奇文亦快哉。
又如,鼎足格嵌“長生樂”,林景仁作品:
中年哀樂傷吾輩;
長夜恩仇感此生。
連橫也有嵌“長生樂”(鼎足格) :
生涯淡泊書堪樂;
禪味深長酒可親。
台灣詩鍾,彭鏡泉有嵌“一剪梅”(鼎足格) :
剪裁錦繡成詩一;
檢點鬆梅得畫雙。
又如,台灣詩鍾,任雪崖有嵌“一剪梅”(鴻爪格) :
剪裁麗藻成詩一;
傾倒疏梅夢乞雙。
又如,易順鼎的詩鍾,嵌“賀新娘”(鴻爪格) :
暮雨吳娘桃葉水;
新秋胡騎賀蘭山。
從以上詩鍾作品看,嵌字的位置一樣,而名字不同而已,創作方法是相同的。故《詩鍾小識》中說:“鴻爪格者,以三字分嵌於兩句,題字不連不對,亦曰鼎峙格。”由於各種書籍對這兩個格的說法比較混亂,給後人造成了不少誤會,爭論不休。現在此兩格已分門另立,各具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