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汲取詩詞精華提高撰聯水平

汲取詩詞精華提高撰聯水平

2019-03-11 23:50:11山東臨清 呂運祥臨清楹聯 0條評論

詩詞是中華文學寶庫裏的皇冠,而楹聯則是皇冠上的明珠。對聯是精華中的精華,比詩詞更簡潔、更凝煉。如何從詩詞中汲取營養,進一步提高楹聯的創作水平,筆者淺談以下幾點。

一、學習詩詞,感悟詩詞。詩最早起源於先秦,一般指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如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唐代的古風、新樂府等。近體持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從上到下,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詞起源於隋唐,經過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興盛於宋。詞又稱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是當初配樂詠唱的,樂感很強,詠唱時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很有韻味。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又分為單調和雙調,單調稱一闋或一片,雙調稱前闋、後闋或上闋下闋,或上片下片。詞的抒情性很強,可以洋洋灑灑,澎湃激昂,慷慨壯美,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嶽飛的《滿江紅》:“滿江紅,怒發衝冠,憑闌處……”等等。也可以委婉淒切,柔情萬種,寄托情思,如柳詠的“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特別是李煜的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似用詞平常如口語,而非常到位流暢,滿含情愫,表現出落魄帝王的悲涼淒切,哀傷懷舊,十分耐人尋味。

中華古典詩詞浩瀚如煙。每當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時,總為我們偉大祖國燦爛的文化遺產而震憾,而自豪,而讚美,總被現場精妙的賞評和如流的對答而感染,而振奮,而羨慕。

二、汲取精華,詩(詞)聯同修。練習創作詩詞,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遇人遇事,觸景生情,有感而發,鍛煉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二是根據征文命題進行創作。詩的創作無論是五言七言,還是絕句律詩,基本就四種句型,即以第一句為基準,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詩和詞早在唐宋時代已成熟定型。詩按固定的韻律定格進行創作,詞按不同詞牌的詞譜進行填詞,從而表達出完整的中心思想。詩詞創作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賦、比、興,賦即陳其事直言之。比就是運用比喻的方式寫人狀物,或擬人或擬物,從而把所描寫的人或物活起來,有了生命力。興就是由所詠之事而產生的聯想,感悟、評論、結論等。學習的方式不外乎多看多讀多背誦,再多練習寫作。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多看多讀,你才能了解詩詞,才能感悟詩詞,才能激發熱愛詩詞的熱情,也才可能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感染詩詞的精華,創作的詩詞也會逐漸有詩韻詞情和雅興,為創作楹聯打下堅實基礎。因為楹聯創作比詩詞創作要求更精細、更精致、更精確,既要表義,又要抒情,要以流暢的線條,刻畫出所題所詠事物清新的輪廓,力求有“三味”,即有趣味,有新味,有韻味,這一點楹聯與詩詞無二。

同時還要注意,楹聯與詩詞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主要是:1、字句不同。詩有韻律,詞有曲譜,字數句數固定。而楹聯隻有兩行,字數不定。2、詩是韻文,而聯不是。3、楹聯的平仄比詩靈活,語言運用也靈活,可以用詩詞語言,也可以用俗語,諺語,口語,俚語,成語,俏皮語,固定語等等。體現了豐富多彩。4、楹聯的詞性要求比較寬,允許寬對,而詩不允許。5、律詩不允許同一個字處於對仗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即不允許同位重字。而聯卻允許帶有襯字性質的虛詞同位相重,如之,乎,者,也等。6、音步句式不同。五言詩隻限二、三式、七言隻限二、二、三式。而楹聯則靈活的多。7、自對方式不同。無論是本句中字與字自對,雙字自對,還是本邊自對,楹聯沒有嚴格規定,比較靈活。8、犯忌不同。楹聯隻要節奏點上的字平仄相反就可以,不在節奏點上的可以放寬,因此遣詞造句更廣闊,語言表現力更強。

三、追求意境美,用詩詞的語言寫聯,用詩詞的格律寫聯,寫出詩詞的意境。要向詩詞借字、借句、借言、借境,隻有對詩詞意與境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上,隻有借了“這一個”獨特的字或詞,才能達到借的最高境界。借意,主要是借鑒詩詞表達詩意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借字借詞,特別是借意、借境,有時候也表現出是在用典。我們要從古代詩人詞人表達詩意的方式方法中,來豐富楹聯的詩意,不斷提高楹聯的藝術品位。不久前我撰寫了“題辛棄疾”一聯被選用,就是借用了古詩詞的字句,如下:

一腔熱血有天知,擁兵掌信,追賊擒叛將,雖橫刀立馬,卻壯誌難酬,醉裏挑燈空看劍。

滿腹憂愁何者曉?抱恨懷悲,揮淚寄詩詞,縱大氣磅礴,但衷情誰訴?欄杆拍遍歎斜陽。

其中上下比都借用了辛棄疾的詞句。上比是“破陣子”中的“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下比是“水龍吟”中的“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從而增加了聯的古意詩意,更加確切地表現了辛棄疾這個人物的特點和形象。

說到意境,《中華楹聯報》2019年第5期有一篇“唐永華楹聯作品欣賞”的文章。說唐永華先生在參加福建省霞浦縣脫貧攻堅全國楹聯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寫的很有氣勢,令人拍案叫絕。原聯是“夢追百年未止,聽霞浦飛歌,春天吟賦;脫貧一戶不差,請人民簽字,曆史蓋章”。一般說來,寫政治經濟形勢的聯很難,大多數人都寫成了“口號式”、“老幹體”。而唐先生卻把這種不好表達的脫貧攻堅寫活了,寫出了霞浦人民的不屈不撓,努力奮鬥,寫出了脫貧的目的和結果,特別是下比後兩句“請人民簽字,曆史蓋章”,用字精到,比喻精確,韻律和諧,讀來為之一振,令人心潮激蕩,感慨萬千。

總之,在建設“學習強國”的熱潮中,我們要以一種敬畏的心情,學習古典詩詞,汲取其中的精華,創作出更多反映偉大時代的詩詞和楹聯精品,為發揚光大我們的國粹做出積極的貢獻!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詩詞精華水平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