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莫言:對對聯

莫言:對對聯

2019-03-10 23:28:02莫言人民文學 2019年3期 0條評論

今年十一月初,與幾位同行一起去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書展。其間,一個落雨的晚上,結夥去一家以魚火鍋著名的中國餐館吃飯。店主年輕,熱情,說看過我們的書。問他有酒無,他笑著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國產名酒。美酒佳肴,大快朵頤;說東道西,滿座皆歡。飯後,店主拿出一個本子讓我們題字留念。我寫了兩句:小店主春風滿麵,大魚鍋熱火朝天。同行者說:好對聯。回飯店一分析,小店主對大魚鍋,春風滿麵對熱火朝天。依新韻,上聯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上聯第三字應平實仄,半拗不救;下聯一、三字互救,基本符合格律。再仔細分析,上聯的“主”有名、動、形三種詞性,而下聯的“鍋”,基本上隻有名詞一性,但在我故鄉方言裏,也可以當動詞和形容詞用。譬如說一個人,“鍋著腰”,是當動詞用,說一個人是個“鍋腰子”,是當形容詞用。這裏對的是這兩個字的名詞詞性,因此這兩句,勉強算合格的對聯吧。

對聯一道,是舊時文人的雅好,很多文人故事,都與對對子有關。我出身草莽,知識淺陋,竟然也染上了這附庸風雅的毛病,出乖露醜之事多多,但我這人的優點是能在罵聲中反思並努力學習,知恥後勇,所以,也希望大家寬容與鼓勵。

去年夏天,我跟一個紀錄片攝製組去我故鄉那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曾發生過一場著名戰鬥的小石橋拍攝。那天下著毛毛細雨,小石橋正在維修,橋堍堆放著十幾根替換下來的支撐橋墩的木頭。據修橋人說這是老棗木,已在水下淤泥中浸埋了四百多年。木頭外表黑亮如炭,但從截麵看內裏卻黃中透紅,毫無腐爛跡象。我忽發奇想,如果把這些老棗木解開做成鎮紙,豈不很有紀念意義和實用價值嗎?同行的文化官員支持我這種想法,說這些木頭本已成廢物,做成鎮紙,放置在文人雅士的案頭發揮作用,簡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歸宿了。他說一切由他來安排,但要我撰一對聯,刻在鎮紙上。我編了二句:支橋長奏洪波曲,伏案漫觀漢唐書。依新韻,上聯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聯是:平仄仄平仄平平。上聯第三字應仄實平,半拗不救;下聯一、三兩字互救,但第六字應仄實平,無法補救。可惜當時沒有認真推敲,其實隻要以仄“晉”換平“唐”,就可以合律了。當然,如果深究起來,《洪波曲》是郭沫若先生的一本書名,而“漢晉書”卻沒有這層含義,因之對得還不是嚴絲合縫。這是當時的想法,後來我就此聯請教行家,行家說:“如果以‘晉’換‘唐’,下聯即犯孤平,這是詩家大忌,必須將第三字換成平聲才能合律。”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感到,要撰出千古名聯當然很難,但隻要下功夫,撰一副技術上無毛病的對聯還是可能的。真正難對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巧聯。

蘇童是著名作家,原名童忠貴,江蘇省蘇州市人。有一年我去蘇州,忽然想到:蘇童的原名和筆名合起來是“蘇童童忠貴”,這是一副巧聯的上句呀。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下聯。數年後一次去人民大學,見到筆名“勞馬”、原名馬俊傑的名作家馬書記,這下聯就有了。蘇童童忠貴,勞馬馬俊傑。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莫言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