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訊傳時天滴淚;
子規悲處柳捶腰。
姑爺生於1939年農曆12月初9,他的家鄉就是“文章勳業燦然”的明代兵部尚書郭子章的故鄉——江西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因肝癌全身擴散醫治無效,姑爺於2012年4月23日淩晨4 時35分在家辭世,享年73歲。
想絳帳傳薪,鯉庭吐哺,今辛勤有福兒孫滿;
正古稀伏櫪,小縣天倫,忽病癌作魔仙佛驚。
姑爺的一生是獻身教育的一生。他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他把熾熱的愛和滿腔的心血全部傾注在教育事業上,以他一生的實踐,譜寫了一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壯麗詩篇。
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由於兄弟姐妹多,從小就過繼給族叔郭隆鑒名下。他自幼勤奮上進,品學兼優,曾三次考上大學,卻因“文革”時期族叔的家庭成分“不好”而累被擱淺,未圓大學之夢。所幸鄉人愛慕其才,於1962年8月受聘於家鄉冠朝村小,1992年享受國家待遇,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至1999年12月退休,在冠朝小學37載,是為今天冠朝鎮中心小學的創始人之一,曾獲吉安地區教委頒發的教育工作滿30年的榮譽證書。3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以高尚的師德、淵博的學識,啟迪了無數幼小的心靈,培育了一批批品學兼優的學生,為祖國的建設輸送了成千的棟梁之才,可謂學生桃李滿天下。
本兒女成人,同享天倫樂;
忽風霜摧葉,獨遺萱草香。
姑爺的一生是夫妻患難與共的一生。他眷戀小家,不會“布方城”通宵達旦,也不會為短暫的誘惑,“戀舞池”徹夜不歸。夫妻同心並肩、全力營造起鄉村、縣城兩處溫馨幸福的“家庭小港灣”。 他深諳寬容,與愛妻發生爭執或憑添不快時,夫妻倆既不會河東獅吼,更不會拔拳相向,而隻會緘口無語,退避三舍,在忍讓中化解矛盾,在寬容中再造和諧。 他懂得責任,愛妻每有傷寒病痛,總是床前 床後撫慰問安,熬湯喂藥,樂當“好丈夫”。他忍辱負重,總是把不快的壓抑埋入心底,把生活的苦澀留給自己,把歲月的重負悄然擔起。站起來是一棵樹,為小家遮風擋雨;臥在地是一座橋,任妻子兒女走過湍急。
撒淚問天,癡兒願減十年春,可否留爹一日;
俯身叩地,慈父曾嚐千種苦,未能享我寸心。
姑爺的一生是為兒女們操勞的一生。他不僅是教育戰線上的一位好老師,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家庭、關愛子女的好父親。他艱苦樸素、勤勞善良、性格堅強,具有中國父親的誠嚴勤毅。為了能讓兒女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一直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為了能讓兒女們得到健康成長,他寬嚴適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師也是益友。他的三男二女,大兒碩士、二兒學士、三兒經商、大女藥師、小女幼師,個個好樣兒。當幾個兒女成家立業,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奉獻聰明才智的時候,他又不顧自己年邁體弱,竭盡全力為兒女們分憂解愁,毅然當起了孫孫們的“爺爺老師”。為了孫孫們的歡快成長,他嘔心瀝血,從生活上的一頓早餐,都要無微不至的關心;為了孫孫們的學習上進,他一詞一句,一條定理,都要親自幫助整理,傾注他的全部愛意。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私的父愛,將永遠銘記在兒孫們的心中。
一哭親友淚如血,曾憶故鄉播惠;
三慰祖堂德可風,誠知冠水沁賢。
姑爺的一生是以德為重、熱心公益、關愛他人的一生。在同事麵前,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知行教師”;在親人麵前,他是一位噓寒問暖、關愛備致的“和諧大叔”;在朋友麵前,他是一位心胸開朗、樂於助人的“雷鋒同誌”。誰家生活有困難,他會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誰家有人生病,他會帶上禮物和安慰、急急的趕去醫院。誰家紅白喜事,他會悉心指導,樂當司儀和文書,並費神費力,獻上副副切時切事切景切情的紅白吉慶對聯。族親賢達至今不會忘記祖祠“百世堂”的修繕重建 ,他出謀出力,忙前忙後,為祠堂壁牆、門柱油繪雕花、題撰楹聯,其古道熱腸,可欽可譽。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姑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十裏八方有口皆碑。難怪在他住院期間,有那麼多學生和家長、同事和好友、以及和他打過交道的人,紛紛趕來慰問他鼓勵他與病魔作鬥爭。
室內聲悲,哭不醒慈顏大夢;
柳前水湧,流不盡孝子哀情。
姑爺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親友好朋友好夥伴,遺妻失去了一位好搭檔好丈夫,兒女們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父。但他崇高的師德,謙和務實的人品,對愛妻的忠貞不渝,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工作一絲不苟的精神以及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博大胸懷,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一定化悲痛為力量,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安息吧,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