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楹聯中的南北湖風光

楹聯中的南北湖風光

2019-02-22 22:43:39朱積良嘉興往事 0條評論

南北湖,被人們譽為浙北的一顆璀璨明珠。這裏三麵翠峰環繞,兩湖碧水明淨,南臨煙波浩淼的杭州灣。南北湖以樸實閑趣,寧靜秀麗的風情深受四方遊人青睞。

遊覽南北湖的山光水色,令人陶醉,而遊人還不難發現在好多景觀建築上鐫刻著遒勁端莊的楹聯。這些楹聯,不少是與“風光”有關,繪聲繪色,妙不可言。如在老東大門高聳的牌坊兩側有聯雲:“懷抱海山,湖水淡如西子麵;並升日月,霞光初透洛神衣。”(1982年由張玉生撰),此聯把南北湖比作西子和女神,刻畫了南北湖融山海湖於一體的獨特環境及我國“東南第一奇景” 日月並升,意蘊深邃,讀來心曠神怡。

坐於鮑公堤(中湖塘)東側的明星亭中小憩,這裏煙雨蒙蒙,波光粼粼,堤上花草爭豔,細柳拂水。明星亭亭柱上鐫刻的妙聯為:“看此湖美不勝收,也好比得昔西子;憶先人詩曾有話,本來說是小杭州。”(1933年由吳元亮撰),聯語比喻貼切,將南北湖比作“西子湖”,頗有意趣,引人遐想。其實,原先在亭中內柱刻在木板上還有一聯,係滬上名書畫家陳小蝶1933年所撰,聯曰:“美人春睡起,兩般豔色,二月桃花三月柳;西子捧心來,一樣風光,南湖煙雨北湖晴。”可惜早年遺失,後未重鐫。

中湖塘西首有馨穀亭,這裏遊人如織,是景區的中心點。此亭原建在六裏堰通往南北湖途中

蔡家山山麓道路中央,是為了紀念民國初年澉浦孫灣村的一位勇於抗暴扶弱,一生好為公益的農民朱馨穀而建,1983年重建於此。亭柱上聯曰:“扶弱抗豪贏得揶揄傳眾口,無財仗義隻將公益作生涯。”(1936年,題錄自祝靜遠詩文),此聯讚譽了這位普通平民不畏強暴的可貴精神,令人敬佩。

野鴨嶺為昔日進入南北湖通道之一。嶺上有一古亭名永安亭,建於1916年,由邑人朱讚卿出資興建。這裏峰巒疊嶂,紅楓遍野,也是賞景佳處。亭上鐫刻的楹聯為:“極目水雲低,載酒林亭消永晝;仰頭霄漢近,青山紅樹好安身。”此聯巧妙地將“載青”“永安”四字嵌入聯中,意味深長。永安亭(現已重建)讓過路人在亭中小憩,不覺消除了攀登山路的疲勞,舉目遠眺湖光山色,豁然開朗。在南北湖西側的湖山嶺下,朱讚卿當年還建有一幢別墅,名曰“載青別墅”,是他讀書養病的住所。1932年,韓國獨立運動領導人金九先生曾在載青別墅避難達半年之久。1996年,毀於文革時期的載青別墅得以重建。室內掛有楹聯:“古柏蒼鬆隱載青,粉牆灰瓦意猶新;金翁抗日曾來此,南北湖畔吟友情”“青鬆掩映亭院靜,金九先生寄院中;歲月煉情情更厚,湖山處處記音容。”,表達了對金九先生來此避難的深切懷念。

西澗草堂(藏書樓),曆史悠久,座落於萬蒼山麓、北湖之濱。五樓五底,是素牆黑瓦的典型民居建築。正大門鐫有一副石刻楹聯:“萬蒼山接北湖北、亦秀峰臨西澗西。”(1821年由陳蓮汀題寫),點明了藏書樓的環境位置十分幽靜。正廳中有著名紅學家俞平伯題寫的“西澗草堂”匾額。兩旁又有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補書的聯語:“名友過於求趙璧,異書渾似借荊州。”(1995年題),此聯概括了西澗草堂藏書樓之精髓,意蘊深邃,堪稱聯中極品。清鹹豐年間戰亂,西澗草堂之藏書,先渡江至紹興轉移,後由寧波航海至上海,再溯長江而至漢口、武昌,藏書終得保全。曾國藩贈聯雲:“虹穿深室藏書在,龍護孤舟渡海來。”。在西澗草堂右側的小花園內,山腰間建有一座式樣別致的“半亭”,這是陳從周為紀念其夫人蔣定而築,因而取名“定亭”。亭柱上刻有一聯:“花落鳥啼春寂寂,樹如人立影亭亭。”(1985年由陳從周撰並書),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千年古刹雲岫庵位於鷹窠頂山腰,背山麵湖,海拔150米。庵前大門內側兩旁的楹聯,直接采用了陶淵明的名句:“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王介南書),此聯頗具雅意,大有世外桃源的意境。庵內大殿中懸掛著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所作的“山重水複景無雙,日月並升天下奇”(1992年題)楹聯,簡潔凝練,對南北湖名勝的評價作出了精美絕倫的概括。庵前正門內牆兩側還鐫有一聯:“遠眺東西兩浙,俯看南北雙湖。”(1982年由富鐵耕撰並書),讀罷此聯,身臨其境,遊人在雲岫庵前舉目遙望浙東浙西,江南群山秀麗,南北湖的迷人風光盡收眼底。其實,雲岫庵內以前還掛有由黃思維題寫的“無心出岫雲,莫非庵也;有景兼海山,唯此湖乎”(1945年前後題)及由祝靜遠題寫的“雪竇泉清,點塵不到菩提地;鷹窠雲密,萬善同歸般若門”的楹聯(1945年前後題),可惜已佚。在藏經樓觀音座龕前,早年也掛有一副由張元濟題寫的楹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1950年前後),此聯更是貼切地點明了雲岫庵座落於“觀海觀日觀潮”的最佳境地。

鷹窠頂日月並升被譽為“東南第一奇景”,全國能看到日月合璧的地方屈指可數。頂峰上有一石亭,俗稱“觀日亭”。亭柱上有兩聯:“海天耀彩一派風光,日月交輝兩湖聲色”和“永教日月留雙璧,安得海山共一湖。”(1982年均由張玉生撰),兩聯意境開闊,頗有氣勢,坐於亭中,你盡可觀賞日出、海濤、帆影等壯觀景象。

在南北湖去譚仙嶺石城途中的孟姥泉旁,有一座玲瓏秀雅的明亭,此亭是由香港澉浦籍人士朱伯衡先生捐資建造。這裏景色極佳,孟姥泉泉水從亭旁潺潺流淌。明亭的亭柱上兩副楹聯,清新優雅:“日暈回環山色麗,月華朗照水光澄”“明陽朗照譚仙嶺,餘暈輕籠南北湖”。(1991年,兩聯均為錢君匋所撰並書),聯語勾勒出南北湖陽光明媚,遠山含翠,景色蒙蒙的一幅大自然畫卷。

颺山山腰間有一座莊重美觀的尊師亭,此亭承蒙嘉興榮譽市民、香港著名人士查濟民先生捐資建造,旨在尊師重教,於1994年9月落成。登上此亭,可鳥瞰南北湖全貌,湖光山色海景一覽無餘。亭柱上有三副楹聯:其一“治國濟民千秋重教,興邦培本百代尊師”(張玉生撰);其二“開門辦學春風化雨,良法育苗桃李成行”(宋恩博撰);其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錄陶行知語),此三聯道出了一個真諦:教育事業是崇高而光榮的事業,教師應人人尊敬,教育事業應該重視。故此亭列為“嘉興市紅色長廊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去三灣景區遊覽,金牛洞是必到之處。此洞位於金牛山半山腰,早在唐代就有很多關於“金牛”的美麗傳說。在景點入口處門樓兩側的石柱上鐫有一聯:“洞中金犢何處去,天外黃巢躍馬來。”走上石階,金牛洞前有一座“金牛亭”,亭上有聯曰:“問金牛今歸何處,料靈蟾或悉其蹤。”(1995年兩聯均由蔣啟霆撰)。兩聯耐人尋味,引人遐思“金牛”的故事。出洞後走向山頂,還有一座“湖海亭”,亭柱上有兩聯:“兩湖春水留雲影,三麵青山列畫屏”“極目蒼茫迎海氣,問茶野逸品潮音。”(1995年俞建華撰並書),站於亭中,麵對南北湖和杭州灣,海天一色,氣爽清淨,開闊胸襟,令人陶醉。

三灣景區的尚書墳為清末海鹽籍兵部尚書徐用儀(1826~1900)之墓。修複後的尚書墳氣勢恢宏,墓前翁仲華表,牌坊聳立。牌坊上端鐫有“聖旨”兩字,正聯、亭聯和側聯還分別鐫有“宏濟艱難臣事盡,乘機陷害聖心知”“春蔭庇畝餘,鳥鵲晚爭巢”(1900年)和“千裏夢魂歸古土,一生功過在人評”(1990年由沈詠嘉、紀明珍撰)的楹聯。曆史上徐用儀曾受冤案,昭雪後建此墓於邵灣百部穀山腰(1990年修複)。以前,三灣邵灣山麓還有民國初年任浙江都督的朱瑞墓,墓前建有朱庵。庵內抱柱上有多處楹聯,其“一片紫雲來海上,幾聲清馨隱山中”(1945年前後),相傳亦為祝靜遠所撰。而朱瑞墓和朱庵早在文革時均被毀。

楹聯中的南北湖風光,詩情畫意十足,這裏的風景名勝早就被曆代文人雅士用楹聯的形式渲染得淋漓盡致,讀來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南北風光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