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說齊國

2019-02-14 23:15:08張興貴江蘇省楹聯研究會 0條評論

每個階段用一副對聯來描述齊國每一階段的發展曆程。

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公元前1000年前,薑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齊國建立,齊國位於今山東省。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薑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薑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滅亡。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裏),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聯曰:

    尋源問太公,釣以直鉤,曾懾諸侯成霸業;

    代位推田氏,臨於滄海,未教一統屬齊王。


 一、薑尚建國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製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於營丘(後改稱臨淄),國名為齊。因國君為薑姓,故又稱為薑姓齊國。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萊子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太公至營丘後,因應當地風俗,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薑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使齊國成為大國。

聯曰:

    釣叟善兵謀,征伐助周,族脈綿延傳故事;

    商家強國運,魚鹽獲利,民生富庶有遺蹤。


 二、早期內亂

      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齊丁公三傳至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前進讒言被懿王烹殺。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裏)。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

聯曰:

    政亂古今同,為謀權柄人頭落;

    國危朝野震,不熄狼煙民意哀。

 

三、僖公小霸

      文公三傳至僖公。齊僖公先後與鄭莊公及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衛與鄭三國之間的鬥爭。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魯、鄭交惡。於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鄭伐魯。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合宋、衛、燕三國討伐鄭國,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麵。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

聯曰:

    諸國多交惡,動劍動刀,無奈王宮空臂膀;

    一人善結盟,利他利己,已教霸業現端倪。


 四、桓公稱霸

     公元前685年,齊國內亂,公子小白久經周折,回國即位,這就是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79年在甄(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曆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峰。

聯曰:

    賢臣輔弼賢君,九合諸侯,軍政同昌,威嚴不遜周天子;

    霸業騰昂霸氣,一匡百族,官民俱治,韜略未輸薑太公。

 

 五、諸子爭位

      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裏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

聯曰:

    公有王風,未正家風,鑄成鼎鼐經晴雨;

    子承父業,難留霸業,赴予漁樵說盛衰。

 

六、晏嬰相齊

      齊國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兩公族輔政,其後有鮑氏(鮑叔牙之後)、崔氏(齊丁公嫡子季子之後)、慶氏(公子無虧之子慶克之後)、晏氏(晏弱之後)、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後)、欒氏(惠公子公子堅之後)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勢力日大,互相兼並,更開始廢立齊國國君。崔杼迎立莊公光即位,殺太傅高厚,獨掌朝政。後來因莊公與崔杼妻棠薑有染,崔杼大怒,聯合棠無咎弑君,另立莊公弟公子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前546年,左相慶封(慶克之子)攻滅崔氏,崔杼自殺。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對內匡輔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拔擢賢才司馬穰苴、越石父等;對外出使別國,機敏善辯,不辱使命,使齊國名揚諸侯。

聯曰:

    名高不以身高論,矮個子來時,楚國難堪空狗洞;

    智廣唯因識廣成,大賢才去後,齊民猶憶掛羊頭。

  

七、田氏代齊

      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薑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顯示別於薑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薑太公至此絕祀。

聯曰:

    世事終難料,臣已代君,孤城守島薑家寂;

    國名雖未更,祀非續祖,眾吏躬身田氏尊。

 

八、戰國稱王

    太公三傳至其孫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今山東菏澤境內)。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敗後逃亡至楚國。直至宣王即位後,才召他回國恢複舊職。聯曰:

    得攻城勇將,遠路而征,戰士英姿雄戰國;

    有進諫能臣,寬懷以納,威王浩氣馭威風。

 

 九、秦齊稱帝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三十天滅亡燕國,秦趙重兵攻齊,齊國被迫撤兵。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穀關,迫秦求和。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湣王為東帝,欲約與共伐趙。蘇代勸說湣王後,湣王稱帝二日後而複歸王號。同年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複稱為王。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並二周,成為天子。

聯曰:

    國勢到巔峰,對峙強秦,終成齊國蒸蒸業;

    王權無極限,欲稱大帝,已令周王岌岌危。


  十、國力漸衰

    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隻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複失地。齊雖複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聯曰:

    勁敵破高城,勇將難防,藏身隻恨大軍潰;

    強弓成末勢,威風不再,複國方知元氣傷。

 

十一、 秦滅齊國

    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後輔政。前249年,君王後逝世後,王後的族弟後勝執政。後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於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麵對秦軍突然從北麵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聯曰:

    袖手旁觀吞惡果,將死兵亡,憂心驟起;

    臨危急戰棄前功,土崩瓦解,廢址空留。


 十二、開辟海洋絲綢之路

      齊國依據地利之便,開辟了從山東半島沿海起航,東通朝鮮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創了政府倡導和組織海外貿易的先河。

聯曰:

    傳統緒春秋更替,衍脈播聲,史留強國;

    織絲綢貿易往來,行船辟浪,福澤友邦。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齊國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