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李繼槐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出版專家,也許你讀過他的見諸於數十種寓言選本的名篇佳作,也許你讀過他的代表作長詩《神力》,也許你還訂閱過他領銜創辦的《人生與伴侶》、《成與敗》等雜誌,甚或你還在他創辦的華暉出版社出版過圖書,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功力很深的楹聯作家。
從初中少年開始到如今的接近髦耋之年,他幾乎每年春節都要在自家門上自編自書幾幅有感而發的應時春聯,六十多年來從未間斷,以至於無意中形成了他的人生軌跡和思想脈絡,這也許是
文學界絕無僅有的一道風景。
我是繼槐初中時代的同學摯友,那時他便善吟詩作對,課餘飯後,我們漫步溝渠河畔、山坡樹林,他常即景出聯,要我們答對。一次,他瞥見小溪,隨口吟道:“水衝石頭石頭與石頭實頭。”(後一“實頭”為我鄉方言,即碰頭也。)我們皆難以相對。他隻好續出下聯:“風吹豆角豆角與豆角鬥角。”類此不勝枚舉。其文思之敏,造詣之深,誠為同學們所不及。
我很欣賞和留意他的楹聯,每到他家,門上的即使是破損的殘聯,也總要品味一番並默記在心。後來他考入了濟源一中,繼而又上了大學,分配到省直機關,成了主編、記者、作家,我們見麵雖然少了,但純真的少年友誼卻始終沒有淡化。他每年回家探親,依然為自己和家鄉父老寫春聯,我也總是照例去看他並欣賞他所寫的春聯,加之平素間的書信往來,故對他的對聯了解較多。後來,他雖又去了海南,我也成了白發老翁,但情誼仍像陳年老酒那樣曆久彌香,我仍然設法了解他的楹聯創作,並寫下此文,以便讓更多的讀者了解這位作家鮮為人知的一麵。
初中時期,他刻苦致學,為自己及學友們撰寫的對聯是:
莫效蜻蜓點水掠一點便洋洋高飛
要學江鷗捕魚潛百丈猶步步縱深
自從他上了初中,父親就把曆年寫春聯的任務交班給了兒子,從那以後他就把那個小山村的春聯都包了下來,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要從早忙到晚,並根據各家的情況現編現寫,絕不照抄現成的,記得他在自家門上貼有這樣幾副對聯:
新中國名震全球
桑榆河富甲天下
村中數家炊煙直
嶺上一輪落日園
山澗河蒲笑開紅花
街頭巷尾樂舞春風
拜年的鄉親們看到有史以來第一次把自已的家鄉寫進了春聯,都由衷地發出自豪的歡呼。
他為人撰寫的婚聯尤為精佳,如串串明珠,令人賞心悅目:
超塵出土白楊迎門參天立
冰清玉潔荷花映水滿塘紅
牛郎織女今夕會銀河分外明
鵲橋蜜語話寒溫情意比海深
還有一副是專為父母寫的對聯,表現了他對二位老人的深厚情感和良好祝願:
夕陽無限好可歌可舞
桑榆並非晚愈老愈壯
以上這些對聯雖不敢說藝術上完美無缺,但它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初中少年之手,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1964年春節前,他作為河南大學的大二學生和幾位著名教授在《河南日報》的同一版麵發表了一組春聯,其中就有他的如下兩副:
紅旗映天日神州大躍進
東風醒萬物寰球起風雷
憶苦思甜歡歌慶新歲
瞻前顧後闊步奔前程
春節後他由老家探親返校時,發現沿途鄭州、新鄉等大城市一些大機關的門上都貼著他創作的春聯,有的還寫成巨幅從十幾層大樓上垂掛下來,十分壯觀,他第一次為自己的作品能為社會接受而感到喜悅與自豪。
繼槐同學具有許多知識分子清高、孤傲、厚直、頑強的個性,這就注定了他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有一年,我突然發現他的門上貼了這樣兩副春聯:
嚴冰覆水難為久
春風吹來豔陽天
莫道冰下無春意
卻看水中有遊魚
這表達了他一度精神上受到的壓抑及思想上堅定不移的信念。
1988年,隨著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大潮,繼槐又毅然踏上了海南這塊熱土。眾所周知,他的人生道路和藝術創作由此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其成就更為世人矚目。雖然他已很少寫對聯,仍不免偶露崢嶸。1993年春節,他寫給省會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長專線電話辦公室的對聯就格外精彩:
話裏藏金字字句句皆民意
雪中送炭點點滴滴總關情
繼槐身在海南,可他從來沒有忘記生他養他哺育他成長的家鄉。月是故鄉明,情是故鄉濃。作為詩人、作家、出版專家的天涯遊子,熱愛眷戀家鄉的情感,常常湧上他的心頭。那年他在海南喬遷新居、喜迎新春及親人相聚所創作的幾幅春聯就抒發了這種濃重的情懷:
故園辭舊歲應是春柳著黃時
天涯遷新居依然繁花遍地錦
南國安有冬春華秋實爭際會
天涯未必遠心係神馳咫尺間
吾家有新人千裏來相會
有緣結同心合家共舉杯
他在自家屋頂上建了個空中花園,擺上石桌石凳,種上各種花草瓜果,常有蜂蝶飛舞、鳥鳴花香,他也樂在其中,在春聯中寫道:
雙手播下春花秋實
一心向往高天流雲
天下太平無一事
雲中高臥有千秋
鬧市尚有耕耘樂
高處不乏怡然亭
極目古今短
放懷天地寬
半畝方園升日月
一地繁花紫氣來
樓高喜接青雲路
花開笑迊四季春
世上千金勤能得
人間百善孝為先
1999年西安大慈恩寺為紀念玄奘大師向全國征集楹聯,作為長篇敘事詩《神力——唐玄奘西遊真記》的作者,他立即以飽滿的熱情應邀寫了如下楹聯,發表在《特區展望》雜誌上。
應邀為西安大慈恩寺玄奘法師紀念堂而作:
乘危遠邁 百劫千難 芒鞋踏平五萬裏山川 天竺朝野迎上客
仗策孤征 九死一生 隻身穿越十九年風雨 華夏古今緬前賢
驚沙夕起 空外迷天 翻山越漠 撥煙霞而進
積雪晨飛 途間失地 披星戴月 躡霜雨而前
2011年春節來臨之前,這位被朋友們戲稱為股市的常勝將軍,又一次以自已的超人智慧炒了一套別墅,並再次喬遷新居,在這裏他又建了一個更漂亮的“芳菲園”並即景寫了如下春聯:
江畔新居春風吹得花含笑
人逢吉地豔陽高照大道寬
2012
閑庭信步觀菲園花開花落
天下太平望長空雲卷雲舒
2013
風月無邊階前四季皆春色
江山如畫宅後常有江水流
2014
非名非利忙忙碌碌方為樂
亦耕亦讀歲歲年年總是春
此地春常在萬裏親情爭際會
小苑盡芳菲一堂歡歌慶馬年
繼槐曾告訴我,人越到晚年,回首往事,細細揣磨,往往才能悟出佛家的一些禪思的真諦,他因此將三十年前創作出版的《神力》一書作了再版,為自已偉大的老鄉——中國的佛界領袖重塑金身,並寫了篇前言——“感恩與還願”;他還從曠野裏請回一尊絕妙而奇特的巨樹之根,精心雕成蓮座,安放佛聖,連續數年在春聯中表達了自已的感悟:
芳園有蓮座恭迎天上客
淨海無塵心自當地生金
行善亊天護佑逢凶化吉
報恩親積厚德遇難呈祥
明禮誠信好人一生平安
團結友善親情四海皆春
繼槐有著知恩必報的傳統觀念,對別人的善意常縈懷不忘。2016年9月,他在廣州住了三天醫院,全國著名專家張斌教授第一次見麵就像朋友那樣笑著說:我要把壞事為你變成好事。在接下來的手術中,他果然以精湛的醫術令患者化險為夷、遇難呈祥。為表達感激之情,臨行前他將自已的著作《神力》等贈予這位專家及其團隊,並在扉頁上深情地寫了下麵一幅對聯:
救人無數勝造七級浮屠
大醫精誠果真名不虛傳
風雨過後,柳暗花明,2017年他過得平靜而閑逸,每天大都是上午種菜澆花,下午去圖書館看書閱報,這一年春聯自然就與這種心境相一致了:
平生無大憾夜夜得安枕
耕讀非為謀日日常盡心
他還同時還為高中時期的老同學組成的微信群——《老頑童俱樂部》,贈送了如下一幅春聯:
老而不頑是真老
童若無心必假童
不知是不是老有所悟,繼槐這些年越來越多了些佛心,2018狗年春聯就是明證:
與人為善自有神力千照應
知足常樂源是感恩一片心
2018年的春暖花開及金秋十月,相隔8年之久,繼槐先生今年竟兩次回到家鄉。用他自己的話說:春天回鄉是一次感恩之旅,不僅完成了多年的宿願,拜謁了他最為尊崇的偉大的聖僧——《神力》長詩的主人公唐玄奘故裏,還為報答家鄉人民的養育之恩,為濟源全市青少年精心策劃了一個勵誌教育基地《濟源耕讀文化大觀園》。
金秋時節他又一次回到故土,他說這一次是尋根之旅,不僅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看望了祖先們曾耕作生活的土地,還為《大觀園》完成了一項重要工程即《農耕博物館》,順便到王屋山上,愚公故裏,為青年作家們講了一堂課。在外甥運和的陪同下,登上了故鄉桑榆河的南山峰頂,完成了尋覓童年放牛生活的艱難跋涉。他回望故土,回望老屋,深情凝視他住過的老房子,看望他兒時的小夥伴,噓寒問暖。他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賦予了深厚的感情。南山的石頭陪伴他成長,桑榆河的老槐樹見證他走向遠方,走到了天涯海角。
這一年也是他的豐收年,他的長篇敘事詩《神力》獲全國詩歌散文一等獎,《海南島上君子國》又獲海南建省三十年征文一等獎,也許是這一切觸發了他的靈感,2019豬年春節即將來臨之時,我問老同學今年準備寫什麼,他竟隨口吟道:
知恩圖報方為人間真君子
遇難呈祥始信天上有神仙
以上這些春聯,僅僅是繼槐六十多年楹聯創作的一小部分,時空跨越兩個世紀,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大躍進”、“憶苦思甜”到如今的民族複興、豔陽高照,他都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述;從這些春聯更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年齡段的不同的情懷與感悟,說這些春聯記錄了他的人生與感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也許正因為他將每年的春聯當作抒發個人情懷的工具,才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作為傳統楹聯過於嚴格的“平平仄仄”的桎梏,他堅持思想、意境第一,形式第二,如果二者實在難以統一,也決不讓後者限製了前者。也正是這一指導思想,有些楹聯不太符合傳統的格律,這是一種改革創新,還是跨越了傳統“雷池”?還是讓讀者見仁見智吧。
寫到這裏,本文該暫時停筆了,我要等二十年後,再來續寫這一別具風采的人生篇章……
(原載《濟源日報》1997年7月19日,本文續寫於2019年1月)
(作者簡介:姚天傑 筆名凝華,濟源市詩詞楹聯及書法家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