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張維社‖淺談楹聯精品創作

張維社‖淺談楹聯精品創作

2019-02-03 22:07:21張維社聯齋 0條評論


張維社,字逾之,1971年生,陝西興平人。楹聯書法作品散見於省內外、香港、澳門百餘家報刊,先後入編百餘部專集、辭書。主編《新農村實用對聯》《興平對聯集成》《維心思語》等書,與人合作編著《當代青年對聯佳作選》《豐碑頌》《漢武茂陵楹聯擷粹》(下)《槐裏荷韻》等書。策劃舉辦全國性楹聯大賽10餘次。楹聯書法作品多有獲獎或被部分旅遊景點製牌懸掛。先後被鹹陽市文聯授予“黃土新苗獎”、“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陝西省楹聯學會評為“先進個人”、“首屆孫髯翁獎”;中國楹聯學會評為“弘揚楹聯藝術先進個人”、“聯律普及先進個人”,中國楹聯年鑒編輯部評為“對聯創作獎”等。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楹聯學會副會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興平市文聯常委、興平市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等。聯齋特邀聯家。


淺談楹聯精品創作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荷澤考察時,在和市、縣委書記座談時引用河南內鄉縣衙三省堂一副對聯:“穿百姓衣,吃百姓鈑,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的一副古聯教育廣大幹部,在全國各級幹部中反響強烈。除此之外,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2011年3月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講話 時引用了一副對聯;2014年元2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同各界代表歡聚一堂,共迎新春,習總書記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統一戰線廣大成員,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時念了《人民日報》上刊發的兩副春聯送給大家,祝福新年!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在多種場合念‘名聯’給幹部和群眾,賦予其更加鮮明的時代主題和深刻內涵,對推動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件事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楹聯作為一種形式短小精悍、內容無所不包的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奇葩,作為一種“閱之整齊美觀、聽之鏗鏘有力、讀之朗朗上口、思之意味深長”的有著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自古以來有著長久不衰的厚重的生命力,有著多方麵的不可輕視的欣賞價值和應用價值,有著不可替代的熏陶警示、啟迪教化作用。

這件事啟示我們,當今時代,正是楹聯工作者大有作為、大顯身手、大放異彩的時代。楹聯事業有著廣闊的前景,無論是在優秀傳統楹聯的挖掘、整理和利用方麵,還是在優秀傳統楹聯的學習、繼承和發揚方麵,抑或是當代楹聯的創作、研究和發展方麵,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何創作出站得住、留得下、傳得廣、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的楹聯精品,成為廣大楹聯作者高度關注的話題。下麵我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從四個方麵談下一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堅定文化自信,樹立精品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指出:“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要堅持導向,把牢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牢創作導向和價值取向,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作為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創作、文藝服務和文藝實踐活動之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站穩群眾立場,貼近群眾需要,多創作提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近年來,我們十分驚喜地看到,楹聯文化在經曆了為時不長的複蘇和再興起階段之後,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繁榮的鼎盛局麵。尤其是由全國各地舉辦的有獎征聯賽事此起彼伏,大大推動了楹聯藝術的普及、提高和創作隊伍的壯大。佳作連篇,高手如雲,各級各類媒體爭相報道,如火如荼。然而,在欣喜和振奮之餘,我們還應當保持一份冷靜與清醒。目前,在楹聯界還有相當一部分作者還沒有達到按平仄、對仗寫作對聯的水平。這部分人應該認識到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對聯作者必須按照聯律的要求,這是最基本的。不能因為創作難而人為地降低要求,創作出病聯。創作對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是一個艱苦的藝術“修煉”過程。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灑下辛勤的汗水。所以,淨化對聯陣地、擠幹水份,還對聯以本來麵目,就必須樹立精品意識,這不僅是必要的,且時不我待。因為,我們要的是保證質量前提下的繁榮,而不是濫竽充數的假繁榮。

 

二、研究楹聯理論,推動精品創作。

楹聯同其它文學形式一樣,其創作過程是有其規律、原則可循的。好的作品不僅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且往往是厚積薄發,有感而發的。如“泉湧”的才思,隻有依靠於紮實的生活積累,才不至於成為無源之水;“聯翩”的浮想,隻有化作反複、艱苦的沉思,才能閃出靈感的火花。

如今的聯壇雖然發表了大量的對聯作品,但其相當大的一部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聯作品,有的則根本不能叫做對聯,它們既不講平仄,也不講對仗,甚至有些內容低下。如果這樣的對聯僅僅貼在老百姓的家門上還不大要緊,問題是這樣的東西大量地出現在書籍、報刊中,不少還是對聯專著,這就需要認真對待了。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作者對對聯的理解停留在片麵。有的作者對對聯固有的嚴格要求知之不多或把關不嚴,隻是一味地滿足於一本一本地出書,一篇一篇地寫稿,殊不知這樣的結果造成對聯創作表麵上的繁榮,很難留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要想繁榮對聯創作,必須尊重對聯的創作規律,老老實實地按聯律的要求辦事。這樣數量上肯定要受到影響,但質量的關可以牢牢地把住。

目前,在中國楹聯學會的帶領下,《聯律通則》已實施頒布,給楹聯作者的創作有了標準。我想,隻要把規律爛熟於心,才能下意識地寫出好的作品來,而絕不能不顧聯律,降低標準。與此同時,還要搞好佳聯的評介。一副好的對聯就是一個好的對聯樣板。把它的創作經驗挖掘出來,對對聯創作具有示範作用。很多對聯作家就是在曆代名聯的啟發下成長起來的。通過反複閱讀此類名聯,我們會對對聯的平仄、對仗、意境有一個新的認識。肯下功夫,懷著一種敬業的精神、探索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多看、多讀、多解剖、多背誦精品名聯,慢慢體會,逐漸掌握,對搞好精品對聯的創作大有好處。


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激發精品創作。

楹聯是一種最接地氣,最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形式。千百年來,從農家小院到皇室宮廷,從春聯、名勝聯到哀挽、婚慶,對聯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地域和各個方麵。在中國,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會有對聯出現,它是和人們的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深刻揭示了文藝創作的根本規律,為繁榮發展我國文藝事業指明了方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才能將人民的偉大實踐和火熱生活變成作品中的生動情節和感人形象,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用多種形式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讓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品,是推進楹聯精品創作的工作之一。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就是要努力把人民作為表現主角,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生活作為主要表現內容。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堅持麵向群眾、關注現實生活。反映現實題材、體現時代特征是文藝生命力的重要標誌,尤其在當前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的新的曆史條件下,多出優秀現實題材文藝作品,顯得尤為迫切,這也是文藝工作堅持“二為”方向、落實“三貼近”要求的具體體現。

鮮活的現實生活和豐富多彩的人物故事為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和不竭的源泉。相信通過“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實踐活動,楹聯作者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一定會更深厚,與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更貼近,也能獲得持續的創作衝動,推出一批內容形式接地氣、時代氣息濃鬱、體現興平地方特色,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讓“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成為楹聯作者的“新常態”,進而開創興平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麵。


四、抓好典型帶動,創作楹聯精品。

每年春節期間,市場上印製的程式春聯琳琅滿目,場麵壯觀。乍一看,這些春聯喜慶氣氛濃厚,時效性強,但仔細推敲會發現不少問題,甚至發現有些完全就不是對聯,質量實在令人擔憂。在當今這個印刷品“一統天下”的時代,大部分城鄉居民已經習慣了購買、隨物贈送、或免費發放的春聯。然而,這些印製工整的春聯美則美矣,卻往往千篇一律,少了些生氣,甚至誤人子弟,以訛傳訛,給楹聯精品的創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麵影響。所以,應該抓好典型,以點帶麵,為楹聯正名。

實踐證明,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能夠推動點上的工作進一步深入,還能夠帶動麵上的工作整體提升。因此,我們在平時要有意識地抓一些有帶動和示範作用的典型。首先,要善於發現典型。要經常開展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發現典型,把最具有說服力和代表性的人和作品挖掘出來。其次,要善於培養典型。培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典型,注重進行扶持、引導,並被人們普遍接受,達到抓一點帶一片的目的。第三,要善於推廣典型。要及時抓好典型經驗的總結轉化,對典型進行解剖分析,形成思路,千方百計在大麵積推廣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典型的帶動效應,以典型的力量,帶動全麵工作,實現新的發展。抓點帶麵是毛澤東長期使用的工作方法,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提倡的工作方法。作什麼工作都要先抓點,取得經驗再全麵展開。由點到麵的工作方法,可使工作少失誤,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同樣適應於楹聯精品的創作。在楹聯精品創作中,培養典型,發現典型,抓好典型,樹立典型,用典型來熏陶、引導作者維護對聯的嚴肅性,不斷樹立精品意識,讓作者敬畏楹聯文化,學習楹聯文化,廣泛應用楹聯文化。引導有力,方向正確,楹聯就會繁榮,楹聯才會真正發揮其影響力。

當然,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相關領導部門還應該完善、創新管理機製、激勵機製,配套推出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細則,扶持和鼓勵文藝精品創作。

    精品文化不僅能更好地作用於和服務於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其本身也是精神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楹聯創作需要大批的精品來支持其發展與繁榮。在當前火熱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和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中,廣大作者們既要牢固地樹立精品意識,同時,還要隨時留意並著力掃除那些在打造精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障礙與偏見,方能保障精品創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紮實有力的大步前進!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精品創作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