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貴桃, 1943年出生,山西省婁煩縣岩頭村人,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太原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民間文化的收集和整理,主持或參與編輯縣域史誌、家譜、文學、民俗等各類作品20多部600多萬字,作品集《布穀聲聲》(2013年9月中國紡織出版社)收錄散文、小說、詩聯、史話、論文近百篇。
我生於1943年,長大記事,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前後了。那時過春節,貼對子,看年畫,響鞭炮,是我們孩子們最上心的三件事。這裏隻想回憶一下對聯和年畫的事兒。
先說年畫吧。我們生在遠離城鎮的農村,一到臘月,孩子們就等大人外出時買年畫回來,或者等賣年畫的小販到村裏來。有錢的人家多買幾張,沒錢三兩張也要買。一過臘月二十三大掃除後,家家就把年畫貼上牆了,過了二月二拔下來下一年再貼,頂新換舊。
於是每年春節前後,我們鄰居幾個孩子就相跟著挨門逐戶看年畫,年畫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有包括領袖人物在內的時事宣傳年畫、有吉祥如意、十二屬相、仕女屏、花鳥屏(屏一般都是兩張四幅)等等民情風俗年畫,有傳說故事年畫。
最吸引孩子們的是那些以中國“四大名著”、“四大民間傳說”等為題材的年畫。這些年畫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張畫紙上一幅畫,如嶽母刺字、長阪坡、李逵大鬧忠義堂、三娘教子等,一種是像小人書一樣,一張畫紙上有八幅畫,每幅畫下麵有文字說明,如西施、狸貓換太子、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等。
那時我們不過剛上學,識不了幾個字,但斷斷續續,口傳心記,畫麵上的內容也就大致清楚了。嶽飛、張飛、關公、魯智深、孫悟空等,早已是孩子們心中耳熟能詳的人物。一年的年畫就是一次中國民俗文化、曆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大薈萃,令人目不暇接。看一輪年畫,就等於受到一回精忠報國、孝敬父母、見義勇為、誠實守信、謙恭禮讓等中國傳統美德的啟蒙教育。至今想起來都韻味十足。
當時的年畫,不僅內容豐富多彩,繪製印刷也十分規範。年畫右下角印有作者姓名、統一的公開書號、出版社和定價。我記得好長時間,一張畫是一角一份錢,即使小販走村串戶賣,也是這個價。這就使年畫從繪製到流通,一直處在國家的監控之內。
時到今日,你再到年畫市場兜一圈去吧。咋一看,色彩豔麗,製作精美。但細看其內容,除少數保留了一些傳統特色外,曆史文化、優秀傳統教育的內容如鳳毛麟角,很難一見,有的隻是明星美女、牡丹荷花等色彩的堆砌。跑遍年畫市場,過來過去就是那幾個畫麵,使人越看越乏味,賽如喝涼水。右下角的作者、書號和出版社等內容也不一定完整,定價間或有,也是每張定價百八十元,實際售價十元八元,一副忽悠顧客的樣子。反映的是一種監管缺失的亂象。
再看看對聯吧,問題就更嚴重了。
我們小時候,對聯都是村裏有文化的人用毛筆寫的。大人寫,小孩們在一旁攛攛掇掇,磨墨遞紙晾對聯的,半通不通念對聯的,忙得不亦樂乎,一派熱鬧歡樂氣氛。寫對聯的人或者自編,或者用民間流傳的、對聯書上的。但不論出自哪裏,必須符合聯律。一旦寫出失律對聯,周圍的文化人就要笑話你,甚至找到你頭上指出錯誤,讓你麵子上很尷尬。因為過去的讀書人,對對子是必修課,是基本功。所以當時社會雖然貧困,但對聯沒有一副是失律的。舉大家最熟悉的一副常用春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從意境到聯律都無懈可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包括春聯在內的各種對聯在民間的普及,具有三方麵的意義,首先是教育意義。對聯言簡意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高度概括和升華;其次,對聯嚴格的聯律要求,是普及與提高中國詩詞與對聯藝術的最廣闊而暢通的渠道;第三,對聯用毛筆寫,為文化人提高和展示自己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近年來,不知從何時起,寫對聯變成了買對聯,據說是顧不上寫了。依我看,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那些非理性消耗的時間用來寫對聯,估計人都被對聯壓死了。不過,“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黃宗羲)。現在的人有錢了,毛筆字不練了,買就買吧。殊不知更大的問題出現了,老祖宗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對聯要講聯律的優秀傳統被丟到了九霄雲外。春節後,你再到大街小巷看看吧,千門萬戶的對聯,合律的連三分之一也不到,隨便舉一例:
財源廣進家中富 車行萬裏平安路
這叫對聯嗎?構成聯律的各項要素一項也沒有,隻是14個漢字分成相等兩行的文字排列。放在古人頭上,誰敢出這樣的對聯?可現在的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卻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不過問,不燒心。反正就是那麼回事,貼上就行了。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談到脫歐協議時說,與其簽訂一個壞協議還不如沒有協議。我說,與其貼這樣的對聯,還不如過去不會寫對聯的人家在紅紙上扣幾個碗瓜瓜頂對聯呢。因為它完全破壞了對聯創作的固有規律,使謬種誤傳,既顯示對聯製作者唯利是圖,也說明貼對聯者的麻木不仁,更對青少年學子形成非常負麵的輿論誤導,對對聯藝術的繼承和弘揚形成極大破壞,有百害而無一利。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年畫和對聯涉及到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寓意深刻,影響深遠。但是,在社會主義各項文化事業方興未艾、迅猛發展的時候,這兩顆傳統優秀文化中的明珠,其核心意蘊卻逐漸式微,不要說繼承和弘揚,連老本都守不住了,令人痛心。
鑒於這種情況,文化出版部門應該進行必要的幹預,把年畫、對聯的出版印刷和銷售納入國家正式出版物的管理範圍,取締私人行為。同時獲得授權的年畫和對聯出版部門應該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讓年畫和對聯與中國所有優秀傳統文化一樣與時代精神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