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汝毅,男,昭陽區新聞中心記者,喜歡古詩古詞,尤其鍾愛對聯。
一
雖然從上學開始一直都有詩詞內容,但所占比例相對較少,而習讀古詩詞的人有時候並不是出於愛好,而是出於應試,曾感歎:“都頌這朦朧散文美,誰傳那唐詩宋詞華”。其實社會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有側重,元曲、唐詩、宋詞,到現在朦朧詩和散文等,都各有特色。不過近年來,國家對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重視較往年有所加強,中央電視台專門有一個欄目叫詩詞大會,這也掀起了誦讀古詩詞的熱潮,特別是一個外賣小哥的驚現,才發現原來真正喜歡古詩詞的也大有人在,我也很喜歡詩詞,但是我更喜歡楹聯的奇趣。
我接觸對聯,還得從小候說起,那時候過年,家家都會貼春聯,村裏紅白喜事,都會貼對聯,不過我們那時候在乎的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根本就沒注意過對聯寫些什麼內容。
小時候沒多少課外書,除了天天上學放學幹農活,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上山鑽林子,下河摸魚蝦。那時候家裏一日三餐也常見不到葷星,哪有多餘的錢去買課外書,學校裏麵也不像現在有圖書室,所以小時候的知識麵大多停留在課本上。記得最早看過的一本小說就是《西遊記》了,那時候父親喜歡看書,但是大多從他朋友那裏借來互相傳閱,那會兒大人觀念不一樣,是不準看所謂的小說的。像《西遊記》這樣的古典小說放到現在,誰家小孩兒有興趣看,大人肯定高興。但是我們那時候看的話沒準就是一頓打,所以,當時隻能偷看父親借來的書,每當看到父親出去幹活了,我便抓緊時間偷看,還得要比父親看得更快才能完整的看完。
有一次躲在窗台邊看書,邊看書手不自覺的在床頭上摸來摸去,一不小心手指摳進一個插座裏麵,觸電了,退了好幾步,用現在的話說當時都懵圈了。反應過來一看手指皮膚都燒糊一小塊,如今想起來後怕不已,可見當時偷看小說這癮有多大!這樣陸續偷看了父親借來的好多書,什麼武俠的,古典名著,反正比較雜,直到有一天邊看書邊煮飯,可能太投入忘記火上煮著飯,糊了直冒青煙才知道,那會兒大米很珍貴,平時大多吃包穀飯,隻能偶爾吃一頓米飯,還讓我給煮糊了,加上弟弟告狀說偷看小說把飯煮糊了,自然免不了一頓打罵。
那時候家庭教育跟現在不一樣,小孩子挨罵挨打再平常不過,也沒聽說哪家孩子因為挨打挨罵去跳樓上吊出走的,可能多打幾次,打著打著就習慣了吧,現在孩子因為嬌貴,父母突然的嚴厲孩子便接受不了,出走的,尋死覓活做出匪夷所思舉動的不勝枚舉,估計就是小時候隻有嗬護沒有懲罰的結果吧。從辯證的角度來說完整的人生或者健康心理的形成,就必須要經曆喜怒哀樂、成功失敗、愛恨情仇、體罰嗬護。所以時不時欠揍挨罵,如今想來其實也不是件壞事,至少在以後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打擊也更能承受,正所謂:“除去生死事,萬般若等閑”。可是現在又有多少孩子能明白這個道理呢?
言歸正傳,自從煮飯糊了被一頓打之後,偷看父親的書也照常,隻是做事更加小心不能出現大的錯誤,至少沒再煮糊珍貴的米飯。其實偷看書估計父親早已知道,隻是沒有說破罷了,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我一本書,說:“武俠小說這些還是少看,看看有點文學底蘊之類的書吧”,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本書叫做《李調元詩話》,可能從沒有想到父親會鼓勵我看課外書,那種欣喜難以言喻,很快一兩天便認真看完了,可能那時候年齡不大,記憶力也不錯,書中奇趣詼諧的對聯故事和對聯到現在也依稀記得,這可能跟我後來我喜歡對聯詩詞有莫大的關係吧。
2007年調動到了金沙江邊小城綏江,初到另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除了單位同事,接觸到的人也不是太多,人總得找點事情打發時間吧,那時候收藏奇石掀起了一股熱潮,有時間我也會去金沙江邊的河灘上撿石頭,當然,一般是撿不到漂亮的石頭了的,河灘上的石頭基本上被掘地三尺翻了好幾遍,但是依然抱著石逢有緣人的希望幾回回尋覓心中的奇石。周末的一天天氣突然好起來,原本覺得無喜無憂的淡然心態也一下子放了晴。我沒有午睡的習慣,索性到江邊河灘看看,眼前滾滾金沙江至此東流,心中一動有了一聯“金沙江一江沙金”卻一時想不出下聯,在心理就老是有個解不開的結。
也難怪古時候因為對不出對聯而引發了多少悲情的故事,比如:說有位秀才進京趕考,某日投宿在一酒家,酒家老板是對聯愛好者,且尊重讀書人,他對秀才說“我有副上聯,你如果對起了,食宿免。”秀才想,自己有考狀元實力,怎會對不起一個鄉野村夫出的對聯?於是對老板說“你盡管出來,如果對不起我就不考狀元了”。
老板出的上聯是: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解釋下,古代冰字有偏旁一點的寫法,我實在打不出一點偏旁的冰字。)秀才一看到這個上聯立刻傻眼,冥思苦想一晚不得對,乃放棄進京,在此酒家天天思索。老板為人頗好,沒收秀才任何費用,可惜半年後秀才竟鬱鬱而終。老板感秀才執著,大概也有自責因素吧,就出資將秀才葬了入土為安,並堅持前三年秀才祭日去給他上墳燒香。
第三年,老板再次來到秀才墳前,秀才的墳頭開了幾株丁香花,老板頓悟而放聲痛苦“秀才啊,你活著沒有對起,死了都要對起,你可以了願了”。對出的聯便是: 丁香花百頭千頭萬(萬)頭。大家注意到沒有,丁與百都是一字頭,香的頭是千,花與萬都是艸字頭。且百千萬與一二三相對恰如其分。類似的還不少,相傳,有一富孀旁居朋友家中,時有形單影孤之歎,遂出一妙聯征婚,願以萬貫家財隨嫁。其聯雲:“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一時無人應對。一天,忽然來了一遊方和尚,身著敝衲,形容醜陋。那和尚提筆便寫下下聯應對:“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眾人一看,對仗工整,妙語雙關,於是齊聲稱妙。那富孀見後大窘。再看那和尚時,口念“阿彌陀佛”,飄然而去,最終此女子也沒有嫁出去而誤了終生。我也曾出一聯至今無下聯,那是一次去綠蔭采訪的時候,看到一池荷花,一溪清水,鄰裏和諧,正好文聯書法家們送聯到綠蔭,觸景生情出了一聯:“綠蔭何美?荷美河美和美”。沒想到此聯一出令我冥思苦想至今無對。此聯難在四個音同字不同的字,其中有一個還是疑問詞。所幸的是我沒有也不能鬱鬱而終,不過順便也向高人求個下聯,也算是了此一願。再回到上文所提對聯“金沙江一江沙金”叫做回文聯,其實難度也不是太大,但是此聯一出加之才學有限比不得古人,一時半會兒也對不出來,且說過了兩天上班的時候同事正好從外麵回來,順口一問他去那裏,他說去了梁村,靈光一閃便有了下聯,原來梁村有個小村社名叫“涼水井”此地盛產最好吃的品芋。於是有了下聯:“涼水井半井水涼”,當時我們單位的黃發賓老師在昭通也是有名的詩人才子,古詩詞的功底也高於許多人,上聯說與他,他也對了諸如:石板溪滿溪板石、曖水瓶半瓶水曖等。對著對著便開起了玩笑,說我的名字一改也是個回文聯,“餘汝毅奶溢乳魚”,我也不甘被戲弄,也用他的名字回敬,“黃發賓滿鬢發黃”,頓時一屋傳出同事們爽朗的笑聲。
但是說實話雖然對了出來,總覺得還不夠響亮和眾所周知,直到有一天看電視局《笑傲江湖》的時候,有一集出現了衡山懸空寺,更好的下聯:“懸空寺一寺空懸”便應運而生,所以有時候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對聯可能剛好一個特定的場景和事件的出現會有更精巧的應對。還有一次去采訪,到了吃飯的時候,那天的工作餐比較豐盛,剛要動筷子,服務員拿上來的瓶酒,平時不喝酒,同行的同事邱俊拿起來觀看我才發現這種酒是水富縣的一種名酒,“醉明月”,腦海中突然冒出一聯“月明醉酒醉明月”這也是一個回環聯,但當是忙著吃飯,也一時沒有下聯,沒想這聯難了我好久都沒有對出來,直到有一天,我QQ一賣茶的朋友問要不要買茶,而她的網名就叫高山茶,這不下聯有了嗎?“茶山高產高山茶”茶對酒其實也勉強對得上,不過如果大家仔細一點,此聯不是太工整,“月明”是動詞,“茶山”卻是名詞,是對不上的,直到有一次看對聯知識的時候,有一種對法叫無情對,比如“三星白蘭地,五月黃梅天”這個就是字詞對應很工整,反倒是不注重意思了,所以我又為“月明醉酒醉明月”對了個無情對的下聯“雲淡品茶品淡雲”。這種回文聯是你順倒讀意思和讀音都一樣,還有一種類型是倒讀也通,隻是讀音和意思還是有差別。比如我曾寫過一聯:春初潔雪蓋北嶺(嶺北蓋雪潔初春),秋中明月映西樓(樓西映月明中秋)。所以有時候一個聯乍一看很好對,其實內藏玄機。
既然有回文聯也附帶說說回文詩,曆史上有很多經典的回文詩,這也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字遊戲,不過勉強說得上可以培養增強逆向和更寬泛的思維,看了些此類詩詞,我也依葫蘆畫瓢寫了一首:秋香桂月照西樓,月照西樓離客愁。愁客離樓西照月,樓西照月桂香秋。
二
昭通的冬天是比較寒冷的,一個冬天下幾場雪也很正常,昨天風和日曖,今天可能就大雪紛飛,這還是在壩區,要是高海拔山區天氣更是變幻無常,比如昭通最有名的大山包,海拔三千多米,就曾經有端午節下雪的記錄,《竇娥冤》中有六月飛雪,但是在大山包農曆的六月下雪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類似的情況咱大山包特別明顯,有一次去大山包采訪的時候,壩區的映山紅早已經開敗,但是在大山包的街頭一盆映山紅卻開得如火如荼,可見壩區三春曖陽的時候大山包還是冬寒陣陣,反過來,壩區秋高氣爽的時候,甚至炎炎夏日,大山包可能已是霜雪飄零。此聯“雪遲三春花未豔,霜早九夏菊已殘”來形容大山包的氣候再貼切不過了。不過這也是大山包獨特的美麗所在。有一年快過春節了,昭陽區書法家們送春聯下鄉,壩區陽光明媚,當車子開過大山包69公裏處的時候,忽然風雲突變,大片的雪花飄落下來,車速也慢了下來,等到了大山包鄉鎮府所在地的時候,地上已是一層白雪,放眼一望,連綿山嶽銀裝潔白,那種美麗,再美的語言都無法形容,也曾試著寫一讚詩“載舞輕雪下九霄,清白人間須瓊瑤。常歎無覓驚世句,難讚誌潔在鬆高。”等到書法家們來到寫春聯的村公所,擺開筆墨紙硯,落筆揮毫的時候,風吹雲散,晴空乍現,短短一兩小時地上的雪便消融露出荒涼的山丘。此情此景不由得得一上聯:“快雪蓋千山,人間一時清白”。隨即發到朋友圈,開始工作。等華燈初上,回城時打開微信,朋友們也對了好幾個下聯,有開玩笑的“狂風掃一地,滿坡四處亂草”也有:“甘露灑大地,山林一片蔥鬱”、也有:“暖風拂萬水,江湖淩波微醉”、我自己也在想對個什麼下聯好呢,一時找不到這麼好的下聯,無所事事翻翻朋友圈,正好看到我以前的同事雪梅同誌發朋友圈呢,這也提醒了我,雪中有梅嘛,努力思量,上聯中最主要一個 “快”字,有這“快”字,雪融化很快才有一時清白,沒這“快”字,指不定蓋上幾天的雪,就不會有一時清白了,這梅要找個什麼詞修飾呢?說到詠梅比較有名的詩就是,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用疏梅吧,於是下聯便是:“疏梅開一樹,世上幾許幽香”。大山包的美四時不同,四季不同,最為壯觀的當屬日出日落時常有的雲海了,翼裝飛行的跳台垂直海拔2600餘米,那裏經常有雲海出現,由於時不時去跳台采訪,看到過幾次雲海,每當這時候我都在想這人間的仙景,天堂也不過如此吧,這時候放眼看去,頭頂一輪晴日,腳下雲海似翻滾湧動的汪洋,最為神奇的是,那露出雲海的青峰,東一點西兩點,參差錯落,我也不止一次想起楊萬裏的詩“小荷才露尖尖角”,總是想給添補改動一下作一有趣的聯,於是有了“青峰出雲海似小荷才露尖尖角,白月懸天宇如巨幕初透點點光”。同樣的也是采訪,去綠蔭村采訪的時候出過的一聯:“綠蔭何美?荷美河美和美”一直對不出來,曾經想過怕是要鬱鬱而終老了。一直思考幾年而不得,直到前一個月左右,永豐鎮的朋友馬騰在微信中轉發《孟子•告子下》的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其中這個“奚”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依稀記得“奚”字在古漢語中是個疑問詞,當然,為了對這一聯,我也查過現代漢語和古漢語的疑問詞中有哪些,但是估計是不細心和不認真,沒有查到這個“奚”字,當這個字出現的時候,隱約覺得我的下聯有戲了,於是再查,果然,《呂氏春秋貴直論》中“賢主所貴莫如士。所以貴士,為其直言也。言直則枉者見矣。人主之患,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賤其所欲而貴其所惡也,所欲奚自來?能意見齊宣王。”其中這個“奚”字有“何處、為什麼、”等之意,又如:“子將奚(什麼)先”,其實上聯“綠蔭何美?荷美河美和美”中難的地方就是四個同音不同意的字,其中一個還是疑問詞,所以要找出這樣的字還是比較難的,我也看過很多對聯,此聯放在古代也算是有難度的。估計也要難倒不少才子佳人吧。所以對找到這個字心裏那種高興難以言喻,下聯便有了:“黃山奚奇(秀),溪奇(秀)夕奇(秀)熙奇(秀)”。在這兒解釋下最後這個“熙”字有“清明和樂;興盛和樂”的意思,與上聯中的“和”字,和諧的意思也是對仗工整的。所以能對出這聯,了愛好對聯的我一願望。
生活也無趣也有趣,重要的是有趣的生活要靠自己尋找,隻要自己把一些愛好融入生活中,可以說生活中無處不對聯。望海公園是昭通不多的精品公園,一天傍晚散步,暮色漸濃的時候,鳳凰山靜靜屹立在一池綠水邊,透過懸橋一看,一旁的燈光輝煌燦爛,恍惚中恰似半江漁火,也有一聯:“青山靜水處,漁火浮橋邊”。昭陽有八景,也選取了一些景點加上我故鄉威信的一些景點作了一聯:“三千尺望海樓高,九千仞涼風台秀,鳳凰南飛,雲龍北走,綠水天青山河美。一線天兩合岩險,五百裏雪山林茂,烈士西去,萬仙東來,赤水橋橫人文奇”……
三
人生總會走一些彎路,不過往寬處想,“多看幾道風景”,我也走過彎路,經曆了好幾次不同地方工作,也算是多看了幾處風土人情,也多嚐些人生的酸甜苦辣。幾經輾轉,我來到了昭通工作,人家都說昭通大山大水大峽穀,的確,昭通有它獨特的風景和氣候,由以前的不習慣到現在的喜歡,我感覺將會在這片土地上終老了吧。
在我上一篇對聯故事就提到過昭陽八景,其中還有一個景點就是“灑漁煙柳”了,我們經常在外麵采訪,灑漁煙柳見了無數次,當水清柳綠的時候的確有它的美,好多本土詩人都為灑漁煙柳留下了絕美的詩詞。一次下鄉采訪,經過那一段路的時候,同事任天能老師無意中說起灑漁煙柳曾經有人出了個對聯至今沒有下聯,我一聽來了興致想嚐試一下,就請任老師說來聽聽,“灑漁煙柳柳如煙”,其實此聯難點的地方就是中間“楊柳如煙”的比喻和把這個比喻概括成“煙柳”這一說法,隻要找到類似的詞問題就解決了,正好我們回城的時候,往灑漁的方向要經過一座橋嗎,一來觸景生情,一來也歸功於自己是個吃貨吧,由此想到了宜賓有一個地名,有種小吃比較有名,“虹橋豬兒耙”,那橋優美的一道弧線不正好像一道彩虹橫跨兩岸嗎?下聯便有了:“宜賓虹橋橋如虹”其實聯中“灑漁煙柳柳如煙”裏麵灑漁隻是個地名,根本就不重要,隨便找個地名也是可以對的,要再工整一點“灑漁”兩個都三點水,而“宜賓”正好兩個寶蓋頭,重要的是“煙柳柳如煙”這一比喻,下聯就是“虹橋橋如虹”,我想這樣會更加工整;說起這個,昭通巧家縣有一潭水,上橫古樹,有人也出了一聯,也稱無下聯,“古樹橫潭,魚在枝頭鳥在浪”此聯比起剛說的那聯要更難一點,因為聯中把兩種生活不同空間的鳥和魚互換了地點,魚像鳥一樣生活在樹上,鳥像魚一樣遊弋在水中,這樣非常有畫麵和意境,我也嚐試對過,比如:“高山淩雲,花近天階月近人”但是總體來說沒有完全對上,直到有一天無意中看到西湖十景中有一景叫“三潭映月”,總算是來了點靈感,便有一個更工整點的下聯“平湖映月,龍在廣寒兔在潭”這個為什麼要工整點呢,花近天階月近人,隻是近而已,還有點距離,後聯中龍生活在水中或是在傳說中的龍宮,玉兔卻是在月宮,湖水倒影月亮,跟水倒影古樹不是差不離嗎?龍宮中的龍王到了廣寒宮,而廣寒宮之中的玉兔則到了潭水中,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還有騰衝熱海有一個景點,叫“疊水泉”也有一聯至今沒有下聯叫“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我也對了個下聯,自認為還行,便是“孤煙如柱,何須工巧直自垂”。其上聯中,也是有個比喻,還有一個似隱非隱的“彈棉花”概念,我對這一聯也是想到了讀書的時候王維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從中借用了“孤煙直”也有個概念“巧柱垂”。扯遠了,還是回到咱大美昭通吧。說到灑漁煙柳我還出過一聯,那是在四月的時候,我區宣傳部和新聞中心組織了作家協會和新聞工作者協會到灑漁看萬畝蘋果花,中午在觀景台大家休息吃東西的時候,由於我吃東西曆來比較快,也可能是多年的記者生涯養成的吧,狼吞虎咽吃快點不誤事。幾個洋芋下肚之後便去旁邊河堤上逛逛,這時,正值春曖花開,風和日麗的季節,那河岸兩邊的綠柳枝,在輕風的吹拂下,悠然搖擺,像一個美少女婷婷玉立河邊,秀發飄逸,唯美極了,一個上聯便應景而生:“兩岸楊柳,清風梳秀發”聯中有個擬人的比喻就是把絲垂一樣的柳枝比喻成美女的頭發,而且在梳裝打扮呢,上聯中有梳頭,那下聯起碼也來個照鏡啊,於是下聯便是“一澗幽蘭,柔水照驕顏”。上聯中“任風梳頭”下聯中便為“臨水照鏡”。正好同事們那天興致很濃,有發抖音的,有發蘋果園花開的,我們同事郭雲霞正好發了好多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很漂亮。配一圖說“春天的顏色,是極美的”我便在她朋友圈留了一句:“手癢在你朋友圈出個上聯:春花萬種顏無八色”是啊,任你花開萬紫千紅你都隻有“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此聯一出後悔了,把我難住了,當時絞盡腦汁也沒想出這下聯,加上有采訪任務,隻能把這事撇一邊,完成任務再說了,也不知道忙些什麼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回到家已經夜深人靜,關燈躺下的時候,一襲月色淌進臥室,哈哈,下聯有了,這“月”來得正好,月亮不是隻有圓和缺兩種嗎?這真是苦思不得,頓解偶然。趕忙開燈發朋友圈“秋月一輪麵有兩張”。一天有兩聯的收獲,竟然有些興奮過頭,當夜失眠了,反正醒著也是醒著,順帶想起李煜的詩:“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其實這詩很多人知道,隻是我經常會在一些特定的事件或場景的時候想起或者有意去查找一些應景的詩詞,學習加鞏固吧,這樣的方法也就算是自創學習法,日積月累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哦。
四
“九天飄逸高潔雪,一峰傲放馨香梅”。自古雪與梅都是韻士韻客吟詠的主題,所以名字當中名叫雪梅的也很多,一個這樣的好名不但為本人增幾分優雅與才氣,也體現了取名的人幾分文學氣息。今天就來說說嵌名聯及嵌名詩。
這是為同事曾雪梅寫的嵌名聯,而且是堅嵌中的尾嵌聯,說到這兒,順便介紹一下嵌名聯一些知識。“嵌名聯在婚聯及題贈聯中運用較多,嵌法也因情況而多種多樣。嵌名聯大體分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還可分為若幹種,橫嵌、豎嵌、順嵌、反嵌、散嵌、對嵌、疊嵌、暗嵌等方法,但無論什麼形式的嵌名聯都要立意佳良、措辭優雅、行文流暢、平仄協調,這也是考驗撰聯人的知識閱曆和對文字聯律的綜合駕馭能力。”首先名字得雅致或有深意,如果你叫什麼“狗蛋”之類的,怕也寫不出什麼好的嵌名聯來,所以我們都希望能取一個富有詩意的好名字,可能更容易讓人一見如故。
在曆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嵌名聯,比如整嵌的名聯: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上聯為明代大文學家李夢陽出句,對句是一個與他同姓同名的窮儒生所對。李夢陽想出一個比較刁鑽的聯讓他對,意在戲弄。誰知那個窮懦生順利地對出對句,而且對得如此絕妙,使李夢陽敬佩不已。聯中嵌入四個人名,後邊又將名字運用轉類的手法。
還有分嵌:即將一個名字拆開,分別嵌入上下聯的有關位置。
分嵌在上下兩聯的開頭叫首嵌,也稱藏頭,類似律詩裏的藏頭詩。如黃賓虹贈蓋叫天(名英傑)聯: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人十字坡
分嵌在句中的稱腹嵌。如方地山贈作家劉雲若聯:
倦飛知還,雲無心以出岫
含睇宜笑,若有人兮山阿
分嵌句尾的叫尾嵌,也叫藏尾。如劉振威賀黃海章教授壽聯:
樂育英才,早歲聲名揚四海
胸懷革命,八旬功績在文章
嵌名聯名堂實在太多,有興趣可以翻看相關書籍,上述這些例子當中,不但把別人的名字嵌入對聯當中,而且還兼顧了文學藝術性,這也是中國文字才獨有魅力和奇趣所在。我也嚐試做過一些嵌名對聯,一次幾個比較自由一點的好朋友為讓下班時光也充滿意義和有聲色,幾人的一拍即合,添置了些許廚具組成一個臨時食堂,最重要的是一套茶具,吃完飯便湊在一起談天說地喝茶海侃,順便盤串把玩些小物件,其中一個詩人朋友叫趙連傑,那串、那根藝等玩得真高大上,更愛寫詩,已經有詩集《雨芊》出版,一天在一起喝茶的時候便用他的名字做了一聯:“連雲青峰,高山行豪傑,入海黃河,水遠潛蛟龍”這便是橫嵌中的首尾嵌。雖然牽強了點,但是在聯中已盡量把人物的品格、心性、誌趣等有所表現,類似的橫嵌聯是寫給一侄兒叫張洪波的,他人耿直豪爽,待人做事性直品正,心性甚高,於是有聯為: “洪湖水闊波瀾壯,高峰梅婷傲雪淩。”同樣,一次在和表哥王懷強聊天的時候,無意中說起名字的好壞,他覺得自己名字不夠好,我當時開玩笑說你這名字夠好的了,加上自己開了個招投標公司,也想幹一番事業,於是結合這些給他寫了一個嵌名聯:“懷大誌自強不息成宏業,謀遠慮勵精圖誌展鵬程”,沒過幾天,去他公司玩的時候,牆上便見到了王正洪老師給他寫的字,正是此聯。四月清明時節,三天假期,回家看看老人,也應該祭奠下老祖宗,其中有一老祖人生前孑然一生,性格孤僻,小孩特別怕他,人送外號“坤神”,但是每年我們這一係宗親清明上墳的時候,也會稿素一束,灑酒三巡,而且在他簡陋的墳頭上一株蓮花每年清明總會如期盛開,此蓮叫做“地湧金蓮”是佛教七花之一,祭掃那天,雨過天青,煙雲疏密幾處山頭,加上我們威信植被良好,山青水秀。一聯脫口而出,“地湧金蓮青山處”,這些點滴怕忘記了便隨之發在朋友圈,等祭掃完畢,下山回家時,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回複了下聯:其中同事王明燕對“天降瑞雪凡世間”,此聯仗工整,我也對了個:“天懸皓月彩雲間”。其實無論文章也好,詩詞也好,一個人玩就沒多大意思,就是要有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這才會有進步和提升。於是我又出了一聯給王明燕,“昨夜秋雨花睡去”,其實出此聯是看到同事的名字中的“明燕”可以做一個嵌名聯,她當然不知道了,於是又對一下聯“今晨春雪葉瀟然”,然後我告訴她我對“明日春風燕歸來”其中嵌有她的名字“明燕”她才恍然大悟。
當然,除了嵌名聯的另一種文字遊戲便是嵌名詩了,通常的比如藏頭詩,有時也應朋友之邀,編過幾首,不敢說有什麼藝術性,就當是練練手。宜賓朋友江燕勤勞質樸內心要強不隨世流,為了生意經常在上海與宜賓兩地之間跑來跑去,而且是一名茶藝師,看得開取舍,一次她朋友給他寫了個藏頭詩,我也手癢寫一首:“宜綻枝繁不逐流,賓朋賞悅幾春秋,江青雲淡堪看破,燕飛來去短停留”,在朋友圈發的時候,同事楊瓊老師覺得好玩,當時叫我“整一首”,我也就不知天高地厚用楊老師名字編一首:“楊柳冬風天舊涼,瓊雪冰霜梅添香。蘭幽靜放清溪澗,蕙心長向彩雲祥”。當然這種嵌名詩有它比較常見的格式,比如都是取名字中的三字加上一個“蘭”或“蕙”字之類的,以取個好喻意。還比如,前段時間一時有興致寫過三篇對聯故事,其中第二篇故事中提到了涼風台,鳳凰山等,共事多年的老領導也是老朋友鍾遠萍留言說把她工作過的兩個地方都寫進去了,鼓勵讚美了我一番,心裏一美,必須得回讚一個,她雖是女流,但是處世頗有男子漢風範,直率豁達,特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加上是在轉播台工作,於是便有藏頭詩為:“鍾吟古韻徹暮朝,遠傳靈秀萬裏遙,萍影驚鴻隻一笑,蘭質銘揚女中豪”。當然如果你有興趣,什麼網名啊,成語啊,名勝這些你也都可以入聯入詩,在這兒簡單例舉幾例:網名(花鳥風月):“花盛秀林棲語鳥,風拂輕雲隱靜月”麗江古城有一牌坊上有“天語流芳”是納西族音譯過來,意思是“讀書去吧”,建議朋友用做主題與人文底蘊有關的酒店名,順便幫他寫了藏頭詩:“天下經史予君留,語驚筆蘊自《春秋》。流觴醉飲豪文客,芳華墨色書滿樓。”
其實,無論是嵌名聯或是嵌名詩,也隻有咱中國文字才能玩這些特有的文字遊戲,雖然會受到名字的限製,但是也會有精巧趣意的地方,那就要看個人的思維和自身積累的知識了,以白話文為主的當世逐漸遠離了幾千年古漢語的博大精深,但我們應該竭力學習以窺詩詞曲賦之一斑。
五
語本《書·旅獒》:說:“玩人喪德,玩物喪誌”,這裏麵的物是指把玩無益之器物,但是如果把玩的東西你賦予其一定的文化或從中學習一些文化,那就不一樣了,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主持人問他藏品價值多少的時候,馬未都說:“古玩的最高境界,不是你擁有的藏品價值多少,而是藏品背後深遠的文化內涵和承載的曆史,這才是最珍貴,最無價的”。因此如果從“玩物”中學習一些知識,另當別論。
以前在綏江工作過,金沙江裏孕育萬千奇石,而奇石收藏一度時期狂熱之極,就算至今也是經久不衰,曾經在綏江見過一塊石頭創造了40餘萬的天價,此石重達四五百斤,石型巨大,經過打磨之後,畫麵上洶湧的大海波瀾壯闊,海中一塊巨石傲然聳峙,石上站立一人似在觀潮所思,稍有文化素養之人一看,不用藏家介紹,都知道此石畫麵所表現的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而藏石被取名的人賦予一個貼切傳神的名字:“觀滄海”。正是文化與石頭的完美結合,創造了天價的神話。所以有時我在想,石頭固然漂亮,但是賦予的文化內涵也功不可沒。
可能受綏江人人愛石的影響,周末有時間,我也去河灘上尋尋覓覓那有緣之石,不過那時的河灘上已經被人翻了不知千遍萬遍,要想找到一塊像樣的石頭基本上不可能了。一個夏天弟弟到綏江玩,從小愛遊泳的我們便去江中水流平緩的地方遊泳,一時無聊,我和弟弟便潛水撈石頭玩,綏江流傳一句話“石逢有緣人”,可能真是那天與石有緣,撈了十來塊之後,水中撿起的一塊石頭上呈現出了精彩紋理,仔細清理幹淨上麵的積泥,再仔細一看,石上一妙齡女子頭挽發髻,低首斂眉,那段時間正好看過一首詞,是唐朝韋莊的“《女冠子·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麵,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此石不正好可以取名為:“含羞半斂眉”嗎?得一好石頭,心中欣喜了好久,可惜後來離開綏江,這塊奇石也沒有帶走,隻是時不時還偶有憶起。
在昭通工作了快十年了,奇石對於我來說也隻是曾經的一個夢而已,平時見都不怎麼見得到更別說擁有了。去年冬天,覺得家裏空空的,家居市場淘了個置物架卻沒東西可擺,書也少得可憐,於是到花鳥市場逛逛,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東西。烏蒙古鎮的花鳥市場,一到周末人潮湧動,摩肩接踵,裏麵古玩花樹,樣樣俱全,走到城門口的時候,一位巧家的大姐在那兒賣奇石,巧家的金沙江裏產一種有名的石頭――芙蓉石,以前在綏江曾有見過,卻未曾擁有過,其中有兩塊芙蓉石,映入眼簾,其中一塊頂部有一鳥狀圖案,且棲臥山間,背麵也有一像熊一樣的圖案,另一塊則重山紅遍,看了著實喜歡,一問價格還能接受,遂砍價成交,回來之後,在思索取個什麼名呢?用詩遣詞取名老是覺得落了窠臼,一時還想不出取什麼名,反正沒有貼切的名字,那段時間喜歡對聯,幹脆給兩塊石頭合在一起配兩聯組成一首小詩:“青鸞棲臥山千峙,飛熊閑步天九重,淨土無塵一方白,渺煙有象萬山紅”。沒想這一來,便勾起了那一段愛石尋石之回憶,一到周末有時間,便無心它物,一心就想再淘幾個心愛的石頭,裝點我那不夠豐富的置物架,又過了兩星期,巧家那位大姐發微信說來了新的石頭,讓我去看看,興衝衝飛奔而去,生怕去晚了好石頭被別人買了去,果然,喜歡上一堆石頭中一塊豎放的“青花石”(一種當地人叫法的石頭),,人家說,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結論,估計賣石頭的大姐欣賞的角度不一,所以豎著放覺得才美,而我覺得如果橫著放的話,圖案上中不是正好有一人背負雙手,對著一老虎頭嗎?幾翻討價還價,石頭歸我。由於情有獨鍾此石,看石頭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上聯,加上近幾年來,反腐倡廉力度空前,同時對人才也重視有加,此聯也算是應景時政:“負手冷訓山間虎,抱拳笑敬人中龍”。同樣之前幫長輩買的一塊石頭也是豎放的,其實橫過來看,個人覺得更有意境,畫麵上一灣清泉在山澗中突然消失,又從另一山邊出來,中間溪流仿似從山中曲折迂回了好幾次才破山而出,其實人生要達到一個目標,何嚐不是要經曆險阻磨礪,經曆曲折呢,不但要有一種持之以恒的不屈精神,同時遇到有一些坎坷險阻的時候也要懂得避其峰芒,迂回而進。因此也為石頭寫了一句有點哲理的句子:“水逢山阻九曲進,須避重峰向海湖”。當時其實還相中了另一塊,之所以買這一塊,主要是初為人父,對孩子有著無比的疼愛。此奇石質地玉化而紋理水紅,右上角有一小孩子俯臥在草原上,與孩子近在咫尺有一形狀像狗的圖,中下模糊有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青山旁優閑吃草,仿似玩童無心放牧,卻任牛羊閑遊草原青山,自己偷閑一旁玩耍,此景不正好是“紅孩原上臥逗犬,青山雲下坐觀牛”嗎?一天收獲兩塊心愛的石頭,心情大好,不過還有一小插曲,在搬回家的時候太重一時失手,石頭掉在地上,心疼不已,慌忙看看有沒有損傷,所幸無大礙。真是:“石落無傷,心中懸石才落地,袱墜有塵,思想重袱須放鬆”後來也再去過幾次,終選不出自己喜歡的石頭。不過倒是偶見過幾塊好石頭,一次采訪導演選址《萬物生》拍攝場景地的時候,來到漢朔農業基地辦公室,看到一塊金沙江畫麵石,隻見石上淡淡的高山頂上,一輪滿月若隱若現,月光如水灑向山間,有說不出的恬淡靜謐,加之朋友趙聲棣軍人出身,氣豪膽壯,商海博弈多年,遂做一聯贈與:“峰高敢近天攬月,人豪勇涉海揚帆”。
其實愛石愛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誌趣,在愛好的同時,還能平添些知識與修養,也是件人生樂事,最後用一首寫給石頭的小詩做為結語。這也是很多人經曆時間的洗禮終回歸成熟與理性:“分明棱角靈玩石,經世磨礪至渾圓。鋒芒暗斂膽如鐵,有無悲歡笑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