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行之後,先整理了晝錦堂記碑前楹聯,襄汾南高晝錦堂記碑前楹聯考說到那兩副,其實不是嚴格的楹聯,上下句重複多字,該算是集句吧。
那天所見其他幾副對聯,一時不能理解,因有陌生字眼,後來又查了一番,裏頭運用典故很多,費力不少。要體會對聯之妙,看看注釋便好,我雖翻譯了一下,頗覺吃力不討好,肯定有不如人意之處,還請高明賜教。
光線緣故,那天手機拍的照片有幾張效果不好,有一張借用了良白兄相機所照,在此謝過。
樂善好施坊有兩副對聯,先看圖,先右後左
外圍嵌入牆內的一聯:
勒石敢忘宣主德
授衣衹為播皇仁
大意:
建坊立碑豈敢忘了宣揚聖主的功德,
捐贈棉衣隻是為了傳播皇帝的仁德。
與禦批文字碑正對的一聯:
衣被蒼生有襦有袴
輝煌紫誥如綍如綸
注釋:
①襦rú袴kù,短衣與褲。亦泛指衣服。
②紫誥:指詔書。古時詔書盛以錦囊,以紫泥封口,上麵蓋印,故稱。
③綍fú綸:帝王詔書。語出《禮記•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片,指的是清代奏章的附件。
大意:劉篤康(篤敬堂兄)遵從祖父劉體正的遺命
捐贈了一千套棉衣前來,符合建坊的先例,
請皇上給予劉體正樂善好施字樣,
在本縣自行建坊,以示獎勵。
光緒皇帝禦批:
著照所請,禮部知道,欽此。
再看德行坊,南北兩邊各有一副對聯,
先南後北,依對聯規矩,右上左下
潤葉流根澤綿奕禩
渾金璞玉品卓鄉閭
注釋:
①禩同祀,奕yì祀即世代,代代。
②渾金璞玉:未經提煉的金和未經琢磨的玉。
比喻未加修飾的天然美質。
大意:
水流向樹根,滋潤了樹葉,
他的恩澤綿長久遠,
子孫代代受到滋潤。
他的美德出於天性,
像那未修飾的金玉,
他品格卓絕,
超出鄉裏一般人。
履吉謙尊表厥宅裏
戴仁抱義樹之風聲
①謙尊即謙尊而光:謂尊者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謙虛。
語本《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履吉,詞典查不到,根據謙尊的解釋來推理,
當是來自易經的履卦,其九二雲: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
安靜恬淡的人堅持正道可得吉祥。
履吉即走在吉祥之路上。
②宅裏猶鄉裏。
《書·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裏。
厥乃其義,與下聯之對應,均為虛詞。
③戴仁抱義,語本《禮記•儒行》:
戴仁而行,抱義而處。
《逸周書•王會》:
鳳鳥者,戴仁、抱義、掖信,歸有德。
戴仁:崇尚仁德。
④樹之風聲,語本《書·畢命》:
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孔傳:明其為善,病其為惡;
立其善風,揚其善聲。
風聲指教化,好的風氣。
幾乎是字字用典,翻譯一下大意:
他步履吉祥,
謙虛又讓人尊敬,
在他的鄉裏表揚他。
他崇尚仁德,胸懷仁義,
樹立起良好的聲譽和風氣。
對聯上方各有兩個字,
合起來是鵠hú峙zhì鸞停
查詞典,形容人儀態端莊,姿容秀美。
簡單說,像天鵝一樣站立,像鳳凰一樣停立。
《太平縣誌.人物誌.義行》之劉體正
上麵的劉向經即劉篤敬父親
劉體正,字守一,誥贈通議大夫,南高村人。事繼母以孝聞。嘉慶九年歲饑,出粟周貧,傾數千金無顧惜。道光十八年縣議改造試院(舊時科舉考試的考場),樂輸(捐獻)蕆chǎn事(謂事情辦理完成)。其他捐膏火(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施藥餌(藥物),種種善事,不一而足。
牌坊銘文
守一劉公,餘鄉富而好禮者。富者多驕,而公獨尊人抑已;富者多吝,而公獨仗義疏財。嘉慶年間,歲薦(每年祭祀之時)饑,嚐捐粟百石以賑貸,嗣後每遇歲歉必有周濟。與鄉人處,遜讓謙恭,無一毫矜張氣。且精岐(岐伯,醫家之祖)俞(同腧shù ,人體上的穴道)術,有以病來告者,即授以丸散膏丹等藥,或臨病者家診脈開方,鄉人以是鹹德(感激)之。公為人如此,至其他懿行之卓卓者不能殫(盡)述,餘等感念不忘,思有以傳諸久遠也。僉(皆,都)曰:非建坊不可。議定,遂建焉。大清鹹豐元年(1851)闔村仝(同)立。
又:因學校文化牆上要畫劉篤敬,在網上找了幾張照片,都不大清楚,下麵這張還好些,看看吧!晉商之翹楚!
圖片源於某公號,不過沒標注,留言詢問也沒收到回複,應該是左邊端坐的這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