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指格律詩,即五、七言絕句和律詩。詩聯關係密切,詩聯不分,古今如此。現將兩者比較談。
一、關係
1:對聯是由我國古代詩詞演化而產生的。
2:詩是文學之最,對聯是詩之最,故有對聯是詩中詩的說法。
3:詩的對仗部分(律詩的頷、頸聯)即對聯,所以說,詩中有聯。
4:能詩者多善對,善對者亦能詩。詩者不研習對聯,寫不好對仗;聯者不研習詩,撰聯不出意境。
5:詩刊有聯,聯刊有詩。
二、相同點
1:都有嚴格的格律規定,詩有“詩律”,聯有“聯律”。
2:“聯律”中的基本規則與格律詩的對仗要求相一致。
3:詩除首句入韻外,都是奇(出)句仄收,偶(對)句平收,與對聯的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的規定相同。
4:都遵循新舊聲“雙軌製”,在同一詩聯中不能混用。
5:避忌基本相同,避合掌、尾三仄、尾三平、不規則重字等。
6:政治、社會、教育意義和作用相同。
三、不同點
1:結構不同。詩,長短有定式,“篇有定句”,“句有定字”,絕句20個字或28個字,兩聯。律詩8句,40個字或56個字,四聯。聯,長短無限,可單邊一句,也有兩句多句。短則二、三字,長達數十字或過百字。各隨人意,字句多少也是一聯。上下聯字句必須相同。
舉例:月;鬆。劍;琴。(一字聯) 毓秀;鍾靈。綠葉;紅花。(二字聯)
龍膽草;馬蘭花。獨生子;特種兵。(三字聯)
月明為畫;江流有聲。(鎮江金山寺明月亭題聯),(四字聯)
多句聯:生為國家,死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嶽,德同湖海,洋洋正氣結豐碑。(挽周恩來總理聯)
長聯例:昆明大觀樓聯180字,單邊90字。
李大釗挽孫中山聯210字,單邊105字。
張之洞撰湘妃祠聯400字,單邊200字。
清道光年間秀才鍾耘舫撰江津臨城樓聯1612字,單邊806字。
2:平仄匹配不同。詩,字有定聲,平仄有規定格式,何字必平,何字必仄,何字可平可仄,有律可依。
聯,雖講究平仄,但除“律詩對”外無定式,隻需符合《聯律》第五條即可。句中節奏點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用字平仄相反。
3:體式不同。格律詩是駢散結合體,對聯是單一駢體。
4:聲韻要求不同。格律詩既講聲(平仄)又講韻(押韻),對聯隻講聲,不講究押韻。
四、寫好“律詩對”
所謂“律詩對”,即指五、七言律詩中,頷、頸兩聯的對仗格式,按照這種格式撰寫的對聯稱為律詩對。寫好律詩對,對提高律詩寫作能力有幫助。律詩對平仄格式如下:
(一)五言:(甲):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言:(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紅字為可平可仄字)
“詩鍾”即七言律詩對。
舉例:
五言
1 群芳爭秀色;一水映藍天。
2 曆史金熔鑄;和平血換來。
七言
1 續寫春天新故事;接描世紀大藍圖。
2錘鐮炫彩千秋豔;日月增華萬象新。
作者簡介
周子秀,天津市武清區人,楊村師範學校畢業後,經河北省教育廳統一分配,一直在永清縣任教師,1983年奉調到永清縣教育局工作。退休後開始學習傳統詩詞,係廊坊市詩詞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