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蘭州秋雨綿綿,靜坐書齋,使得閑暇整理匣中舊紙,翻看一些關於當代聯壇的資料,不禁憶起已故八年的袁老第銳先生。
袁老已詩才聞名天下,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當代甘肅楹聯史上,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引路人”。
袁老自題詩稿
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傳統文學領域也煥發出一股生機。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打破沉寂已久的氛圍,以兩行文字為誌,為弘揚楹聯這一傳承千年的國粹樂此不疲。1980年代初,楹聯文化熱潮,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不少地方的文化視野當中。1984年,一份關於建立全國性楹聯團體的倡議在大江南北得到廣泛響應。消息傳到隴原時,大家首先想到能擔此之任的,是三年前發起成立蘭州詩詞學會(甘肅省詩詞學會前身)的履甘川籍詩人——袁第銳。
袁第銳,1923年生,重慶永川人。原國立政治大學高等科畢業後,輾轉甘肅,曆任新聞記者、編輯、甘肅省政府編譯室主任、臨澤縣縣長等。解放後任西北人民大學、甘肅省商業廳幹部學校教員,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1981年,在蕭華、楊植霖等老同誌的支持下,袁老籌建我國最早的一批詩詞組織——蘭州詩詞學會,並擔任秘書長。1987年4月,蘭州詩詞學會改組為甘肅省詩詞學會,袁老又任副會長兼秘書長。1993年他當選省詩詞學會會長,並於1997年增選為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中聯會首批會員,袁老是甘肅唯一代表
袁老熱衷詩詞創作與研究,著作等身,但也喜好楹聯,生平撰製頗豐。他常與人言,詩聯本質上是相通的,姊妹藝術互為借鑒,為詩者應擅聯,為聯者亦應擅詩,不可隔離。為此,當得知一個全國性楹聯團體即將發起時,袁老欣然接受邀請,作為當時甘肅省唯一發起人,參與了中國楹聯學會成立事宜。
1985年《對聯》雜誌創刊號刊登袁老賀聯
1984年11月5日,中國楹聯學會在北京成立,由此開啟了當代中國楹聯事業嶄新篇章。袁老作為參與者之一,欣然題寫一副賀聯:“探亭園山水之奇聯,期重振乎絕學;究興觀群怨之奧秘,宜有助於他山。”此聯經蘭州著名書法家沈年潤書寫,當日,就懸掛在中聯會成立大會會場。
中國楹聯學會首屆理事會名單
在成立大會上,選舉產生中國楹聯學會首屆理事會,袁老作為發起人和甘肅地區唯一一位代表,當選37位理事之一。如今,翻開這份泛黃的發起人及理事會名單,一位位當代聯壇璀璨的明星,就像一座座豐碑令後來人敬仰。我們欣慰,這其中有“甘肅”一席之地,而鮮為人知的是,是袁老這位詩聯並重的老前輩,此時為甘肅學人代言。
中聯會轉寄出版社委托袁老主持編纂《甘肅名勝楹聯》的函件
1985年前後,幾番聯絡,他與同樣喜好楹聯的甘肅教育學院副教授安維翰取得聯係。此時的安老,已經從事楹聯教學及資料收集三年有餘,考慮到甘肅地區楹聯文化曆史悠久,曆代聯家輩出,他們都認為,十分有必要成立一個麵向全省的楹聯文化團體,團結帶領全省楹聯愛好者,共同推動新時期楹聯文化的複興與繁榮。
他們一拍即合。袁老積極支持安老籌建甘肅省楹聯學會。終於在他和曲子貞、劉海聲等幾位先生的協助下,1986年10月,甘肅省楹聯學會宣告成立,成為全國第七個省級楹聯團體。在10月28日舉行的成立大會上,袁老高風亮節,與諸位代表一起公推安老為首任會長,他同應中逸、匡扶、郭扶正、張思溫等詩聯名家一齊擔任顧問。會上,他即興創作一聯表示喜悅之情:“四化風雲驚宇宙;三隴人文萃古今。”聯語即緊扣當年時事,富有新意,落筆又大氣磅礴,寄予厚望。
袁老為甘肅省楹聯學會成立所撰賀聯底稿
據參加成立大會的聯友回憶,當時,會議氣氛融洽,歡聲笑語不斷。袁老在會上還即興發言,並揮毫助興。
此後多年,直至2010年4月辭世,袁老一直堅持楹聯創作,並主持編纂《石佛溝詩詞楹聯選》等楹聯著作,留下大量耐人品味的聯語佳作;並且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甘肅楹聯文化事業,主持策劃、評審了多項全國、全省楹聯賽事;他還獎掖後學,培養了一批詩聯並重的隴上才俊,如今僅省楹聯學會班子成員中,如陳樂道、高財庭、廖海洋、李青鬆等,或曾受其指點提攜,或列其門生時常受益,傳為一時佳話。袁老不僅是當代,乃至時至今日,甘肅詩壇公認的領軍人物,也是當代甘肅聯壇名副其實的耆老名家。
袁老在列的甘肅省楹聯學會首屆顧問名單
2016年10月15日出版的《蘭州晨報》在一篇題為《甘肅楹聯:一場傳承千年的“隴中對”》的專題文章中說道:“承接晚晴餘韻,民國時期甘肅楹聯的影響也一直持續,範振緒、馮國瑞、王新令、魏振皆、馬景山、張思溫、王少蘭、袁第銳、張舉鵬等,新中國成立後乃至‘文革’仍堅持楹聯創作,將楹聯藝術代代傳承至今。”文中將袁老列為甘肅百年楹聯史上的標杆性人物之一,應是毫無爭議的。
袁老為甘肅楹聯書畫院副院長黎明先生書贈嵌名聯
“功成不忘故人情”。2014年9月,甘肅省楹聯學會總結學會成立二十八年來的不易曆程,在全省範圍選定追授了四十位“甘肅省弘揚楹聯文化先進個人”,這其中就包括袁老。省楹聯學會在表彰文件中寫道:
“甘肅楹聯事業走到今天,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廣大會員的無私奉獻,更離不開那些老領導、老同誌、老專家、老會員的關心關懷。二十八年來,甘肅楹聯事業從無到有,是他們為我們給予了前進的動力,是他們為我們鋪平了腳下的道路。二十八年來,許多同誌已經等不及看到今天這個光榮的複興時刻,他們已經令人惋惜地離開了我們。此時此刻,讓我們以追授榮譽這種方式,來緬懷過去二十八年中,為甘肅楹聯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四十位前輩……讓我們繼承前輩們的遺誌,在新的時期,團結一致,奮發有為,攜手開拓甘肅楹聯事業更新更好的局麵。並祈願所有為甘肅楹聯事業做出過貢獻的前輩們永垂不朽!”
文化依靠的是傳承,如果沒有前人的積累,也就無法擁有超越他們的視野,也注定我們不會走遠。
作為一名後輩,慶幸自己因緣際會收藏到這些珍貴史料,乃至今天有機會剝去曆史的塵封,為大家講述袁老這段值得追思的楹聯情結。
袁老曾為紀念當代著名女詩人沈祖棻先生撰有一聯:“一千年無此作;四海內仰斯人”。不妨借用一句,如今“斯人”雖逝,而袁老詩聯並重、與人為善的事跡和才情、品德和胸懷,仍值得我們後來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