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節過中元|鬼扯對聯

節過中元|鬼扯對聯

2018-08-25 22:48:16莫非楹聯莫非楹聯 0條評論

對聯是什麼鬼?一兩句話是說不明白的。

所以,趁著百無禁忌的中元佳節,來鬼扯一下和對聯有關的哪些人和事。


 孟昶

(919-965)


964年除夕之日,成都。孟昶,作為十國中割據政權之一的後蜀領導人,他做了一件流傳千古而又充滿詭異的事——親自寫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副桃符對聯文字: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關於這件事的傳奇,我們有必要追溯到當時四年前的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927-976)為帝,建立宋朝。這一年本是“顯德七年”,趙匡胤將其改為“建隆元年”,還規定:從此後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六日(他自己的生日)定名為“長春節”,即“聖節”。


一年後的965年,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後蜀,還委派了呂餘慶去做成都(原是後蜀的都城)的地方長官。另外,孟昶降宋之時,正是宋太祖誕辰之日。


於是我們再來對照一下孟同學的那副春聯,就會看到這樣的巧合——新的一年,我們迎接呂餘慶將軍的到來;我投降的那一天,正是個好節日:長春節。



 蘇軾

(1037-1101)


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也寫過桃符對子。據北宋張邦基說: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喜歡去住在東湖的王文甫家。有一次去的時候正趕上除夕,王家正在手忙腳亂地準備桃符對子,頑皮的蘇軾同學手癢,就幫題了一副:


門大要容千騎入;

堂深不覺百男歡。


至於……王家具體是做什麼的,我們就查不到了……至少,對聯是傳下來了。


據傳,蘇軾還給武漢的黃鶴樓題了一副對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不用懷疑,這個可以確定絕不會是蘇軾寫的。因為在北宋時期,對聯還沒發展到這個樣式。這隻能說是後人模仿蘇大胡子的口氣整出來的。



 米芾

(1051-1107)


米芾和蘇軾一樣,都是“宋四家”之一,書法寫得好。據傳,這大書法家還有一副對聯碑刻傳世,拓片現存河南某地。對聯寫的很棒:


瘦影在窗梅得月;

涼雲滿地竹籠煙。


上款署“崇寧元年”,也就是老米去世的前五年。但是上款和下款落得這麼規矩的,就覺得太像真的了。




 陸遊

(1125-1210)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他的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在《古今名聯選評》一書中,收錄了陸遊的一副七言聯《自題書巢》: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的確是放翁一貫以虛帶實的筆法,但可惜的是,這兩句是從老陸的七律《題老學庵壁》中摘出來的。



 朱熹

(1130-1200)


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學集大成者,後世尊為朱子。曾在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講學,因此免不了要給書院題幾副對聯,來看看這兩副:


道迷前聖院;

朋誤遠方來。

    

日月兩輪天地眼;

詩書萬卷聖賢心。




 文天祥

(1236-1283)


文天祥,不僅是抗元名臣、民族英雄,還是愛國詩人,其《正氣歌》《過零丁洋》至今傳誦不衰。孟薑女廟有一副文先生題的對聯:


秦皇安在哉,萬裏長城築怨;

薑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正氣凜然,令人肅然起敬。不僅對孟薑女,更多的是對文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舍身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趙孟頫

(1254-1322)


時間來到了元朝,元朝時期最著名的詩書畫大咖,必推趙孟頫。據網上資料:元代初年,有一次臨近春節,老趙路過揚州迎月樓,飯店主人跪求春聯,老趙酒足飯飽,就給題了一副: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春聯的內容與酒樓映襯,老板大喜過望,便把珍藏的紫金壺作為答謝。 


這種段子,聽聽就好,不能不當真,不能全當真。



 朱元璋

(1328-1398)


到明代了,要說對聯的事,必須得大人物出場——duang~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傳說他當上皇帝以後,特講究排場(很可能是窮怕了),甚至在一年的除夕前下發文件: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大大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後來發現有一家沒有貼春聯,抗旨不遵啊,這還了得!把戶主逮來問話才知道,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大大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上聯寫“殺豬”,下聯寫“劁豬”。這又是殺豬又是劁豬的,朱大大也不忌諱,心真大。



 徐達

(1332-1385)


南京的莫愁湖景區有一座勝棋樓,據說是當年朱元璋和徐達下棋,老徐贏了,朱大大賞賜給他的。老徐深感皇恩浩蕩,要寫一副聯回贈領導,想來想去,覺得給領導的辦公室寫一副吧。於是就有了這副《金陵皇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苑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中有舜日堯天。


這馬屁拍的,也真是高科技——千古英雄都沒了,唐宮漢闕、吳宮花草、晉代衣冠等,各種都沒了,就剩老朱你一個了!而我大明處處舜日堯天!這聯告訴我們:不想當將軍的聯家不是好屁精,所以呢,到了現在,還有烏央烏央一大片的老幹體如雨後春筍般“哢哢”躥出。




 解縉

(1369-1415)


說到不學無術的無恥之徒,各位是不是想要鄙視或者諷刺一下?


別急,這事兒明朝時就有人幹了。解縉是明朝的大才子,曾主持編纂著名的《永樂大典》。他有才而不恃才,平生治學嚴謹,對那些務虛不務實的混子,他是極為痛惡的,於是他寫了這麼一個聯: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這裏,我想@一下群裏那些整天沒事而又喜歡惹事的群混子,還有一些不懂裝懂的“老專家”,連基本的概念和常識都搞不懂,就在那瞎噴,還逮誰咬誰——你們也是夠了!



 徐渭

(1521-1593)


言歸正傳,還是來說說對聯的事。


徐渭,這也是個大才子,和剛說的解縉,還有一個楊慎(《三國演義》開篇曲那首《臨江仙》的原作者),並稱“明代三才子”,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能詩擅書,寫對聯更不在話下:


思親淚落吳江冷;

望帝魂歸蜀道難。


這是老徐題蕪湖靈澤夫人祠的一副聯。據說,這副聯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靈澤夫人(劉備夫人孫尚香)的廟即將竣工的時候,工程負責人夢到孫夫人來托夢說:“楹聯且緩製,待徐文長來此,求其撰題。”後來,老徐果然到此地遊玩,信筆題了此聯。後來,孫夫人再次給那小包工頭托夢表示感謝……不得不說,這聯寫得很棒,至於故事嘛,聽聽就可以了。



 顧憲成

(1550-1612)


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有一副對聯,很出名: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世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以顧老師為自己創辦的東林書院題的,這副聯蘊含著古代士子雖身處鄉野而心係家國的政治抱負和博大胸襟,成為激勵後人的名言警句,常常銘於座右,砥礪前行。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一片誹謗聲中與世長辭”的顧老師,不知道那一片聲音,他可否“入耳”?可否“關心”?




 李漁

(1611-1680)


李漁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南京有一座著名的宅子,叫芥子園,就是他的故居。他寫過一本對聯界的蒙學讀本,叫《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當然,李笠翁並不是隻會寫“天對地,雨對風”這類對聯,他有一副《廬山簡寂觀》,算代表作了: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話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論,出我先師。


為道友鳴不平,但沒有貶低佛家來抬高道家,擺事實講道理,尤其是最後搬出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手段很高明,不但為道家賺足了臉麵,還很自然地自戀了一把:老子他姓李,老子也姓李!



 孫髯翁

(1685-1774)


如果你要問,有清一代的對聯大幕由誰開啟?我想,孫髯翁應該算得上。他那縱橫恣肆、曠古爍今的《昆明大觀樓長聯》,是不可複製、無可替代的: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莎、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氣力。侭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作被後人尊為“天下第一長聯”,但並非說此聯長度最長,而是說它的上下聯把思想性和藝術性融彙得最成功。以至於後來有人想去修改,想去模仿,想去超越,都是徒勞的。




 紀昀

(1724-1805)


貌似後來在民間一提到對聯,很多湊熱鬧的人都會提到紀曉嵐,這很可能是讓許多民間故事給傳的。隻要是才華橫溢、屬對敏捷、風趣幽默的對聯故事,都能安到紀曉嵐的名下。因為,他曾誇下海口“天下無不可對之聯”。當然,很多都是傳說和演義,如果沒有足夠權威的史料為證,還是不要聽啥都信。畢竟,《猜謎》那副對聯(黑不是,白不是……詩也有,詞也有……),就以訛傳訛了好多年,多麼尷尬。


不過話又說回來,紀大煙袋的確是對聯高手。來看他這副《自題》聯:


浮沉宦海為鷗鳥;

生死書叢似蠹魚。


看紀昀這聯,參照發生在他身上的兩件事就可以了:一是他曾因“瞻顧親情,擅行通信”被貶新疆,二是他回來主持編撰偉大的《四庫全書》——這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從這以後,對聯進入一個爆炸時代,名家輩出,不勝枚舉:


阮元(1764-1849)

梁章钜(1775-1849)

陶澍(1778-1839)

林則徐(1785-1850)

曾國藩(1811-1872)

胡林翼(1812-1861)

左宗棠(1812-1885)

彭玉麟(1816-1890)

薛時雨(1818-1885)

俞樾(1821-1907)

李壽蓉(1825-1895)

王闓運(1833-1916)

吳恭亨(1857-1937)

江峰青(1860-1931)

……


這些“雄鬼”們,我們這次就不談了,神一樣的存在。


對聯是小道小技,需要大家都來關愛。雖然當代對聯界也有不少“大神”,但能挑出作品與古人比劃兩下的,又有幾個呢?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中元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