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三副對聯話改革

三副對聯話改革

2018-08-03 23:06:33艾學用竟陵風 0條評論

1975年,我家五口人,妻子務農,掙工分養活三個孩子;當年分得口糧1830斤(稻穀),食油6斤,稻草2450斤(燒柴),棉花4.5斤。糧食不夠吃,隻好用大米去糧管所換一斤兌三斤的細米;食油不夠用,做菜多是水煮鹽拌,要麼就是用布片沾點油擦下鍋,免得菜沾在鍋上;柴不夠,就用難得的初一、十五休息日,起早摸黑到京山去打鬆果或者割茅草。年終結算,妻子實做工分483.77個,每個工值0.474元,實物分配265.58元,收支相抵,超支36.76元。結算會上,我當場拿出自己的工資抵償超支,為的是免得越壓越多,越陷越深。雖然此舉博得鄉親們的一片讚許聲,但我內心卻是苦澀的,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年春節,我作了一副對聯,聯曰:多年未進一分錢,今朝又是超支戶,橫額:何時為止。


1984年,我家分得3畝責任田,妻子本身就是生產能手,分田到戶後,她更是視田如命,起早貪黑,勤扒苦做,一天到晚圍著田地轉。我呢,聽妻子的話,每逢耕牛輪到我家喂養時,就回家整地。鄉親們戲說我是“聽老婆的話跟牛走”。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雙搶”的節骨眼上,耕牛突然病死了。牛是農民的命脈,人吃牛的飯呀,要買牛,錢不夠,我向省委書記陳丕顯寫了封求助信。九真公社黨委書記董水堂接到陳書記的批示後,九真信用社很快貸了600塊錢給我買牛,總算沒誤農時。陳書記對一個普通老百姓的關懷,我一直記在心裏,對陳書記無緣報答。如今,天人兩隔,已是永遠的遺憾。當年,糧食豐收,解決了溫飽,年終還略有盈餘。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我因此有感而作,寫下一副對聯:三中全會指航向,一號文件開富路,橫額:大有希望。


現如今,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2017年,孫子大學畢業後,當上人民警察成了公務員,我雖年逾七旬,生活過得有滋有味。2000年,我年收入1.56萬元;2007年,年收入2.35萬元;2008年,年收入2.8萬元;2017年年收入8萬元。這些年,扣除新衣購置、人情往來和一應生活開支外,還有點存款,家中彩電、電腦、手機、洗衣機、電冰箱一應俱全,瓦屋也變成了單元。家裏還有報刊、圖書近萬份(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豐富,令我陶醉,這都是改革開放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天假延年,我願再活100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好好觀賞人間美景、品味神仙生活。行文至此,我興致盎然,權以一聯作結:改革四十年走出中國特色路,開放千萬載迎來華夏新時代,橫額:中國夢圓。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改革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