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靈隠寺一副對聯引起的芻議

靈隠寺一副對聯引起的芻議

2018-08-01 23:22:45未知蒼鬆 0條評論

最近,盛傳杭州靈隠寺的一副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隻求半稱心。

過去,曾多次赴杭州旅遊,而第一站必然是靈隠寺。因為那些年為了節省時間和費用,要麼從上海乘夜間火車去杭州,要麼夜間乘蘇州至杭州的運河船,早上下車或下船都能趕上7路直達靈隠寺的公共汽車。這副對聯懸掛在什麼殿,什麼門或者哪裏的牆壁上,根本沒有留意過。現在盛傳,獵奇心理油然而生。故多次在各網站上搜索,未能找到答案,好在這副對聯多在權威網站刊載,不可能是瞎說。我也不再瞎費腦筋刨根問底了,隻當真有此聯。

人們遇到煩心事時,自我違心地慰藉自己,便對人表白說:不平之事常八九。似乎他(她)已經看淡世事,內心安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心裏怎麼想,隻有自己知道。記得那時,寺內有尊濟公和尚的塑像,覽聖的人可以圍著塑像觀看濟公的表情:左看,濟公是笑臉,右瞧,濟公是哭相。由此頓悟哭笑各半之理也。如今,我懷疑,當年那尊濟公塑像是否還在,因為從網站圖片上(版權和非版權的都沒有)怎麼也找不到釘子般釘在我腦袋裏的濟公形象了。好在找到一張似是而非的圖片,左嘴角向上翹,左側看一定是笑臉。不過,此濟公渾身金光閃閃,站在羅漢堂地下的一塊大石上,已經失去了當年濟公扶貧濟困,仗義行善,穿著樸素的本色了。我知道,佛教宗旨十六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背離了這個宗旨,就是背叛了佛教。可現在很多佛教聖地已經成為旅遊聖地,以吸引旅客,賺取錢財為使命吧,這裏能例外嗎?

一個小小的擺件,也要渡上一層金色。我想,寺廟投資,大概是為了換取更大的回報吧。

我對對聯知識太淺薄了,對那些文趨趨的對聯更是一竅不通。可這一副靈隠寺對聯讓我有了很多聯想,甚至有些激動,確實出乎意料,故而抖膽妄議。為了滿足一下內心的私欲和渴求,翻閱和搜集了一些圖片,ps了一個廟門,粘貼了此對聯,附加了一個橫批,故意繁體和簡體混合,構思了一座不是靈隠寺的廟宇。這是造假作品,我深知對佛大不敬,敬請諸佛原諒,阿彌陀佛!

無意中在某網站搜到一張一眼就認出的假照片。對聯貼在石英砂和水泥的門框上(廟門或廟牆絕沒有這種裝潢),上聯和下聯貼的方向錯誤(上聯應該在右手側),簡體字對聯,內設空調,對聯貼的歪歪扭扭,大門為倒梯形,門頂有一盞現代化頂燈……,總之,太假了。我心稍安,還有人和我一塊造假!能稱心嗎?

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在現實生活中,官也好,民也罷,農也行,商也算,他們都不可能經常一凡風順,或者經常沒有餡餅吃。也就是說不可能

事事如意,也不可能處處碰壁。隻有遇事心寬,淡然處之,才能直麵人生,達到“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境界。就以運河船為例,我估計這種船被火車(現在  應該叫高鐵)替代,早已形消蹤滅了。但在那個時候卻是工農大眾的寶貝運載  工具。盡管船上悶熱,蚊子、臭蟲不離左右,我手中拿著的一本當扇子用的雜誌,下船後滿滿的蚊子和臭蟲的血跡,在別人眼裏,肮髒邋遢,可我覺得是一   趟稱心如意的旅行。生動地體現了“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這副對聯的內涵。

馬克斯主義的精髓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就是實事求是,辯證法就要不孤立,不僵化,多角度、多方位、多變化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靈隠寺這副對聯,反應世事都在變化中,不可能圓滿。符合西方人的哲學觀(從西臘之神-天主之神),更符合東方文明的哲學觀。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常背誦的座佑銘有:“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晚年為他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闕有殘缺,不完善之意,他要求自己有缺憾,常自省,他追求“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境界,才覺得生活真實。

《莊子》中有一句絕妙的話:“不亡以待盡”,大概意思是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是在那裏等死。還有一句更瘮人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這句話是說,嬰兒出生那是幸事,但在莊子的觀念中,那不是生,而是死亡的開始。這些話既實事求是,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就是東方文明的哲學觀。

莊子還說:“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意思是: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水平再高,隻靠他自己一人辦不成大事,所謂大事自然不是雞毛蒜皮的事,一定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好事。有些人希望大權獨攬,唯利是圖。莊子針對這些人又講:“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 這句話借用牛來形容和襯托人的行為,說上述那些人都是無德無才之人,靠自己手中的權利,胡攪蠻纏,貶損他人,標榜自己。他們認識不到自己也會有不如意。他們的是非觀隻限於自己的認知。舉個遵守時間例子。比如開會時間定在下午5點鍾,與會者不可能下午5點同時到達,總有先來後到之差別,可他們認為,4點半到的人是積極的,4點59分到的就是懶貓。這種是非觀顯然有些偏激,哪來的半稱心啊!他們的稱心隻是建立在別人的言行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欲上。總觀曆史,有那個人的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麵,包括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完美無缺呢?

所以,我們的生活不求完美無缺,隻需活的實實在在。真實的生活或者說有缺陷的生活,才有幸福。帶著假麵具的生活是不幸的。

下圖為老鼠在鏡子麵前說:我就是“虎”。自我膨脹的典型。

有幸讀到佛經中的一個詞語:“婆娑世界”,我理解可能指現實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必然要吃苦,如果把苦理解為不幸(不完美),那麼,婆娑世界裏一直存在著缺憾。在我們的世界裏,映襯出“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的必然性。在一篇我問佛的文章裏看到這樣一段話: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快樂。所以說,沒有缺憾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

撇開其他生物來講,這個世界是所有人的世界,不是哪一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所有人群的世界,不是哪一個群體的世界。這個世界包羅好人,也可以容納壞人,況且,也有戴著假麵具的“好人”,也有浪子回頭的“壞人”。在朋友中時不時出現個別可惡的兩麵人也屬於常態,不必大驚小怪。人生哪能多如意呀!

  下圖為ps的兩麵人,描述了人前一麵人後一麵,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物

經過近40年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已經從世界舞台的邊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已經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雖然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她的世界地位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鞏固。

當然,也必須看到,很多方麵我們仍然有許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還有許多需要開發、研究、創新和創造的問題,還有許多製約因素影響著祖國更加強大和繁榮。這,就是不如意、不稱心。辯證地分析,這些不如意、不稱心,恰恰是我們發展的動力。

我為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點讚!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靈隠寺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