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署名韓全興(河北楹聯學會理事、小學教師)的一篇文章,主標題是《傳統文化複興任重道遠》,副標題是——由一則中考對聯試題說開去。
據該文介紹,今年河北省中考語文題是讓學生給一個出句對句,出句是:品讀國學精粹。
給老師閱卷提供的參考對句(答案)是:賞析傳統文化。
稍微有點對聯基礎知識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出句就是一個“病聯”,而提供的參考對句(答案),同樣病的不輕。
看到韓全興老師的這篇文章,我又想起了去年秋天的一件事:
2017年9月秋季開學,備受關注的“部編本”教材(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製、語文、曆史教材)在全國所有地區的小學、初中起始年級全麵啟用。然而,初中一年級(即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一副懸掛於杭州西湖中山公園內“西湖天下景”之亭聯,卻是將本來無病的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編寫成病聯: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對此,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王家安,聯係到該聯作者黃文中女兒,已經80高齡的黃國梅女士,印證了教材中的對聯,原創是“水水山山”之後,王家安給人民教育出版社去信,幾經周折,終於得到語文教材總編的回複:會和人教社聯係,上報教材局,按照程序來修改。而對已經下發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現在全國都已經在使用了,我們不可能撤回來的,但會通知各地學校,讓老師們在教課的時候注意一下,給學生修正過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總書記的強調下,國學進校園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各個階段的語文教材中也擴充了傳統文化的內容。然後,國學文化進校園是在走形式還是注重精髓?中考中的對聯出句是病聯,全國通用教材中的對聯也是病聯,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前幾天,筆者曾問一位語文教師,你們是如何進行國學教育的?回答是:讓學生誦讀課本上的內容,說白了就是反複去讀,直到記住。前不久,筆者和聯友們討論國學進校園,一位聯友說,許多語文教師不懂國學,讓不懂國學的教師教國學,結果可想而知。此話可謂一語中的。
是啊,詩詞是國學,對聯是國學,但是許多語文教師不懂詩詞與對聯,如何教學生知道怎麼樣的文字才是詩詞與對聯?除了死記硬背課本內容,還能夠怎麼?學生即便是能背下許多詩詞與對聯,但是不知道詩詞與對聯的規則,能寫出合格的詩詞與對聯來嗎?傳承國學不是背前人的作品就算做到了吧?
許多學校的語文教師,不懂起碼的詩詞對聯的格律,應該不是危言聳聽,所以,讓國學進校園,首先要提升語文教師的國學素養,否則,很難讓我們的下一代汲取到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
那麼,如何提升語文教師的國學素養呢?筆者以為,學校領導必須對國學懷著尊重的態度,才能真正重視起來。如果領導們僅是抱著應付形勢、走走形式的態度,國學進校園的效果就不可能樂觀。
不光在教育領域,就是在整個社會,如今,重視國學可以說是喊得很響亮,但是有多少人懷著尊重的態度審視國學了?因此,話不需要多說,唯有尊重國學,才是真的重視國學,才能避免走形式。
不尊重國學的另一種表現就是不懂裝懂,許多名家,他僅是某方麵的內行,對詩詞、對聯可以說一竅不通,但也敢侃侃而談,以其昏昏,使人更加昏昏,這些人其實就是踐踏國學。
既然承認要傳承國學,那麼就請以尊重的態度審視國學、傳承並發展國學!而一些名家,也請不要繼續不懂裝懂,誤人子弟了。
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媒體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