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求知而相識,因結緣而相聚,學友最難忘,莫言長短,莫論高低,莫存恩怨,珍惜重千金,今生未必來生又;
得所樂以開心,得讀書以開懷,春風欣重坐,應記源流,應明深淺,應寫真誠,遨遊行萬裏,身健定和筆健同。
上聯是李輝模先生所作。李先生是書法家,對詩聯深有研究,已是持教嶽陽老年大學詩聯班多年的資深教師。他學識淵博,反應敏捷,善於觀察,善於提煉,人情世故,嫻熟於心,且對學生如師如友如親,很受學員尊敬、很得人緣。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黨中央領導下,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顯得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這不,詩聯班的矛盾來了。由於報名人多班額超編了,一位新學員因聽力有毛病,見前麵有個空位子便坐下來了,心裏喜滋滋的。臨上課時老學員來了,請新學員讓座:這個位子我坐了兩三年了,請你讓一讓。新學員認為,位子是學校的,我是新學員,哪裏都可以坐。雙方互不相讓,便爭持起來,旁邊的同學也勸不住。這時李老師靈機一動,在黑板上板書了上述對聯。
嗣後,李老師高聲說,大家靜一靜,各回原位,我先講副對聯,接著他便告訴大家,為什麼寫這副聯。年前他授課的兩個班學期結束前,要搞一次聯誼活動。因為他覺得詩聯班學員年紀有大小,學期有長短,學問有高低,理解有差異,小矛盾也有一點。他作此聯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到老年大學來學習,無非是求知、求樂、求友,過一個幸福晚年。他把此聯的寫法、聯意、技巧,向同學們一一做了解釋,大家聽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然後,李老師話鋒一轉,說:“同學能到一起,是一種緣份。今生已有,來生未必。既然是緣分,大家就互相理解,互相謙讓一下。請班長到後麵加個位子行不行?”這時候,新學員馬上站起來說:“既然是他的老位子,我給他,我坐到後麵去。”老學員說:“算了。我畢竟比你多學了兩三年,多少懂點。你還是坐到這裏,我到後麵加個位子吧。”一個小矛盾就在歡愉中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