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何世屏:一副楹聯的遐想

何世屏:一副楹聯的遐想

2018-06-28 22:55:48何世屏南端文學 0條評論


    清朝進士出身的趙藩給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寫了一幅楹聯,並親手書寫。經能工巧匠刻成祠大門的楹聯,曰:

(上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下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既然此楹聯是專為武侯祠所寫,楹聯的內容當然是根據諸葛亮的文治武功所擬。上聯的“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應指的是七擒孟獲的《演義》故事(《三國誌》隻提到兩次生擒孟獲),可見自古知兵非好戰。下聯的某些含義頗為複雜,首先“不審勢”指的是“兵勢”還是“政治經濟大勢”,抑或是兩者皆是? 接著“寬嚴皆誤”的“寬”指的是“寬以待李嚴”還是“寬以待馬謖”?筆者認為兩者皆是。前者因為重用無前線指揮經驗的馬謖而導致了第一次祁山會戰時街亭戰役的失敗,失去了進攻長安的機會。後者是因為六次祁山會戰中,糧食問題就占了五次,而李嚴是主管糧食的大臣,當然脫不了幹係。但李嚴的問題卻始終得不到妥善的解決。


    那麼“嚴”的失誤是什麼?首屈一指的應算是魏延了。首先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諸葛亮的視力比現代的X一光機有過之而無不及,始終認為那塊反骨一定會鑄成大禍,必除去而後快。最後還是設計將魏延除掉,使蜀國從此不再有既具備優秀戰略思想的人物,更缺少能征慣戰的帶兵人物。


    “後來治蜀要深思”中的“後來”當然指的是諸葛亮之後的“楊、費之流”。但趙藩要他們深思什麼呢?他們既缺少“知兵”之才,也缺少發展經濟、拓展疆土之能。一味地按諸葛之願“北伐,北伐”,除了勞民傷財,“深思”不出任何長治久安的決策


    從諸葛亮到楊、費之流,管理才是他們的短板。現代許多大型國營企業的失敗除了國際大環境、技術的發展缺失外,與管理也息息相關。最近有人慶祝某企業創辦60周年,經檢視這家企業的失敗教訓,無不與管理相關,若能及時轉型,管理跟上,也能轉虧為盈,持續發展。所以,筆者也擬了一幅楹聯:


(上聯)立業前山一甲子,始製赤沙塊,終創白砂糖,供給全國無間斷;

(下聯)紮根北鬆六十年,首成菠罐頭,續生菠液酒,惟知管理應嚴求。


2018年5月25日於龍塘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楹聯何世屏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