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觀是道教文化的載體。從其性質來看,宮觀廟宇既是神仙的府第,又是道士奉道修行的場所,同時還是廣大信眾朝真進香的精神家園。道觀的屬性決定了宮觀文化的宗教功能和社會功能。本文試就宮觀文化的一個側麵——道教楹聯的視角探討宮觀的宗教功能和社會功能。
一、置茲靈觀奉祀仙真的神緣功能
宮觀由道士模仿上天神仙宮闕而修建,其建築的指導思想,《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一“置觀品”中明確指出是“法彼上天,置茲靈觀”。所以,宮觀大多修建得金碧輝煌,莊嚴肅穆,法度嚴密。宮觀建成後就屬於所奉祀的神明的了,這在《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三“雜科”中有記述:“共居觀舍堂殿,園林田地,三寶眾殿,屬天尊。堂屬道士。若其營造,尊卑有等。”在宮觀中,隻有道士居住的生活區才是道士的地方。因此,道士在宮觀中起居行為,應處處時時事事“祭神如神在”,謹慎小心,遵守規戒,虔誠奉祀神明。可以說,置茲靈觀奉祀仙真是宮觀最主要的宗教功能,我們稱之為神緣功能。對這個功能,可以具體從神居環境和神仙功德兩方麵進一步來認識。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乃“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在這些地方修建宮觀奉神修道首先講究“風水”。無論是宏偉的宮殿,還是普通的祠廟,抑或是樸素的茅廬或洞穴,無不是本著“非宮宇則無以示教,非山水則無以遠俗”的初衷,選擇山清水秀、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譬如泰山碧霞祠“日出扶桑迎法駕,雲來岱嶽護神宮”;福建江口東嶽觀“水如碧玉山如黛,鳳有高梧鶴有鬆”;浙江溫州紫霄觀 “雲蒸霞蔚千祥紫霄臨寶觀,水淨風清六出白雪滿名山”;而山東嶗山道院“黃鶴飛來,帶得鬆花香道院;白雲散去,獨留明月照丹台”;廣東羅浮山酥醪觀“萬壑煙雲留檻外,半天風竹拂窗來”;即便身處繁華都市的香港青鬆觀亦是“道徑無塵風自掃,山門不掩月常臨”……道觀建在這些如詩如畫的天然之景中,怎能不令人頓拋機心,超凡脫俗呢?
極力宣揚所供奉的神仙祖師的靈跡和功德是宮觀神緣功能的另一重要體現。這也可以從宮觀楹聯匾額中略窺一斑。下麵略舉幾例。
三清神是道教最高神,道觀大多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北京白雲觀三清閣有聯“無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混元一氣,為造化之根源”。言簡意賅地闡明三清神是道氣化生,乃天地萬物根源和主宰的根本信仰。廣東羅浮山衝虛觀三清殿聯曰:“混元一氣肇三清,生天生地生人,造化施張滋萬物;道德千言扶百代,觀徼觀微觀妙,陰陽抱負闡深玄”。上聯與白雲觀三清閣聯所講的涵義一致,而下聯則揭示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降世為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闡大道玄妙。
道教始源於黃帝,發揚於老子,成教於張道陵天師。供奉這三位祖師的殿宇的楹聯也多闡發他們的靈跡和傳說。陝西黃陵黃帝廟,是供奉黃帝的祖廟。黃帝既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又是道教始祖,至今每年清明還要公祭黃帝。黃帝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無與倫比。有聯曰:“拓地建邦垂衣裳,以昭華胄;活人濟世辨醫藥,而著內經。”黃帝統一華夏各部落,是我國上古史上第一個創業建國,有豐功偉績的帝王。從《史記·軒轅本紀》到道教所撰黃帝傳記中的記載,有許多發明創造和黃帝(包括他的元妃和大臣們)聯係在一起,“垂衣裳”即是其一。《黃帝內經》則是“歧伯善說草木之藥味性,帝請主方藥;又有雷公述炮灸方;帝問歧伯脈法,又製《素問》等書。”
道祖老子是太上老君周朝降世。蘇州老君殿有聯雲:“柱下史官尊,幸早經禮問仲尼,八百載典章可數;函關仙跡遠,徜未得氣覘尹喜,五千言經訓可留”。老子作周朝柱下史,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見周衰亂,西去隱居,尹喜守函穀關,見紫氣東來,留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的事跡曆曆在目。
江西龍虎山是正一祖庭,天師府是曆代天師府第。“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是讚頌祖天師張道陵的。祖天師道高德重,降龍伏虎,擒魔捉妖,慈湣化民,符咒濟世,被奉為道教“教祖”。
北京白雲觀因為長春真人邱處機駐錫,被尊為全真祖庭。邱祖殿裏有乾隆帝親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的對聯,對邱祖古稀之年不遠萬裏西行謁見成吉思汗,教以“長生當以清心寡欲為要,治國當以敬天愛民為本”,救中原百姓出水火的偉大功德推崇有加。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宮觀楹聯中對祖師功德的頌揚是奉祀神明的基本功能。
二、棲身修道參悟長生的道緣功能
修道長生不死是道士棲身廟觀奉神修道的根本追求。宮觀是屬神仙的,但也需要人——道士來住持。道士是道教文化的傳承者,是宮觀文化的載體,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宮觀文化的表征。宮觀的道緣功能,從道士的活動中得以彰顯。
1、真心清靜道為宗
“道士者,以道為事”(《道典論》),然而前賢有言:“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常存也。”誌心修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宮觀的不少楹聯是激勵道士的信道決心的。湖北武當山紫霄宮有聯:“脫俗歸真,須向吾門求覺路;超凡入聖,更宜此地問玄津”,向慕道之人指示迷津。但是“道教精微,猶如日掛山頭,行到山頭日更遠;玄門奧妙,恰似月浮水麵,撥開水麵月還深”(嶗山道院聯)。因此,北京白雲觀七真殿聯則鼓勵信道誌士“入真門,秉真心,參透真玄真自在;來妙理,達妙境,展開妙道妙神通”。立誌,是學道的必要條件,“能用身修心也易,肯立誌學道何難”(河北鹿泉十方院聯)。此外,還要循序漸進不辭辛勞,“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湖南南嶽半山亭聯)。久久行之,自然守道不失身常存。
2、經以載道經為徑
道教非常重視經教,把“道經師”奉為“三寶”,奉道者從師以後,必先習經籍,以經為徑,以經悟道。宮觀中多有“藏經閣”,道士日常宗教活動也有早晚壇功課經。楹聯有雲:“道教淵源,蘊五千年華夏文化;玄門奧妙,秘三洞經鳳篆龍章。”道教是中國文化的根柢,三洞尊經蘊含玄門奧妙。三洞義旨,《雲笈七簽.三洞經教部》稱:“三洞經符,道之綱紀。修服者因茲入悟,研習者得以還源。謂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寶;其次智見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名洞玄靈寶;既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名洞真天寶也。”三洞經教闡道綱紀,循序修學進道無魔。誦經功德不可思議,“龍章三卷,諷誦皇經天現瑞;鳳篆五品,敬談玉典地呈祥”(武當山皇經堂聯)。因而“窮經安有息肩日,學道方為絕頂人”(陝西西安八仙宮聯)。道人誦經是件飄逸的事情,無論“焚柏子香讀周易,滴荷花露寫黃庭”(陝西驪山老母殿聯),還是“清風常伴,閑招白鶴雲千裏;夜月不驚,靜讀黃庭香一煙”(浙江蒼南清華道觀聯),無不令人神往。
3、燒鉛煉汞參丹道
燒煉金丹求仙的外丹和鍾呂金丹道內丹是道士探索長生之道的兩種最主要的方術,也是宮觀生活重要的內容。無論是“爐煙成白鶴,鬆氣養丹砂”(廣州三元宮抱一草堂聯)的外丹燒煉,還是“子午卯酉參玄妙,二六時中轉法輪”的內丹修煉,無不宗承魏伯陽、葛洪和鍾離權、呂洞賓等祖師遺風。棲身道觀,“悟性不知身外物,參玄忘卻世間春”(武當山紫霄宮聯),達到“無人無我”境地的高道,當代似乎並不多見,隻能“心向往之”了。
4、琴棋書畫逸性情
道觀之中精於琴棋書畫者屢見不鮮,高山流水琴逢知音,仙人弈棋斧成爛柯,王羲之書《黃庭經》換鵝,顧愷之繪《洛神賦圖》寄情丹青……琴棋書畫可以陶冶心性,高雅情操,是道士修道之餘的情趣。青城山道侶“聊借琴書為伴侶,且將天地作蓬蘆”的豪氣;南海雲泉仙館羽士“花間酒氣,竹裏棋聲”的灑脫;昆明龍泉觀黃冠“寒日半規聞鶴語,古琴三弄有龍吟”的逸情……無不反映出道士高潔的誌趣。
5、晨鍾暮鼓度春秋
宮觀的生活豐富多彩,極富修道者獨特的意蘊。道士一天的生活以鍾鼓為起止,“晨鍾乍擊,上達三清聖境;暮鼓初敲,下通九幽寒泉”,鍾鼓琳琅振響通達天庭地府。置身廟觀,恍惚真有“鍾敲月上,磬歇雲歸,非仙島莫非仙島;鳥送春來,風吹花去,是人間不是人間”的感慨了。無論“玄門日會龍門客,道院時接翰院賓”(河北鹿泉十方院聯),還是“掃來竹葉烹茶葉,辟碎鬆根煮菜根”(廣州三元宮聯);無論是“談道偶逢騎鶴侶,寫經時遇換鵝人”(遼寧千山無量觀聯),還是“采藥仙歸鬆石壘,讀書人在水雲間”(江蘇茅山仙人洞聯);無論是“莫說茶水淡,須知淡中有味;休言菜根苦,要在苦中求甜”(鹿泉十方院聯),還是“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西安八仙宮齋堂聯);無論是“守律嚴持戒,誠真善葆光”(北京白雲觀老律堂聯),還是“守本分而安歲月,憑天理以度春秋”(北京白雲觀執事房聯)……宮觀生活的方方麵麵,無不體現著“道士家風,采得黃菜連根煮;山人氣象,拾來鬆枝帶葉燒”(嶗山道院聯)的古樸自然。
三、精神皈依勸善化民的人緣功能
1、心靈皈依,精神家園
宗教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人生中的種種不幸與壓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需要通過宗教的途徑求得慰籍。假如我們對道觀熙熙攘攘的燒香拜神者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就不難發現,普通的信神者大多是有願而來,或求福求壽求祿求財求婚求子求醫求功名等等,或祈求神仙消災解厄。他們對神仙的信仰僅僅停留在祈求消災解厄濟危拔困、祈求功名利祿福壽康寧的層麵上。然而,當我們麵對他們虔誠的感情時,尤其當他們遭遇天災人禍的挫折,其苦難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得到解決,把希望寄托於神仙、祈求神仙的庇佑時,我們不能不報以深切的同情與理解,因為宮觀是他們唯一的情感歸宿和依托。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即信道者。他們對“道”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悟,隱居紅塵而修道。他們或許並不經常朝山進香,然而宮觀依然是他們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園。在這裏,“割斷紅塵咫尺地,別開雲境一重天”(四川青城山聯),拋開世俗的羈絆,求得“心隨流水去,身與白雲閑”(青城山茶園聯)的寧靜,或者“參悟養生主,皈依大宗師”(嶗山道院聯)的參禪悟道。
2、勸善懲惡,道德教化
《周易》雲:“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宮觀還有宣揚天道承負,因果報應、懲惡揚善、勸化世人的道德功能。
宮觀供奉的祖師仙真就是道德的楷模。例如三國時的關羽,被尊為“武聖”,古時關帝廟(武廟)如同祭祀孔子的文廟一樣,遍及全國。關聖帝君“大義秉春秋,輔漢精忠懸日月;威靈存宇宙,幹霄正氣壯山河”(湖南湘潭關帝廟聯)、“美髯赤顏,威武英姿昭日月;丹心義膽,凜烈聖貌鎮山川”(雲南巍寶山關聖殿聯)。關帝忠肝義膽,昭明日月,是世人學習的榜樣。道教還奉其為武財神,也是取其 “忠義”,生財以忠義為本。再如,四川都江堰二王廟供奉的李冰父子,秦孝文王時李冰為蜀郡守,治理水患,鑿離堆,穿三江,灌溉良田萬頃,造福川西平原,後世感其德,立祠廟祭祀,自秦漢以來未曾間斷。二王廟有聯曰:“一拳石把混沌鑿開,成陸海膏腴,二水中分沾再造;七洞天讓神仙居住,作狂瀾保障,三川利濟永千秋”。將李冰父子興修都江堰,造福三川利濟千秋的偉業生動地描繪出來。又如藥王孫思邈,是唐代道士,他博通百家之學,尤好老莊 ,兼通佛典,長期隱居終南山修煉行醫。他“除病解厄,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針龍,廣施慈憫救眾生”(北京白雲觀藥王殿聯)。“棄爵位,著千金,精究醫藥行陰德;辭珠寶,取仙方,濟世救人心存惠”(陝西鳳城紫陽觀聯),是說他淡泊名利,醫術高超,悲憫救人。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仙真祖師是奉善成仙的榜樣,是至善人格的化身。
天道承負、善惡報應的倫理思想貫穿在宮觀道德教化中。古時各地都有城隍廟,城隍廟是幽冥世界府、縣的地方神,能剪惡除凶,護國安邦,管理生死亡魂。福建莆田城隍廟有聯:“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而滅;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而昌”,以天道承負說教化百姓。而有的城隍廟則直接勸人行善止惡,如上海城隍廟聯曰:“做個好人,心在神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遼寧蓋縣城隍廟聯則稱:“德之不修,死降臨頭,吾豈不為汝羞也;惡而不改,報應眼前,汝應愧來見吾乎”。東嶽大帝主人生死貴賤善惡獎懲,“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生死,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所宗者也”,為道教陰神中的至尊神。福建泉州東嶽廟聯曰:“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謂無知,善報惡報遲報早報終須有報”、“六道輪回,今生作者來生受;兩廊地獄,活時容易死時難”,神察如電,報應不爽,世人應及早悔悟,免受輪回之苦。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信徒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監督之下,道教宮觀或大或小都必有靈官殿。王靈官“鞭下無情,打爾明中作惡;頭上有眼,察它暗裏行奸”(貴陽靈官殿聯)。雲南巍寶山靈官殿則直言:“唆人訟,淫人妻,破人婚姻,到此進香也無益;忠於國,孝於親,友於兄弟,見吾不拜又何妨”。天理昭彰,何去何從皆由自身。雷神也是司善惡賞罰之神,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到此間摸著心頭,倘能潔廉忠孝,有善必為,何用你六月持齋,四時打醮;莫出外付諸腦後,依舊奸盜邪淫,無惡不作,休怪我雷聲震地,電火燒空”。在這些威靈赫赫的神明監督之下,百姓如何敢不畏懼。常懷敬畏之心,明了“禍福無門,因皆自造非自命;善惡有應,果報許早也許遲”、“莫言輪回,惡念起時皆地獄;休說蹭蹬,善心明處即天堂”,必然民風歸樸,社會敦睦。
總之,宮觀是屬於神仙的,又由道士住持,還麵向世俗大眾,它既有置茲靈觀奉祀仙真的神緣功能,又有棲身修道參悟長生的道緣功能,還有精神歸依勸善化民的人緣功能,這三大功能在道教楹聯中都有著充分的反映。
(此文原刊於2005年第2期《上海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