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餘汝毅:品讀對聯故事

餘汝毅:品讀對聯故事

2018-06-10 23:59:38餘汝毅鶴鄉聖果 0條評論

雖然從上學開始一直都有詩詞內容,但所占比例相對較少,而習讀古詩詞的人有時候並不是出於愛好,而是出於應試,曾感歎:都頌這朦朧散文美,誰傳那唐詩宋詞華。其實社會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有側重,元曲、唐詩、宋詞,到現在朦朧詩和散文等,都各有特色。不過近年來,國家對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重視較往年有所加強,中央電視台專門有一個欄目叫詩詞大會,這也掀起了誦讀古詩詞的熱潮,特別是一個外賣小哥的驚現,才發現原來真正喜歡古詩詞也大有人在,我也很喜歡詩詞,但是我更喜歡楹聯的奇趣。


說起接觸對聯,還得從小候說起,那時候過年,家家都會貼春聯,村裏紅白喜事,都會貼對聯,不過我們那時候在乎的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根本就沒注意過對聯寫些什麼內容。小時候沒多少課外書,除了天天上學放學幹農活,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上山鑽林子,下河摸魚蝦,那時候家裏一日三餐也常見不到葷星,哪有多餘的錢去買課外書,學校裏麵也不像現在有圖書室,所以小時候的知識麵大多停留在課本上,記得最早看過的一本小說就是《西遊記》了,那時候父親喜歡看書,但是大多從他朋友那裏借來互相傳閱,那會兒大人觀念不一樣,是不準看所謂的小說的,像《西遊記》這樣的古典小說放到現在,誰家小孩兒有興趣看,大人肯定高興,但是我們那時候看的話沒準就是一頓打,所以,當時隻能偷看父親借來的書,每當看到父親出去幹活了,我便抓緊時間偷看,還得要比父親看得更快才能完整的看完,有一次躲在窗台邊看書,邊看書手不自覺的在床頭上摸來摸去,一不小心手指摳進一個插座裏麵,觸電了,退了好幾步,用現在的話說當時都懵圈了。反應過來一看手指皮膚都燒糊一小塊,如今想起來後怕不已,可見當時偷看小說這癮有多大!這樣陸續偷看了父親借來的好多書,什麼武俠的,古典名著,反正比較雜,直到有一天邊看書邊煮飯,可能太投入忘記火上煮著飯,糊了直冒青煙才知道,那會兒糧食很珍貴,平時大多吃包穀飯,隻能偶爾吃一頓米飯,還讓我給煮糊了,加上弟弟告狀說偷看小說把飯煮糊了,自然免不了一頓打罵。那時候家庭教育跟現在不一樣,小孩子挨罵挨打再平常不過,也沒聽說哪家孩子因為挨打挨罵去跳樓上吊出走的,可能多打著打著就習慣了吧,現在孩子因為父母突然的嚴厲接受不了做出匪夷所思的舉動的不勝枚舉,估計就是小時候隻有嗬護沒有懲罰的結果吧。從辯證的角度來說完整的人生或者健康心理的形成,就必須要經曆喜怒哀樂、成功失敗、愛恨情仇、體罰嗬護。所以時不時欠揍挨罵,如今想來其實也不是件壞事,至少在以後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打擊也更能承受,正所謂:除去生死事,萬般若等閑。可是現在又有多少孩子能明白這個道理呢?



言歸正傳,自從煮飯糊了被一頓打之後,偷看父親的書也照常,隻是做事更加小心不能出現大的錯誤,至少沒再煮糊珍貴的米飯。其實偷看書估計父親早已知道,隻是沒有說破罷了,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我一本書,說:武俠小說這些還是少看,看看有點文學底蘊之類的書吧,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本書叫做《李調元詩話》。可能從沒有想到父親會鼓勵我看課外書,那種欣喜難以言喻,很快一兩天便認真看完了,可能那時候年齡不大,記憶力也不錯,書中奇趣詼諧的對聯故事和對聯到現在也依稀記得,這可能跟我後來我喜歡對聯詩詞有莫大的關係吧。


07年調動到了金沙江邊小城綏江,初到另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除了單位同事,接觸到的人也不是太多,人總得找點事情打發時間吧,那時候收藏奇石掀起了一股熱潮,有時間我也會去金沙江邊的河灘上撿石頭,當然,一般是撿不到漂亮的石頭了的,河灘上的石頭基本上被掘地三尺翻了好幾遍,但是依然抱著石逢有緣人的希望幾回回尋覓心中的奇石。周末的一天天氣突然好起來,原本覺得無喜無憂的淡然心態也一下子放了晴。我沒有午睡的習慣,索性到江邊河灘看看,眼前滾滾金沙江至此東流,心中一動有了一聯“金沙江一江沙金”卻一時想不出下聯,在心理就老是有個解不開的結。也難怪古時候因為對不出對聯而引發了多少悲情的故事,比如:說有位秀才進京趕考,某日投宿在一酒家,酒家老板是對聯愛好者,且尊重讀書人,他對秀才說“我有副上聯,你如果對起了,食宿免。”秀才想,自己有考狀元實力,怎會對不起一個鄉野村夫出的對聯?於是對老板說“你盡管出來,如果對不起我就不考狀元了”。老板出的上聯是: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解釋下,古代冰字有偏旁一點的寫法,我實在打不出一點偏旁的冰字。)秀才一看到這個上聯立刻傻眼,冥思苦想一晚不得對,乃放棄進京,在此酒家天天思索。老板為人頗好,沒收秀才任何費用,可惜半年後秀才竟鬱鬱而終。老板感秀才執著,大概也有自責因素吧,就出資將秀才葬了入土為安,並堅持前三年秀才祭日去給他上墳燒香。第三年,老板再次來到秀才墳前,秀才的墳頭開了幾株丁香花,老板頓悟而放聲痛苦“秀才啊,你活著沒有對起,死了都要對起,你可以了願了”。對出的聯便是: 丁香花百頭千頭萬(萬)頭。大家注意到沒有,丁與百都是一字頭,香的頭是千,花與萬都是艸字頭。且百千萬與一二三相對恰如其分。類似的還不少,相傳,有一富孀旁居朋友家中,時有形單影孤之歎,遂出一妙聯征婚,願以萬貫家財隨嫁。其聯雲:“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一時無人應對。一天,忽然來了一遊方和尚,身著敝衲,形容醜陋。那和尚提筆便寫下下聯應對:“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眾人一看,對仗工整,妙語雙關,於是齊聲稱妙。那富孀見後大窘。再看那和尚時,口念“阿彌陀佛”,飄然而去,最終此女子也沒有嫁出去而誤了終生。



我也曾出一聯至今無下聯,那是一次去綠蔭采訪的時候,看到一池荷花,一溪清水,鄰裏和諧,正好文聯書法家們送聯到綠蔭,觸景生情出了一聯:“綠蔭何美?荷美河美和美”。沒想到此聯一出令我冥思苦想至今無對。此聯難在四個音同字不同的字,其中有一個還是疑問詞。所幸的是我沒有也不能鬱鬱而終,不過順便也向高人求個下聯,也算是了此一願。言歸正傳,上文所提對聯“金沙江一江沙金”叫做回文聯,其實難度也不是太大,但是此聯一出加之才學有限比不得古人,一時半會兒也對不出來,且說過了兩天上班的時候同事正好從外麵回來,順口一問他去那裏,他說去了梁村,靈光一閃便有了下聯,原來梁村有個小村社名叫“涼水井”此地盛產最好吃的品芋。於是有了下聯:“涼水井半井水涼”,當時我們單位的黃發賓老師在昭通也是有名的詩人才子,古詩詞的功底也高於許多人,上聯說與他,他也對了諸如:石板溪滿溪板石、曖水瓶半瓶水曖等。對著對著便開起了玩笑,說我的名字一改也是個回文聯,“餘汝毅奶溢乳魚”,我也不甘被戲弄,也用他的名字回敬,“黃發賓滿鬢發黃”,頓時一屋傳出同事們爽朗的笑聲。但是說實話雖然對了出來,總覺得還不夠響亮和眾所周知,直到有一天看電視局《笑傲江湖》的時候,有一集出現了衡山懸空寺,更好的下聯:“懸空寺一寺空懸”便應運而生,所以有時候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對聯可能剛好一個特定的場景和事件的出現會有更精巧的應對。這種回文聯是你順倒讀意思和讀音都一樣,還有一種類型是倒讀也通,隻是讀音和意思還是有差別。比如我曾寫過一聯:春初潔雪蓋北嶺(嶺北蓋雪潔初春),秋中明月映西樓(樓西映月明中秋)。所以有時候一個聯乍一看很好對,其實內藏玄機。既然有回文聯也附帶說說回文詩,曆史上有很多經典的回文詩,這也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字遊戲,不過勉強說得上可以培養增強逆向和更寬泛的思維,看了些此類詩詞,我也依葫蘆畫瓢寫了一首:秋香桂月照西樓,月照西樓離客愁。愁客離樓西照月,樓西照月桂香秋。


作者簡介

餘汝毅,男,昭陽區新聞中心記者,喜歡古詩古詞,尤其鍾愛對聯。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對聯故事餘汝毅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