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美學初探》一文,在讀者中特別是在高等院校中文係學生中引起了關注。例如,廣東韓山師範學院中文係學生杜柳依說,今讀到銷售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華文傳播媒體協會教育類核心期刊”《現代學術研究雜誌》上長篇論文《對聯美學初探》,受益良深,才知道“對聯是詩中之詩”。因此,我希望大專院校中文係開設“對聯選修課程”;文中提到“釀造對聯詩味美的藝術技巧是‘主觀感情客觀化’”,這很有意思!請再舉一個人所共知的例子解釋一下……。
答:關於“詩味”,自陸機《文賦》始,到鍾嶸以味論詩,說來話長,總之是指作品的審美特質,“它表現為作品中無處不在卻又不能實指,具有朦朧、飄忽、彈性的一種彌漫於詩境中的多層次的情緒氛圍。”我曾在《認識對聯“初生代”及其對偶修辭》一文中談到“凡文學藝術作品之品位往往以‘詩味’多寡見高低的。如詩味之中講究虛實相生,書法要求‘黑處是字,白處也是字’,繪畫要求‘目盡尺幅,神馳千裏’,音樂會出現‘此時無聲勝有聲’,楹聯是‘詩中之詩’,當然要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等等”。你是大學中文係學生,你希望大專院校中文係開設“對聯選修課”,很寶貴,可見你的認知水平之高,我很欣慰!一百年前的讀書人,幾乎都會撰聯並以不懂對聯為恥;現今大專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是否都會撰聯?據說有些教授、博導至今不知聯律為何物?!還有曲藝界有些著名演員亦不知聯律為何物,例如“春晚”的相聲節目中有“對對聯”的段子,病聯迭出。十幾億觀眾中,不知聯律的,以為“這就是對聯”,謬種流傳,貽誤青年;懂得聯律的,則感到悲哀,笑不出來。我國“聯律普及年”,在老百姓中收獲很大,成效顯著。遺憾的是至今尚未“普及”到大專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授、博導身上,尚未“普及”到著名曲藝演員身上。未來的漢語言文學教授、博導,就在現今的課堂裏;未來的曲藝名家,就在現今的課堂裏。誰贏得年青的一代,誰就贏得了未來,因此,你提出的“希望中文係開設‘對聯選修課程’”的建議,可謂真知灼見!
至於你在電話中提出要我再舉人所共知的一個例子,說明釀造對聯詩味美的藝術技巧是“主觀感情客觀化”,那是怎麼“化”出來的?
由於時間關係,我隻舉偉大的律句聯作家杜甫創作的一副五字聯為例,他以“感時花濺淚”對“恨別鳥驚心”。這是他當時在戰亂中“春望”長安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痛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聯“感時”二字,下聯“恨別”二字,都是主觀感情,僅此不能成其為詩,它隻是概念罷了。花、鳥平時都是可娛之物,當“感時”化為客觀之花見之而泣,當“恨別”化為客觀之鳥聞之而悲時,才是對物傷懷,抒發了他對國事的關心和傷感,此聯的內涵是極其深厚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味”悠長千古,因其具有普世性價值的文化高度而傳揚出國門之外,至今活躍在全球漢字愛好者的心靈深處!釀造對聯詩味美的藝術技巧千變萬化,並非僅此一端。你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我相信你悟性很高,希望你能聞一知十。
你還問到“梁公後半句說”對聯這種文體,固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滅”。可否理解為“固自有其”就是與生俱來,“不可磨滅”就是永垂不朽,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特殊之美”呢?
是對聯文體訴諸於視覺的雙邊相對而起的“建築美”嗎?
是對聯文體訴諸於聽覺的平仄相間的“音樂美”嗎?
是對聯文體訴諸於心靈的生發血脈芬芳的“詩味美”嗎?
答;上述三者,當然包括在對聯“特殊之美”的諸因素中,雖然別的文體如律詩中也兼而有之。但就“建築美”來說,對聯文體獨具的對稱而起的雙邊,則更為美麗壯觀!對稱本來就是大自然賦予萬物的一種美,對聯用單音節方塊字逐個築起整齊劃一的雙邊,來表達宇宙萬物的對稱和諧美,既符合美學上的勻均統一美,又符合哲學上的對立統一美,更符合詩學上的情景交融統一美;“統一”是形對意聯亮點的聚焦!尤其是對聯與書法結合之後,更加凸顯出楹聯作家內在情思,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人文精神,更為“建築美”增添了光采!
“特殊之美”中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因素,就是對聯文體與生俱來的雙邊“懸念美”!
作家在創作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或其它文藝作品時,樂意捕捉戲劇性因素,以求生動地表現生活和人物性格以及感人的情境,在處理情節結構時一般采用“懸念”“吃驚”等等手法。胡可先生談戲劇進入高潮時,觀眾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整個懸念快要釋懷的心理活動情景;他把麵臨那一刹那的緊張心情比喻為“是賭徒的攤牌,是垂危者的獲救,是球賽最後一分鍾出現的平局,是難產中嬰兒的呱呱墜地,是證據齊備後的突然逮捕。”(見拙作《文體寫作·戲劇文學》。1985年文心出版社)
我們創作對聯亦如此。“對聯上下兩聯的創作過程,實際上是創作者設計的一個懸念,並不斷破解這一懸念的過程。上聯逾是精巧、別致,懸念就逾是神秘、新穎;而下聯一旦被工整、完美地對出,如同懸念一經被徹底破解,此時,創作者獲得美的愉悅和享受就逾刺激、強烈。(讀者或觀眾在欣賞上聯之後,而引起了急欲尋思下聯對得如何的迫切感,即迫切追求破解心中懸念的強烈情緒亦如此。——塗懷珵注)但是,有時懸念的設計者和破解者並非同一人,前人的絕妙出聯會令後人絞盡腦汁,懸念似乎就是藏在文人墨客可望卻難以企及的頭頂前方,誘惑你為此追求不懈。時間常常是(對聯)懸念美的發酵劑,懸念持續的時間越長,懸念破解後的欣喜和愉悅就逾暢快無比,美的享受就逾甘醇、持久。”(引蘇青文)對聯這種與生俱來的特殊的懸念美,是愉悅人們的心智,慰藉人們心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