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賀州春聯中的門第特色

賀州春聯中的門第特色

2018-05-22 23:28:10未知寰宇人文 0條評論

春節到了,舉國歡慶。家家戶戶都貼新春聯。正如宋代王安石《元日》詩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春聯的百花園中,有一枝與眾不同的奇葩,即賀州的門第特色。


人們隻要在春節期間來到賀州,就會發現春聯的橫批很特別。即許多人的主大門的春聯橫批不是“恭賀新禧”“五福臨門”等吉慶詞,而是各種門第,如“天祿第”、“柱史第”、“清白第”等等。這種現象在外地很少見,外地人都感到很稀奇,都想問個為什麼。



     老先生說,賀州人多數是近幾百年從外地遷來,他們特別懷念自己的根。許多人都在廳堂上掛著自己姓氏的郡望或堂號,主大門橫額都寫掛(或貼)門第。知情人隻要看到門第,就知道這一家的姓氏。如果不知原由,看別人寫什麼也跟著寫的話,就會出笑話。從前就出現過一個事例:一個名叫阿丙的外地人到八步街郊外定居,頭一次在新居過年自然要寫春聯來貼大門。他寫的聯語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橫批本想寫“財源廣進”,但他覺得初來這裏定居,應該入鄉隨俗,也準備寫門第。他不明白當地門第的含義,自認為貼春聯都是圖個吉利的。於是他在當地眾多門第之中選擇“千頃第”和“三省第”。想當然地以為這兩個門第夠氣派,而三省又比千頃大得多。於是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橫批寫成“三省第’貼在門額上。他萬萬沒想到,這一來就鬧出大笑話了。
       次日是大年初一,一早就聽見鑼鼓聲由遠而近,是舞獅子的拜年賀喜來了,阿丙就急忙出來迎接。舞獅的向前高呼:“曾老板,恭喜發財!”阿丙一聽來人叫他曾老板,忙說“你們搞錯了,我不姓曾,我是姓……”來者搶著說:“不錯,我知道你原來不姓曾,現在你就是姓曾的曾老板了。恭喜、恭喜呀!”阿丙說:“你們憑什麼說我是姓曾的呢?”來人說:“你大門橫額那‘三省第’三個大字不是你自己寫並親自貼上去的嗎?”阿丙一愣:“啊!這三省第是曾氏的專用門第呀?”眾答:“那還用說嗎?”阿丙一拍腦袋說:“該死囉,我去撕掉重寫,我不改姓曾。”說完就要去撕,被來人止住,說:“我勸你不要撕,因為大年初一撕對聯不吉利。再說,你從昨天年三十貼到今天,年都過了,木已成舟,還能改過來嗎?你放眼看看,前麵有百多人在場,大家都知道了,你就是撕掉重寫也沒有用,你還是將錯就錯,順水推舟地認作姓曾好了。”眾人高呼:“恭喜曾老板!恭喜恭喜!”弄得阿丙無可奈何,隻好打掉牙齒往肚裏吞———認了。”
      老先生說,故事裏的阿丙之所以鬧出大笑話,是因為他不懂門第的內涵和來曆,又誤認為“三省”(念xǐng)就是三個省,這就難免弄巧成拙了。其實,曾氏何以定“三省第”為門第,是出自春秋時期的曾子———曾參。曾子創立“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即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的言行。此法獲得社會推崇,曾子的後裔把它作為祖訓代代相傳。這就是曾氏“三省第”的來曆。
      老先生介紹,各個姓氏門第的命名都是嚴格根據各自先人突出的功業和言行來定的。這個“先人”可以是該姓氏的共同祖先(如曾氏的曾子),也可以是其中某一支的先人。例如:“金鑒第”是張氏的門第,它出自唐代宰相張九齡。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次壽旦大慶宴上,群臣多獻珍異寶物,唯張九齡隻獻《千秋金鑒錄》一書。書中詳述曆代國家興亡的經驗和教訓,獲得皇上嘉獎。為了褒揚他的一片忠心,特賜書“金鑒第”金匾一塊。此後,張氏群眾都以此為門第。張氏許多人盡管不是他的後裔,也同樣用此門第。
      又如,“愛蓮第”是周氏的門第,原於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這一名篇。又因他是誕生於賀州桂嶺鎮的,並隨父(當時任原桂嶺縣知縣)在桂嶺度過了少年時代,他故居(後改為周子祠)前的蓮池至今尚存。他從小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的精神為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取得的成就及“出淤泥而不染”之名言一直為人們稱頌。故周氏門第就以此命名。
       此外,也有以郡望為門第的。如鄭氏的“滎陽第”和謝氏的“烏衣第”等。
       老先生還介紹很多姓氏的門第來曆,囿於篇幅,其餘姓氏門第從略。謹用簡表列舉賀州部分姓氏的門第,以饗愛好者。

謝———烏衣第  田———淮陽第
王———三槐第 李———柱史第
張———金鑒第 馮———大樹第
白———南洋第 古———新安第

曾———三省第 陳———德星第

江———淮陽第 鄧———三登第
鄭———滎陽第 賀———儒宗第
楊———清白第 彭———商賢第
蘇———眉山第 周———愛蓮第
鄒———嶧峰第 盧———範陽第
黃———千頃第 劉———天祿第
蔣———安定第 莫———钜鹿第
吳———延陵第 肖———河南第



丘(邱)堂號“河南堂”,堂門聯為:“河南源遠,渭北流長”。又“河南世澤,渭水家聲”。  
葉氏:堂號“南陽堂”。堂門聯:“南陽望族,東粵名家”。  
古氏:堂號“新安堂”、“國寶堂”。堂門聯:“勇冠青齊,名揚東漢”,“鄉賢世澤,國寶家聲”。  
鄧氏:堂號“南陽堂”,堂門聯:“南陽世澤,東漢家聲”。  
田氏:堂號“雁門堂”,堂門聯:“荊樹世澤,雁門家聲”。  
廖氏:堂號“世采堂”,堂門聯:“三洲世澤,世石家聲”。  
莊氏:堂號“天水堂”、“錦秀堂”,堂門聯:“學著南華,節高東漢”。  
彭氏:堂號“隴西堂”、“信述堂”,堂門聯:“延年世澤,信述家聲”,“廬陵世澤,吉水家聲”。  
江氏:堂號“濟陽堂”,堂門聯:“文武世第,名宦家聲”。  
李氏:堂號“隴西堂”、“至德堂”,堂門聯:“隴西世澤,至德家聲”。  
許氏:堂號“高陽堂”,堂門聯:“高陽世澤,洛水家聲”。  
朱氏:堂號“沛國堂”。堂門聯:“考亭衍慶,沛國流芳”。  
餘氏:堂號“紹彩堂”。堂門聯:“名高之諫,望重回賢”。  
吳氏:堂號“至德堂”,堂門聯:“延陵世澤,至德家聲”。  
楊氏:堂號“弘農堂”、“關西堂”、“四知堂”,堂門聯:“四知門第,清白傳家”、“四知世澤,三相家聲”。  
陳氏:堂號“穎川堂”、“德星堂”,堂門聯:“義門衍慶,德理徵祥”,“大邱世澤,敬仲家聲”。  
張氏:堂號“清河堂”,堂門聯:“青錢世澤,金匱家聲”。  
範氏:堂號“高平堂”,堂門聯:“高平世澤,文正家聲”。  
林氏:堂號“西河堂”,堂門聯:“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鍾氏:堂號“穎川堂”,堂門聯:“穎川世澤,大傅家聲”。  
鄒氏:堂號“範陽堂”,堂門聯:“昭仁駿德,護國洪猷”。  
羅氏:堂號“豫章堂”,堂門聯:“豫章世德,理學家聲”。  
鄭氏:堂號“榮陽堂”,堂門聯:“南湖世澤,東裏家聲”。  
胡氏:堂號“安室堂”,堂門聯:“蘇湖世澤,古水家聲”。  
梁氏:堂號“安室堂”,堂門聯:“安邦世第,定國家聲”。  
郭氏:堂號“汾陽堂”,堂門聯:“汾陽世澤,將相家聲”。  
黃氏:堂號“江夏堂”、“千頃堂”,堂門聯:“千頃世澤,江夏流徽”。  
溫氏:堂號“太原堂”,堂門聯:“六龍世澤,三彥家聲”。  
曾氏:堂號“三省堂”,堂門聯:“三省門第,一貫家聲”。  
謝氏:堂號“寶樹堂”“敦睦堂”,堂門聯:“東山世澤,寶樹家聲”。  
賴氏:堂號“穎川堂”,堂門聯:“穎川世德,東晉家聲”。  
蔡氏:堂號“濟陽堂”,堂門聯:“孝隆東閣,經重石渠”。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賀州門第春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