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關於楹聯國學內涵的思考

關於楹聯國學內涵的思考

2018-05-07 20:24:41樓曉峰互聯網 0條評論

楹聯國學,顧名思義,就是被傳統楹聯形式所體現的國學文化,它和楹聯一樣,都是華夏民族獨有的文化現象。作為一種存在形式,它隨著楹聯的誕生而誕生,隨著楹聯的發展而發展。本文通過對國學楹聯的定義、分類和實踐三方麵的分析,對楹聯國學的內涵進行概述。

一、概念定義

在探討楹聯國學內涵之前,需要把 “楹聯國學”這個概念分作兩個層次來定義。

(一)國學概念

在古代,“國學”指的是“國立學校”,是一種由政府提供資源,組織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培養人才之目的的專門場所。比如南宋時期朱熹創建的四大書院之一 ——廬山白鹿洞書院,在朱熹入主之前就叫“白鹿洞國學”。顯然這不是本文思考的範疇。

現代人所謂的“國學”是一個有著廣泛意義的概念,它是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兩次西學東漸思潮中,朝廷和學屆一批保守派精英們所提出的關於中華國粹內容的總括,其內涵泛指“中華國粹”,其外延則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教育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麵學問。所以它是一個曆史悠久、領域博大、內容廣泛、意義深遠的非常大概念,簡而言之,它就是關於華夏國的傳統學術和學問。

曆史是變化發展的,一個與封建社會徹底決裂,在政治上完全獨立的華夏新中國成立已將近七十年,根據“國學是關於華夏國的學術和學問”這一定義,在現時期,我們研究國學現象,還需要考慮納入新中國以來曆屆中央在建國、治國實踐中所形成,又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等等治國方略(不包括純粹“拿來”的馬列著作等內容)。

(二)楹聯國學概念

在明確了單純的“國學”概念的基本定義後,再來思考“楹聯國學”這個雙重意義的概念。

前麵曾經總結“國學就是關於華夏國的學術和學問”,由此可知,“楹聯國學”就是用楹聯藝術形式(包括兩行文字,上下聯字數、語數對等、概念對偶、詞性相同、平則相反等格律要素)所表現、反映出來的“國學”內涵總和。“國學”和“楹聯國學”的區別在於,“國學”的存在形式是對於各科學術、學問進行分門別類的探索和研究,而且有論題,有論據,不同學科之間表述方式千差萬別,其突出的特點是論述過程詳細周密,邏輯性強;而“楹聯國學”的存在形式則是專指用楹聯這種特定的文學形式對各科內涵所進行的描寫和表述,也就是從單純的學術論文、理論著作理念形式轉變成了特殊的文學作品,高度濃縮和普遍的文學性是它突出的特征。 

此外,楹聯本身也是國學內容的組成要素,以國學形式來表述和承載國學內容具有得天獨厚的親緣條件。

二、楹聯國學內涵的大致分類

楹聯國學內涵就是存在於楹聯文學形式中的國學內容的具體表現。

人類社會的現象由具象的物質形態——經濟基礎和不具象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築這兩方麵內容所構成,兩者分別都具備係統性的意義內涵,它們是創作楹聯、衍生楹聯國學的源泉。由於其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因此隻能各舉其冰山一角,為認識楹聯國學提供一些形象化的思路而已,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一)物質形態內容

大凡在楹聯藝術中存在的那些發生在中國或由中國人發明,具有三維形象、已被中國傳統思想普遍接受的物質形式皆是。

1.中醫學。包括與中醫學相關的曆史、傳說、人物、技術、產品、產業、品牌、專利、醫療過程、作用效果、國內外聲譽等等。

2.農學。包括與農業學相關的曆史、傳說、人物、巡狩、采集、放牧、節氣、節候、天氣、環境、生態、土壤、牲口、器械、技術、產品、產業、作業過程、社會作用等等。

3.術數。包括與術數相關的曆史、人物、典籍、道教、陰陽、五行、易學、命相、占卜、雜術等等;廣義術數可概括為天文、曆法、數學等幾個大範疇,狹義術數則專指占斷吉凶的法術(大多為迷信現象)。

4.地理學。又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自然方麵包括高山、冰川、高原、丘陵、盆地、沙漠、草原、濕地等華夏山川地貌和江湖水文,還包括與此相關的氣候、水流、土壤、植被、生命等等;人文方麵包括華夏區域、地名、人類、民族、民俗、經濟、健康等等。

5.經濟學。包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民[1]、錢幣、典籍、課征、賦稅、井田製、均田製以及務本、平價、義利、道法自然、富國富民等等各種進步的經濟思想理念

6.書畫。包括與書法和中國畫相關的曆史、畫家、齋號、作品、題款、篆刻、年號、師承、風格、派別、材料、市場、價格等等。

7.音樂。包括起源、人物、樂器、演奏、歌唱、五聲[2]、八音[3]、曲譜、曲名、陽春白雪、下裏巴人、詩經風雅頌、歌妓、樂府、行板、詞牌、散曲等等。

8.建築。包括體係、結構、風格、派別、魯班、飛簷鬥栱、雕楹畫東、亭台樓閣、瓊樓玉宇、故宮、石窟、天安門、大雁塔、圓明園、頤和園、布達拉宮等等。

(二)意識形態內容

1.政治類。包括曆史、人物、典籍、部落、酋邦、朝廷、皇宮、社稷、宗廟、暴君、仁治、天子聖人、帝王將相、君臣朝野、社稷黎民、政治機構、科舉考試、進士、狀元、太監、賦稅、徭役以及治於亂、戰與和、盛與衰、進與退等等。

2.哲學類。包括曆史、人物、典籍、宇宙、乾坤、太極、陰陽、八卦、五行、兼愛、非戰、中庸、五德、和諧、無為、道法、天人之辯、霸王之辯、天人合一等等。

3.史學類。包括曆史、人物、典籍、戰役、部落氏族、出土文化、宗法製度、周禮、春秋戰國、合縱連橫、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約法三章、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安史之亂、鄭和下西洋等等。

4.宗教類。重點為中國佛教內涵,根據受眾層次不同,可以區分為大眾民俗內涵和精神文化內涵。其中又以禪宗佛教為主要內容。禪宗佛教是在中國土壤中培育、馴化起來,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其大概內容為傳承和發展史;達摩、慧能、神秀等重要人物;《六祖壇經》、《五燈會元》、《百丈清規》等重要文獻;“五家七宗”等發展流派;嵩山少林寺、韶關南華寺等禪宗聖地;以及漸悟、頓悟等修煉過程;禪宗公案等等。

5.教育類。內容包括一般曆史、社會意義和功能,學製:塾、庠、序、學、書院、學堂、黌宮、科舉、狀元、鄉學、小學、大學等等;諸子學派:孔孟、老莊、墨子、韓非子等等;其他講學、藏書、論語、禮記、學記等等。

6.文學類。包括曆史時期、代表作家、著名篇章、群體和派別、體裁和風格、專集和總集、文學活動和事件等等。

7.禮俗類。分別為政治禮儀和生活禮儀,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4]、宗廟之祭、對先師先聖的祭祀、相見禮、軍禮等等;生活類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禮、饗燕飲食禮儀[5]、賓禮、五祀[6]、儺儀[7]、以及其它天倫、人倫之禮節等等。

8.考據類。考據學是文獻學的別稱,是指研究文獻或曆史問題時,根據資料來考核、證實和說明的理論與方法。內容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辨偽、訓訪、輯佚等等,範圍與內容一是考訂古書;二是考證史事。

9.倫理類。包括三綱[8]、五天倫[9]、五人倫[10]、五義[11]、五常[12]等等

三、當代楹聯藝術如何把握國學內涵

國學這個概念是在明末至民國初年西學東漸以及五四運動時期,國粹精英們出於對華夏固有文化的捍衛而提出的關於華夏全部學問、學說的界定,雖然具有“萃取”的主觀成分,但是由於曆史和時代的原因以及個人世界觀等原因,在界定範疇上精華與糟粕並存現象勢在難免。這就對我們繼承和弘揚國學、營造和衍生楹聯國學提出了客觀而嚴肅的要求。

(一)取材上務必嚴格審慎

在選取國學內涵為楹聯創作的內容,或以國學內涵來表現生活時,要以慎重的態度進行嚴格的甄別,正確區分精華與糟粕,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決定取舍。例如,對於那些在現時期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詩詞、楹聯、辭賦,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著作,先秦百家著作,《史記》、《漢書》、《明史》等正史典籍,黃帝內經、天工開物、齊民要術、夢溪筆談、本草綱目等優秀科學類書籍,以及中醫、國畫、武術、書法、象棋等中華國粹,要從正麵來嗬護、烘托,目的是讓它門更加發揚光大。而對於一些愚昧、落後、反動的封建糟粕或在目前學術上存疑的內容則要用貶抑的態度分別對待。如祭祀禮儀,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表現為借助主觀神的力量,來達到營造氛圍,統一群體意誌,宣示行動決心的積極意義,而在科學普及的今天,它除了愚昧的消極意義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可取意義。

再如古代倫理,從道德層麵看,它具有尊敬、謙讓的善良意義,但是,從平等、進步層麵看,它卻不可避免地助長了封建愚忠行為和等級觀念的泛濫,從而束縛了個性價值的發揮。對此類內容,需要結合創作目的,區分曆史和現實,該褒則褒,該貶則貶。

又如術數中的命相、占卜等內容已然成為與科學、文明相對立的迷信、害人活動。對於這些現象,隻能作為負能量來進行貶抑,目的是加速其消亡。

再如陰陽、五行、易學、雜術等現象,也早被更加周密、完備的科學理念所替代,因此隻能把它當做已然過往的曆史現象來表述,不能對其進行神化和發揮,以免產生不良誤導。

(二)創作上追求推陳出新

文明、健康、優秀的國學內容是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一個民族的複興必然包括經濟複興和文化複興兩方麵內容,其中經濟是骨骼,文化是靈魂。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的經濟複興取得了階段性的巨大成果,目前正在養精蓄銳,以謀求第二階段的重新再起。在此期間,傳統文化界不負眾望,一波國學複興、文化興國的浪潮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興起,楹聯文化複興就是其中不可小視的一股支流。

以楹聯形式弘揚國學內涵,衍生“楹聯國學”,就是對於那些被實踐證明,在現時期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值得發揚光大的國學內容不僅要立足於同位的曆史層麵上,以古匣裝古董的形式表現它,還可以立足於時代,對典型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在內涵上推陳出新,以舊瓶裝新酒的形式來豐富它、提升它,使優秀的國學內涵在新時代獲得新的生命。針對“古匣裝古董”和“舊瓶裝新酒”兩種境界,各舉兩副名作,以供對照參考。

古匣裝古董楹聯舉例:

竹雨鬆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13]。

其核心國學要素為“鬆風”、“琴韻”、“梧月”、“書聲”四個古色古香的意象詞語所代表的誌趣和情操。

公羊經傳,司馬史記;

白虎論德,雕龍文心[14]。

其核心國學要素為《公羊傳》、《史記》、《白虎通義》、《文心雕龍》四大傳統國學書籍及其精神內涵。

以上兩例偏向於崇古,尚古。

舊瓶裝新酒楹聯舉例: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15]。

其核心國學要素為“先主”、“後主”、“襄陽”、“南陽”四個概念所襯托出來的忠、智兼具的諸葛孔明精神。

每眼前望吳楚東南,輒憂防海;

隻胸中吞雲夢八九,未許回瀾[16]。

其核心國學要素為“吳楚”、“東南”兩個意象所指向的愛國詩人杜甫精神。

以上兩例為發揚傳統,古為今用。

(三)文化媒體加以倡導

楹聯藝術和其他文學形式一樣,在作者創作和受眾閱讀之間需要一個中間媒體來銜接,這個媒體便是報刊、網絡媒體,文化場所、文化景區、旅遊景區、紀念館等等文化、旅遊目的地。為了增強楹聯國學意識,推進楹聯國學的衍生和發展,建議由中國楹聯學會以及所屬對聯文化研究院倡導,地方楹聯組織響應,發起以國學內涵為主題的楹聯創作、評獎和集中發表活動,通過活躍、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楹聯作者創作國學楹聯的積極性,努力把國學內涵融入楹聯藝術,把國學楹聯推向文化媒體,讓群眾廣泛接觸國學楹聯,漸漸接受楹聯國學,最終實現國學深入人心、振興中華文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楹聯國學是國學和楹聯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楹聯藝術為載體所表現出來的國學內涵,是用楹聯作品這種特定的文學形式對各科內涵所進行的文學描寫和表述,具有高度濃縮和普遍的文學價值。在內容上它可以分為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兩方麵,其性質表現為科學、文明、進步或者迷信、愚昧、落後。

——————————————————————

注釋

[1]四民:即農、工、商、士四種不同階層。

[2]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五種古音階。

[3]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製造樂器的材料。

[4]祭地:包括對山川、土神、穀神、社稷神的祭祀。

[5]饗燕飲食禮儀:“燕”即“宴”,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

[6]五祀:祭祀對象為門、戶、井、灶、中(中室)。

[7]儺儀:一種用以驅逐邪惡的儀式。

[8]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9]五天倫:天、地、君、親、師。

[10]五人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11]五義:忠、孝、悌、忍、信(又有仁、義、禮、智、信之說)。

[12]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竹雨……書聲:明、清·傅山題太原雲陶洞。

[14]公羊……文心:清·阮元《題杭州沽經精舍》。

[15]心在……南陽:清·顧嘉蘅《題南陽武侯祠》。

[16]每眼……回瀾:清·吳獬《題嶽陽樓》。


作者簡介

樓曉峰,1958年生,浙江遂昌人,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畢業,從事自由撰稿和寫作服務。係中華詩詞學會、香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中華辭賦社成員;中國辭賦家協會、浙江省詩聯學會、麗水市詩聯學會理事;遂昌縣詩聯學會副會長。詩詞、楹聯、辭賦常在全國和省級權威報刊發表,在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和《中國楹聯報》、《中華楹聯報》等全國性媒體發表理論文章32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楹聯國學內涵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