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和古體詩都是中國傳統文學體裁。
如果嚴謹地按照題目來理解。“古體詩”一般是指有別於初唐之後講究格律的“近體詩”的古詩。它的特點是行文自由,不拘對仗、不講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式多變,不似近體詩隻有五言、七言兩類。
而對聯是非常講究對仗、平仄的文學體裁。隻有兩句的對聯不存在押韻的問題。但上下聯最後一個字一般上聯為仄聲字,下聯為平聲字;在偶數字的位置,還需要上下聯平仄相反。而且上下聯還要表現出一個有關聯的完整語境,服務於同一主題之下。從這個角度來說,堪稱是無韻之短詩。
因此,可以說除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學體裁,同為漢語言文學藝術之外,二者並無太多共同點。
但如果是題主表達有誤,將“近體詩”從有別於現代詩的理解上,誤稱作了“古體詩”,那對聯和近體詩就能找到共同點了。
近體詩是講究對仗、平仄的詩體,尤其是律詩,不論五律、七律,都包含有“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四組句子,哪怕首尾兩聯並不對仗,也可以這麼稱呼。而律詩中的三四句、五六句組成的“頷聯”和“頸聯”則就是兩組標準的對聯。很多名句,甚至可以直接摘出來,製作成楹聯懸掛。
比如杜甫的《登樓》一詩: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這一頷聯,就製作成了楹聯掛在成都望江公園的吟詩樓前,非常經典貼切。
除了律詩,一些絕句中,也是有對聯的。雖然絕句不要求一定得對仗,但也可以寫成聯句。
還是拿老杜的《絕句》來說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就是兩副對聯組成的小詩,三四句要是摘出來,掛在書房,表達主人住所風景雅致,情懷清高,襟懷遠大,那也是極好的。
不光是七言近體詩,五言近體詩裏也有非常多的名聯,比如王維的: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遇到逆境絕境時,把得失放下,也許會有新的局麵產生。這樣的對聯,實在是太有境界了!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用來表達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自然之趣,寄托自己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了對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的向往,那也是非常合適的。
綜上所述,要想把對聯寫得雋永雅致,餘味無窮,大可以從近體詩,尤其是律詩中去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