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基本屬性通常認為有以下五種:文學性、民眾性、才藝性、趣味性、實用性。
一、文學性是對聯的根本屬性
對聯能以精煉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情思,可敘可議,可感可歎,具有優良的審美功能。它像普通文學作品一樣,既可以描述客觀現實,創造藝術形象,又可以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它也可以像詩詞一樣,既有深遠的意境,情景相融,又能反複詠歎,韻味悠長。對聯堪稱為“文學中的文學”、“詩歌中的詩歌”。請看清代文人顧複初為成都望江樓所撰的一副對聯:
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雲山,青來劍外;
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
這樣一副僅有36個字的對聯,作者卻能用細膩的筆觸來刻畫月夜登樓遠眺的感受,創造出一個詩一般的美妙意境:舉起衣袖便可拂去高天寒星的灰塵,樓的高聳可想而知,登高臨遠,不由自主地尋覓蒼茫的古意,但見四麵群山雲霧環繞,青色蒼茫令思緒直達劍門外的塞北(上聯意境);撫琴曲終之時,我獨自臨樓佇立於清冷的月色之中,心懷泛起浩渺的思緒,竟如這樓下的錦江春水綠波,會一直流淌到江南大地(下聯意境)。
作者用上下聯如此題寫成都錦江畔的濯錦樓,意境真美:幽靜的月夜、登樓的遐思、拂袖的寒星、蒼茫的古意、遠眺的雲山、近前的春江,情景交融竟然如此出神入化,對聯的文學性體現了它“雅”的身影,這一副對聯將這種高雅的文學性展露無餘。
二、民眾性是對聯的社會基礎
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樣式,如果說文學性體現了對聯“雅”的身影,那麼民眾性則體現了對聯“俗”的英姿。對聯文白兼顧,老少鹹宜,學富五車的可以吟出高雅佳聯,粗通文墨的也可以道出巧妙對句,它可以充分發揮各色人等的聰明才智。請看下麵的民間傳說:
李群玉(813?— 860?),湖南澧州人,是工詩文善書法的晚唐詩人,相傳他年輕時進京趕考,一天途中遇雨,他便在一家屋簷下躲雨。有一個挑運食鹽的鹽客同他在同一塊屋簷下躲雨,簷水滴入兩隻鹽筐中。鹽客見李群玉書生打扮,便說我出一上句,你對對看:
鹽客挑鹽簷下站,簷水滴鹽。
李群玉初聽此句,覺得膚淺易對,可一經仔細琢磨,方知頗有講究,其中有三個“鹽”字與兩個“簷”字同音迭用,十分難對。於是雖反複試對,均不如意,心裏萬分慚愧:“說什麼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竟然連個挑鹽的腳夫出的聯句都應付不了,還考什麼京試?就是考了恐也無望。”遂產生了放棄進京應試的念頭。雨停後,他硬要和挑鹽的鹽客結伴而行,重回舊路。雖經鹽客再三勸說,他也執意不肯進京赴試。擺渡的船夫見李群玉進京趕考又折了回來,覺得奇怪。問他怎麼南轅北轍,又回轉來了,他便把鹽客出聯相試一事述說了一遍。擺渡的船夫一聽,朗聲笑道:“這有何難,我替你對—— ”
鹽客挑鹽簷下站,簷水滴鹽;
舟人駕舟洲上來,洲岸停舟。
鹽客一聽,連連叫絕。船夫對李群玉說:“這下你可以寬心地去應試了。”誰知李群玉更加感到慚愧了……從這個傳說故事可以看出,就連鹽客和船夫都能隨口說出或對出連秀才都難以應對的對聯,可見由於廣大民眾喜聞樂見並積極參與,對聯的民眾性真的是根深蒂固,創作對聯的民間人才自古就遍布江湖。
三、才藝性是對聯的生命之泉
對聯中蘊含和涉及的文史知識極其豐富,舉凡天文地理、草木蟲魚、宮觀祠墓、政經哲史、詩詞書畫、古今中外、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等等,無不涉及,無不可以入聯。這就需要創作對聯的人擁有豐富的知識、敏捷的思維以及超凡的語言表達等諸多才藝,可以說對聯創作從來就是檢驗一個人才藝高低的試金石,這就是能使對聯藝術形式經久不衰的才藝性。
梁啟超是近代的啟蒙思想家,年輕時聰穎過人,康有為薦他到兩江總督張之洞那裏去任職。張之洞為了試一試梁啟超的才學,便和他的幕僚們想出一個上聯來發問: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梁啟超看後,深知此聯之妙,“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漢(漢水)”為中華四大名川,確實要數“江”第一;而“春、夏、秋、冬”四季,“夏”又的確位居第二。張之洞當時鎮守武昌,以“南帥”自居,武昌舊稱“江夏”,他口出大言,先分說“四水”與“四時”(四季),再順接前文“江第一”與“夏第二”,轉說他的任職所在地“江夏”,這樣高難度地嵌在上聯之中,故極為難對。殊不料,梁啟超略一思忖,便對出了下聯: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
這對句之妙在於,中國社會傳統“儒教、佛教、道教”(儒釋道)總謂之曰“三教”,在“三教”中,儒教曾長期作為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係地位,故排在最前邊,而“天才、地才、人才”總謂之曰“三才”,《三字經》雲:“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可見“人才”確實是排在“天才”、“地才”之後的。“江夏”是您老先生的任職之地,而“儒人”是我的社會身份;你可狂妄,自稱“老夫”,我當謙虛,自稱“小子”,真是對得嚴絲合縫。最為稱絕的是最後八個字,你問我“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我必須回答。可是我若說“我是第一,你是第二”,你不服氣;我若說“你是第一,我是第二”,我不甘心。不回答是我無能,隻有回答方可顯出我的才藝,於是“豈敢在前,豈敢在後”便脫口問出,那意思是:我不敢說我在你前,怕得罪你,可我又不甘說我在你後,因為那不是事實。
青年梁啟超真是才藝過人哪,張之洞心中暗暗稱奇,深深佩服梁啟超的傑出才華,尤其佩服這種完全是借助一副對聯顯示出來的才華。這就是對聯的才藝性,可見古人若考察一個人的才華,對幾副對聯便能略知一二。
四、趣味性是對聯的迷人之處
大凡文學藝術作品都有一定情趣,對聯尤甚,因為有作者的巧思佳構,再加上對仗的技巧和種種修辭手段的運用,往往會使對聯妙趣橫生,人人喜聞樂見。請看下麵幾副店鋪對聯:
1、婚姻介紹所對聯:
白玉猶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裏遇?
青春豈無限,擇偶千挑百揀幾時休?
橫批是:看剩下誰?
2、餐館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中偷閑,且吃頓飯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快拿壺酒來。
3、彩票點對聯:
多買少買多少要買;
早中晚中早晚要中。
這些對聯都蘊含著某種機趣、奇趣、風趣、諧趣,它可以使讀者津津樂道,久久不忘,這就是對聯的趣味性。
五、實用性是對聯的社會貢獻
從上麵幾副店鋪對聯就可以看出對聯的實用性,對聯不隻是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文學作品,它同時還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藝術化的應用文體。比起別的文學作品來,它的實用性最強,因為對聯是雅俗共賞的,故它的實際用途在日益擴展著,一些商業對聯有著很強的廣告效應。
對聯的實用性非常廣泛,人際交往中更是離不開對聯。如賀人壽誕、結婚、遷居、祝賀開業、開工、會議開幕,以及吊唁、慰勉、贈答等等,都在廣泛地運用對聯。節日活動或者紀念活動,使用對聯能增加氣氛,振奮人心;名勝風光人文古跡,配上佳聯可以突出景點特色,如畫龍點睛靈氣頓生;即便用於宅居門廊客廳書房等處所,也能為主人提高精神品位。
下麵僅以小說《紅樓夢》中的幾副對聯為例,來看看勝跡對聯和宅居對聯的實用性:
1、貴妃元春遊大觀園時,作者曹雪芹有感而發描寫正殿氣象非凡的對聯:
金門玉戶神仙府;
桂殿蘭宮妃子家。
2、寶玉為“蘅蕪苑”題的對聯:
吟成豆蔻才猶豔;
睡足酴醿夢也香。
3、榮國府“榮禧堂”對聯:
座上珠璣昭日月;
堂前黼黻煥煙霞。
4、題於寧國府秦可卿上房內的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5、太虛幻境內的對聯:
幽微靈秀地;
無可奈何天。
6、太虛幻境宮門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小說中題寫在大觀園、榮國府、寧國府、太虛幻境的這些對聯對突出景點宅居特色,都言簡意賅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最後一例太虛幻境宮門的對聯,還有一個橫批“孽海情天”,真是讓人感慨萬千,蕩氣回腸。有時候對聯的實用性遠勝於它的文學藝術性,這也正是對聯的實用功能的奧妙所在。
綜上所述,對聯具有文學性、民眾性、才藝性、趣味性、實用性等五種基本屬性,如果把對聯比作一株果樹的話,那麼:文學性是它的根須,對聯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學作品;民眾性是它的生存土壤,從古至今它一直為社會各階層民眾所喜愛;才藝性是它的枝葉,正是眾多的古今才子的靈感創作使它根深葉茂;趣味性是它的花朵,因為有趣它才辭韻炫彩悅人耳目;實用性是它的果實,它總是在廣闊社會領域的實際應用中播下流傳後世的種子。
(未完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