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老濟南的人都知道,曲水亭街是濟南老城區內一條非常出名的老街巷,該街因位於大明湖南側百花橋上、街北口的曲水亭而得名,故許多人在寫到該街時總要提到該亭,而提到該亭時又多喜歡提到該亭上的一副據傳為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所書的對聯:
三椽茅舍,兩道小橋
幾株垂柳,一灣流水
不久前,蒙友人老殘相助,終於得見晚清陳德征於光緒三十年(1904)所撰的《濟南遊記》一書,並讀到其作於同年六月的《遊濟南曲水亭記》一文,見文中有如下記述:
濟南節署內之珍珠泉與署西王府池之水彙合成渠,曲折由百花洲而入大明湖。百花橋之上有亭,名曰‘曲水亭’。其聯曰:‘兩道小橋,一灣流水;數椽茅屋,幾樹綠楊。’蓋寫實也。亭中常有人設茶灶,每當長夏客來,可以品茶而避暑;又設弈枰,凡城中之國手及嗜好而未工者,每日必集,對局以角勝負,其聽鼓不得誌之微官與賦閑無聊賴之幕客,亦多聚於此,茶餘相與縱談時事之得失、議論人物之臧否。其稍謹默者,則藉訪新聞、聽棋聲,以消永晝。餘偶遊斯亭,見諸人竭精敝神、目注枰中,不遑他視,一著不肯放鬆。
陳德征曾於光緒二十九年及三十年兩次“慕山左之勝而來遊”,無事之時,則登臨流連於濟南的湖山泉石,“所至名勝,隨筆記之”,日久彙成《濟南遊記》一編。他在該文中所寫為其當年親眼所見,當不會有誤。
將以前人們所引之聯與陳德征所見之聯,稍作對比就可以發現二者在語義的流暢性、意境的和諧性上是有明顯差別的(至於二者在對仗、平仄等方麵的高下,由於自己對平仄之事並不太懂,故不敢妄加評論,還待精通之士賜教補充):“小橋”“流水”,相依相連,是古詩文楹聯中常見的意象;“茅屋”“垂楊”亦是相依之景。“兩道”“一灣”,皆實數;“數椽”“幾樹”皆約數。不信大家試著對比一下看:
兩道小橋,一灣流水
數椽茅屋,幾樹綠楊
(陳德征親眼所見)
三椽茅舍,兩道小橋
幾株垂柳,一灣流水
(文章中所引之聯)
至於這副對聯是否真地為鄭板橋所書,俺也是深表懷疑的。陳德征曾兩次寓濟,客先後任山東布政使、山東巡撫的胡廷幹(字鼎臣)幕,且陳為一文人,如當時曲水亭所懸之聯真地為鄭板橋所書,以鄭板橋在文壇和書畫界的名氣,陳德征應該不會不聽說或看出來的,在文中也不會不為之記上一筆的,可其文中卻無這一筆,因此,筆者認為,該聯為鄭板橋所書這種說法是很值得懷疑的!
這種訛傳之始現已無從考證,但俺希望從此能正本清源,不會再繼續訛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