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作為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來講種類都很繁多,古今也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兩副問答式對聯:
其一,嶽王廟的一副對聯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誌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門萋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億萬世奸臣賊婦,受幾多惡報陽誅。
這副對聯有問有答,問得好,答得巧,把對英烈的崇敬,對奸賊的憤恨,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聯可謂愛憎分明,褒貶得體,頌忠斥奸,發人深省。
其二,還有一副廣為傳誦的名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鳴。
這副詠物抒懷的對聯也是自問自答。上聯一問一答說出了杏花、桂花的美妙動人,下聯一問一答抒發了燈火雞鳴催人奮發求學的情誌。這副對聯現還常被讀書人當做激勵自己勤奮苦讀的座右銘。
這一類問答式對聯都有一種引人注目、啟人思考的藝術效果,這與以設問句式入聯有直接關係。設問句就是無疑而問,通常以問答的形式提出問題,引人注意,啟發思考。這種句子結構緊湊,波瀾起伏,語氣比較強烈。設問運用得好,能使對聯生動活潑,富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