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二十九和三十,家家戶戶都要買好春聯和福字回家貼到自家的門上,紅紅火火的給新年增添上濃厚的氣氛。城裏的小屋已經簡單到隻需在門上貼上福字便可,於是小朋友就自告奮勇完成的工作也無需我插手,隻管欣賞。而回到老家的院子便是還要延續貼春聯的習慣。
回到家時,春聯已經買好,上聯下聯,橫批,主屋,廚房,側屋,窗戶,豬雞舍,堂柱,各有各的講究,貼錯的話被人看到可是有點丟人的事兒。看到一捆紅紅的紙張,我忍不住就打開來看看,因為小寶還小,並不是太懂,還有一個人總是盯著手機出神,加上我對春聯有著特殊情感,自然就會想動手弄弄。
“大過年的,女人不能貼春聯。”耳邊刺耳的聲音傳來,恍惚間覺得自己穿越回了古代去,挪著三寸小腳在屋裏左轉右轉就是出不去院子。抬頭看去,那厭惡的眼神裏就好像我身上住了一個瘟神在不知趣地破壞著美好的節日。
我想起小時候,好像我一直和春聯就沒分離過。從我讀書會拿毛筆開始,我的父親就教我寫毛筆字,雖然父親讀書並不多,字也寫得不太好,但是他會給我買筆買紙買字帖,告訴我跟著字帖上學習就不會錯。平時上學期間的書法課,我一直都很認真練習,夏天暑假裏最熱的天也會寫上半天,冬天最冷的天裏手凍的通紅時也要寫上幾篇。
而最讓人頭疼又興奮的是到了年底父親總會買上幾大張紅紙,告訴我,“燕子,咱們不買春聯,就用紅紙自家寫,這個貼上臉上更光彩。”說完父親的臉上總是閃著不可捉摸的喜悅。我自然是慢慢學著寫春聯,剛開始寫廢了好多紅紙,也不會做詩引賦,更不懂春聯的平仄知識,隻對著春聯書上搬。父親對我說,“不用怕,過年就是圖個喜慶,寫上幾句好話,看著高興就行了。”
就這樣,也不記得是幾歲開始我的年二十九和三十都是在寫春聯中度過。第一年,我隻寫自己家的春聯,第二年,大伯和二伯和堂哥們的春聯也都交給我寫。每到鄰居親戚們拜年總會誇上幾句,“燕子這春聯寫的好呀,讀書的女孩就是不一樣呀。”我總是被誇得臉上紅紅的,父親則是樂得合不攏嘴。
後來的後來,我就離開了那個家,家裏的春聯也換成了弟弟來寫,而這是自然規律,不是人為選擇,在父親的心中我和弟弟都是他的孩子,隻是我要嫁人,弟要娶妻。可如今,在另一個地方,卻有人對著我說,“女人不能貼春聯。”哪來的屁規矩?有法律約定嗎?
“我從小就一直寫春聯,更別說貼春聯了。如果女人不能貼春聯,那女人也不能燒飯,也不能做家務,也不能工作,更不能生孩子。咱們是女人的都隻能冬眠去,躺被窩裏看小說看電視吃零食。”我一口氣在心裏說了一大堆,嘴巴沒有動,轉身把正在看手機的人拉過來。
“趕緊把春聯貼貼好!”我扔下一句話彎腰坐到小凳上陪小寶看故事書。
“燕子,快把那幾個盤子和碗洗一下。”有人在叫我,
“哎呀,大過年的,我是女人,不能貼春聯,更不能洗盤子洗碗呀,讓男人洗吧!”
嗯,就這樣,我的年三十就是在看故事書和吃東西中度過。
再到過年,也沒有人跟我說“女人不能貼春聯。”
事實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還有著特別多的讓人匪夷所思的說法,比如年初一不能煮生的食物吃,隻能吃提前準備的剩飯;比如年三十要給先人磕頭,有的女人是不能磕的;比如要弄上一條死魚一直擺在鍋裏一直到十五,擺到發臭......
過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中國情中國風中國文化中國的禮儀道德一直都在流傳需要發揚光大,精華的要承傳,落後的要改進,不論你用哪種方式過年,請科學理性對待,不要讓偏見和迷信破壞了這快樂的新年。
嘿嘿,今年我還是會貼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