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第一排左二為柳義君先生
柳義君先生是著名的楹聯學家,黃梅楹聯學會創始人,曾經擔任過湖北省楹聯學會副會長,被中國楹聯學會授予過“聯壇十老”。他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六年多了,但每當看到黃梅對聯事業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個人在對聯知識上的點滴進步,不得不想起這個亦師亦友、如兄如父的仁慈智慧的長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當時在財政部門工作,或由於柳老曾經在財政部門工作過,或由於我個人從小就喜歡對聯這種藝術形式,或由於他在黃梅楹聯學會創辦初期想爭取更多的支持,總之,我們之間忘年交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直到柳老去世,我們已經相交近二十年。
全國著名的楹聯書法家王慶新為本人撰寫
二十年裏,我從一個對聯藝術門外漢,到應邀擔任過二屆縣楹聯學會副主席。
二十年裏,我從一個不懂平仄韻律的初學者,到具有一定對聯創作知識的愛好者。
二十年裏,我從一名縣楹聯學會會員,逐步成長為全國楹聯學會會員。
二十年裏,我們曾經組織過一次紀念審計機關成立二十周年的全國征聯大賽,並結集出版了由時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親筆題名的《審苑聯花》。
雖然個人的力量無足掛齒,但這一切,無不滲透著柳老精心扶植的心血,成為了黃梅楹聯事業發展史上淡淡的一筆。
2005年柳老為本人創作的春聯
曾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全縣對聯大獎賽,把在小池公社財政所工作時創作的一副春聯:“廣辟財路財源茂盛盛世豐年齊發財,執行政策政通人和和衷共濟搞四化”投到大賽組委會後,居然給了一個鼓勵性的優勝獎,使我對對聯愛好度進一步攀升。自此,柳老發現這項主要為中老年人參與的文藝活動,居然有象我這樣的年輕人加入其中,於是,就經常積極動員和精心輔導,使我慢慢與對聯這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與柳老開始了漫長的忘年之交的友誼。
與柳老交往一段時間後,我逐步發現他作為一名城建局離休老幹部,兒女均已事業有成,政治上要位高德重,經濟上不愁吃穿,他憑著對對聯事業的熱愛,對這個無報酬且吃力難討好的民間社團事業,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
他在對聯學會成立初期,為了籌集學會運轉經費,一是不顧年邁體弱,勞累奔波,積極領導重視;二是不顧年長位尊,廣交朋友,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三是精益求精搞好業務工作,使黃梅對聯在全國享有榮譽地位,幹中求助。由於他不懈的努力,黃梅對聯事業蒸蒸日上,把黃梅建成了全國著名的“楹聯之鄉”。
為了增強學會的造血功能,減少對政府的依賴,開創社團組織自給的新路徑,柳老根據黃梅人喜歡在節慶日貼對聯的傳統習俗,先後組織興辦了文印部、對聯印刷廠等經濟實體,每年可創造一定的收入,彌補學會經費不足。
柳老擔任主編,在全國率先編印縣級會刊《聯苑》免費向全國各省市對聯愛好者發放。一年至少編印四期以上。
柳老非常重視在黃梅縣各中小學校裏廣泛開展對聯進校園活動,在他的重視下,許多中小學校建立了對聯教育基地,命名了一批又一批對聯學校,使對聯知識在廣大中小學校學生中生根開花。
柳老重視對聯進機關活動。他親自組織和參與了機關單位負責人相互點將答對活動,使全縣機關幹部職工積極參加“點將台”活動,既活躍了機關幹部風清氣正的生活,又讓人們增長了對聯知識。當年我作為審計機關的代表局長出了上聯:審計關乎國計,黨關心、民關注,廿二載曆盡艱辛,八餘萬火眼金睛,辨真偽,定是非,公正公平,無私無畏,掀起“審計風暴”,審!審!審!點名時任縣監察局局長汪朝暉對下聯,並同時向全縣聯友征對下聯。針對出句,監察局長答對:糾風當重官風,法當正,紀當正,卅三年不分晝夜,數千支鋼筋鐵骨,分廉貪,別善惡,立行立德,有勇有謀,高擎糾風旌旗糾!糾!糾!此項活動幾乎涵蓋了全縣所有機關單位,掀起了人們關注對聯的熱潮。
現如今黃梅縣楹聯學會的會員從當初的9人發展到現在的近兩千人,全縣16個鄉鎮,個個都成立了楹聯分會。1991年,黃梅縣被中國楹聯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楹聯之鄉”。1998年,全國第四次楹聯代表大會在黃梅召開。2005年4月,“中國黃梅國際楹聯文化節”將在黃梅成功舉辦。這期間我協助柳老以及學會其他同誌或向上爭取經費、或向內募集資金、或代他參加一些省內外對聯交流活動、或組織縣內對聯活動。
本來由於自己文筆不高,對聯知識匱乏,加之業務工作纏身,不能經常參加學會工作,我一直想辭去縣楹聯學會副主席的職務,但柳老極力挽留,並承諾隻要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讓我感動的是,每年春節期間,近八旬的柳老,騎著他那破舊的單車,迎著寒風,穿行在置辦春節物資的人流中,一家一戶地往每位副主席家裏送春節慰問物資,雖然慰問的物資不到一百元的價值,但讓我這個與他小兒子一般大小的小字輩,愧不敢當,收授不起。有這樣敬業精神的領導指揮,與這樣慈祥的長者共事,我沒有理由拒絕,更不敢懈怠他分配的工作。
在與柳老共事的日子裏,柳老除了關心我個人的工作生活外,還會經常應我的請求,每年為我個人親自創作春聯。2005年春節,柳老為了創作的春聯是:“迎春惜春應把青春抓手上,管事辦事須將國事注心頭”。既是勉勵也是鞭撻。有一次我新居落成,他為我創作賀聯:“江南好風景蓋梅城碧野藍天鑲綠柳人誇新福地,福地新霞光輝寶室明山秀水映瓊樓我戀好江南”。我擔任縣水產局長期間。組織了一次楹聯學會會員采風活動,柳老親自為位於楊柳湖漁場的黃梅青蝦養殖基地創作對聯:“楊柳湖邊觀楊柳,青蝦基地品青蝦”。從中不難看出柳老的文學功底和藝術造詣,同時也顯現出柳老對我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與幫助。
2010年11月26日,柳老因病永遠離開了心愛的對聯事業,當時我創作了一副挽聯:“如父如兄豈忍遽離傷肝膽,亦師亦友何懼永訣隔陰陽”。這副挽聯是我與柳老忘年交的真實寫照。
中國楹聯學會對柳老的評價以聯為證:十月風霜凋綠柳論立德立功立言斯人不朽;一生心力係黃梅數聯鄉聯集聯節盛業長存。
我非常珍惜與柳老的對聯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