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出上聯:
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都是湖
所接下聯:
黑醬油白醬油黑白醬油比非油。
東廊棚西廊棚東西廊棚皆是棚。
上天竺下天竺上下天竺皆為寺。
太湖美西湖美太湖西湖美勝美。
東洋行西洋行東西羊行不入行。
大白菜小白菜大小白菜尋常菜。
紅蘿卜白蘿卜紅白蘿卜燉一鍋。
東天目西天目東西天目皆非目。
彼一生此一生彼此一生都是生。
黑米粥白米粥黑白米粥皆是粥。
老皇帝小皇帝老小皇帝皆稱帝。
如果要論述對聯的話,那應該從對聯的創作(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等)、應用、欣賞的角度作全麵闡述,那是專家學者的事,非我一知半解所能及。這裏我想說及兩點,一是對聯簡說;二是校友對聯淺析。因為內容頭緒較多且雜亂,故用序號分標,並用說明文體例。這樣看起來或覺枯燥,但實用即可。
對聯簡說
何謂對聯
對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漢語言藝術形式,景區的亭台樓閣、名人故居、廟宇、店堂,到普通人家都會見到它的身影。上到古代皇帝,下到平頭百姓,都有創作、書寫對聯的,如:“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三羊開泰居宅地,一馬平川行道天”(“羊”通“陽”)。
特點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其主要特點是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種類
對聯按一定歸類方法,可分為許多種類。如喜聯、壽聯、挽聯;廳堂居室聯、廟宇聯、亭閣聯;裝飾聯、交際連、行業聯、雜聯(諧趣聯);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春聯”。從前,每當過年時,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上貼一副對聯,以慶來年;現在也有許多人家仍然繼承這一傳統。
內容
對聯的內容是根據不同的用途而創作或選定的。主要有寫景、寫意、寫情、寫事等。在合適的地方配掛相應內容的對聯。
字數
對聯的文字多少不一,有短聯,如兩字的濮院翔雲觀山門兩側“春和”“秋爽”(雖是橫排的,但也可稱之。推測可能是春秋時序的關係,“春和”排右,為上聯,“秋爽”排左,為下聯)。多字聯,如張靜江故居正廳翁同龢所寫的“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長聯,如昆明大觀樓長聯(216個字)“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
運用
因為對聯基本上具備字精少,意簡潔,適欣賞,讀省時的特點,所以,人們喜聞樂見,運用比較廣泛,這是指對聯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另外,在魏晉南北朝的駢儷文(四六文)中常可以見到華麗的對句。後一直延續。如唐·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當然,唐詩類的律詩作品中對句也多見。
聯之要素
我以為對聯一般要具備這麼幾點:
聯義規正
聯義具有較好的意義,這是聯之前提。如描寫優美景色的,讚美幸福生活的,揭示人生哲理的,針砭社會時弊的,希冀美好未來的等等。
意合氣順
聯者即有互相關係,既有此關係,那“意合氣順”應該為重要條件。聯之上下,意必合,氣必順。
合乎聯律
⑴上下聯字數相等,這一點比較好理解。斷句一致,指聯句較長,有幾個短句組成的,此聯句需用標點斷開,而且上聯幾字一斷,下聯也必須幾字一斷。
⑵同句平仄相合、上下聯平仄相對,音韻和諧。傳統習慣一般多為“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字仄聲,下聯末字平聲。
⑶字義、字形、詞性等字字對應。
⑷流水對上下聯義統一,一般不可倒置。
上下平衡
上下聯做到聯意輕重平衡,使上下聯內容匹配,對一幅好聯至關重要。切忌上下聯內容失衡。
總之,對聯為上下句,既為上下,必須相配!相配,配什麼?最主要當然是意思配、氣勢配,還需詞性配、平仄韻配,最好字形也配。當然還有其他條件的相配。另外,特殊的聯,如意隱、疊字、拆字、藏字等恕此不述。
例子淺析
聚桂文會微群出聯:
“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都是湖”
題意
出聯句題意簡一,表明了兩點,一是有南北兩個太湖,二是判斷認定兩個太湖都是“湖”。
結構
⑴出聯為多句式。斷句後應該為:“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都是湖。”
⑵用“XXX是X”判斷認定句式。
⑶多次出現同字。“湖”4次,“太”3次,“南”“北”各2次。
詞性
在此有必要先分析一下上聯詞性:“南(方位名詞)太(形容詞)湖(名詞)北(方位名詞)太湖南北太湖都(副詞)是(動詞,)湖”。其中除“是”字以外,其他字詞性較易認定,而“是”字在不同的語境中,其詞性變化多,容易出現不妥理解和處理。
想法
⑴從語言信息的意義角度講,出聯前後判斷認定題意過窄,意義顯小,可調整。
⑵出聯的“是”在這裏作動詞用,是判斷、認定前後事物同一性的,而不作形容詞用,故下聯不必一定要以形容詞的對應詞“非”來處理。
⑶如果出聯根據格聯要求,特定位置的字必“論”的話,那麼出聯與格聯存在著差異。若要成上聯,則前麵的多個字及韻需要調整。舉韻為例,出聯末字“湖”又為平聲,按照傳統聯律,以作下聯為妥。如在多字調整成與格聯相符時,再將末字“湖”改成仄聲。那麼,接聯按照工對要求接,就可顯得相對容易些。如韻改成“水”字,則信息量更大些。其一,對應前麵幾個“湖”字意,即生聯想,思維空間得以擴展;其二,有湖水漫漫意。這樣解決了聯律問題。
接聯
我們不管出聯與格聯的差異關係,假設出聯為格聯的一種變格,那麼,所接之聯,不從嚴格的工對角度來衡量,總體講一般都可取。
可讚
⑴詞性、字形上都對得較工
有“黑醬油白醬油黑白醬油比非油”“東廊棚西廊棚東西廊棚皆是棚”“東天目西天目東西天目皆非目”“彼一生此一生彼此一生都是生”“黑米粥白米粥黑白米粥皆是粥”“老皇帝小皇帝老小皇帝皆稱帝”。
⑵聯意、氣勢可取
有“東天目西天目東西天目皆非目”“上天竺下天竺上下天竺皆為寺”“太湖美西湖美太湖西湖美勝美”有東廊棚西廊棚東西廊棚皆是棚”“彼一生此一生彼此一生都是生”。
小結
“東天目西天目東西天目皆非目”無論從意合、詞性、字形、平衡、氣勢上當為較佳。
具體問題
⑴聯義欠合:“黑醬油白醬油黑白醬油比非油”“黑米粥白米粥黑白米粥皆是粥”“東洋行西洋行東西羊行不入行”“老皇帝小皇帝老小皇帝皆稱帝”。
⑵氣勢欠順“黑醬油白醬油黑白醬油比非油”“黑米粥白米粥黑白米粥皆是粥”“大白菜小白菜大小白菜尋常菜”。
⑶詞性未對:“太湖美西湖美太湖西湖美勝美”(第1、7兩個形容詞“太”字未能對上上聯兩個對應字的方位名詞“南”;第11、13兩個形容詞“美”,未對上上聯對應字副詞“都”和名詞“湖”);“大白菜小白菜大小白菜尋常菜”(第11、12字“尋常”未對上上聯對應的副詞“都”和動詞“是”);“紅蘿卜白蘿卜紅白蘿卜燉一鍋”。( 第11字動詞“燉”、第12字數詞“一”未能對上上聯對應的副詞“都”和動詞“是”;第13字名詞“鍋”雖能對上上聯對應字名詞“湖”,但字義和字形都未能對上本句前麵“卜”。)
⑷字形未對:“上天竺下天竺上下天竺皆為寺”(尾字“寺”字義雖能對上本句前麵的“上天竺”“下天竺”,但字形未能對上“竺”和上聯尾字“湖”);“東洋行西洋行東西羊行不入行”(第9字“羊”為誤鍵字,應為“洋”)
平仄
因為出聯為非正格,平仄在此不述。
綜合主要問題
1.聯意未能較好表達。因為這次微群對聯是臨時起興,上聯既定寫照基調,因此,內容顯單一淺顯,較難挖掘深意。
2.有些下聯氣勢不足,句意連貫不強;承接上聯,越寫表述的內容越狹窄,顯虎頭蛇尾狀。
3.工對不夠到位。字義、字形、詞性等方麵處理未能字字落實工對。
提供調整數聯
(句中平仄或未從嚴)
聯一:東天目西天目東西天目皆非目,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都是湖。
前詠山川,後歌大湖,讚自然風景
聯二:上天竺下天竺上下天竺都有寺,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皆無賊。
(詠寫落實宗教政策,各處寺廟恢複;南北太湖安寧,全無盜賊。)
聯三:東廊棚西廊棚東西廊棚存古建,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換新顏。
詠寫古鎮傳統民居建築和今日太湖美景
(五)對聯以上分析僅個人看法,看起來較枯燥,個人意見僅供交流。
未來思考
對聯創作一二
對聯要有較深的寓意,才能體現它的生命力和價值。如果隻強調形式,那麼就會留於“虛”的層麵。
對出聯句聯韻如均按古法,則可按《平水韻部》,然古今韻又有變,非作專門研究,似難。平仄、韻嚴格按律,今人欣賞者大都也鮮有推敲,不諳其意。如加之異、難字或典,在現代生活方式和節奏的社會裏,願讀者或更少。所以,我們現在一般提倡以普通話四聲歸類作為平仄定字的標準。若再能去繁存簡,使其在達意前提下,盡可能易讀易懂,則或有生存空間,但此非短時間和有限的人能辦到的,需要一個普及公認的階段。
關於詞與詞的聯想對聯句產生的影響。漢語言的魅力在於通過詞和詞、字和字的組合,產生意義上的落實和意境上的美感。正因為詞、字含義本身存在的某種內在聯係,所以,如果處理得當,在創作和欣賞中所產生的聯想會顯得更為明顯、深刻、廣泛。在此拿眼前的例子來說,如見“湖”我們自然會想到“水”,水的形態,水的特性,水的感性畫麵等等。一說到“上天竺”就會想到“寺廟”“進香”(因為人們平時習慣說去“上天竺”燒香,“上天竺”在這種語境中自然成了寺廟的代名詞,因此聯想油然而生。)。在創作中,如果能較好地利用這種聯想,會使聯句的內在聯係更加緊密。
聚桂文會作用和發展
“聚桂文會”為文化、尤其是地方文化的弘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愛好者積極參與,或寫,或看,收益多多,對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提高人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起到積極作用,功在千秋。有條件還可在寫、發詩文的同時,進行一些交流探討,以更好促進“聚桂文會”的傳承和發展。
濮院曆史悠久,有較深的文化底蘊,有許多可寫可頌的東西,隻要大家心懷家鄉,鍾情於我們眼前的人、事、景、物,以文會友,以文學文,以文係情,相信“聚桂文會”的未來一定美好!
【附】一
現在較為流行的平仄相諧規則是“馬蹄韻”規則。其基本規律是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跟近體詩(唐及以後的格律詩)平仄基本相同。如果完全符合 “平仄兩兩交替”的對聯稱“正格”,不全符的對聯稱“變格”。
細化粗淺分析一下出聯的詞性和平仄,及與正格的對比,為看起來方便,將出聯詞性列對應圖表。
1.出聯平仄:南太湖,北太湖,南北太湖都是湖。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2.上聯的一般平仄要求與格式
上聯的一般平仄要求是尾字韻為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兩兩交替,仄起平收式)
3.本出聯與一般格的平仄比較
出 聯: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一般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4.出聯之平仄韻與正格之差異
格聯第四字應為平聲,本聯實際用仄聲;
格聯第六字應為仄聲,本聯實際用平聲;
格聯第八字應為平聲,本聯實際用仄聲;
格聯第十字應為仄聲,本聯實際用平聲;
格聯末字應該用仄收,本聯實際用平收。
通過以上分析比較,可助對聯的修改和創作。
【附】二
濮院古橋之多、之美值得讚歎!其橋聯也值得欣賞,故在此選錄數聯,以共享:
濮院國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