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
——閑話西湖嶽飛墓聯
嶽飛墓通稱嶽墳,位於杭州市西湖邊棲霞嶺下,包括墓和廟。墓道兩側有石俑、石馬、石虎、石羊,墓是圓形封土,前有墓碑:“宋嶽鄂王墓”,旁邊是嶽飛之子嶽雲墓。墓牆兩邊秦檜、檜妻王氏、張俊、萬俟
四人鐵鑄跪像,他們是謀害嶽飛的千古罪人。
嶽飛墓和嶽廟的對聯很多,曆代名人多有題撰,尤以短聯為最好。清代鬆江人徐氏女的一副七字聯刻在嶽墓的墓闕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聯中為“青山”能“有幸埋忠骨”而欣慰;又為“無辜”的“白鐵”“鑄佞臣”而深感惋惜。作者歌頌嶽飛盡忠報國,痛斥秦檜一夥人殺害忠良,愛僧分明,聯語言短意深,被人們傳誦。
刻於墓道兩側的還有吳邁(1885—1936)的一副短聯: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於今判偽真。
吳邁先生是我國著名法律工作者,有一對火眼金睛,對正義與邪惡猶如水火一樣不相容,明辨是非,立場堅定,對嶽飛的詆毀與讚譽,是真是偽,到今天是愈來愈明白了。
乾隆進士,官至侍讀學士的秦澗泉(1715—1777),由於自已姓秦,來到墓前,想到殺害嶽飛父子的秦檜,羞愧難言,寫了一副七言聯祭祀嶽飛,得到人們的讚賞與同情。
人從宋後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同為乾隆進士,曆任兩廣、雲貴總督的才子阮元(1764—1849)模仿秦檜夫婦的口吻。為秦檜夫婦跪像寫了一副令人噴飯的諷刺聯:
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夫妻倆個互助責怪,互相謾罵,都不是好東西。聯語風趣幽默,別有特色。
清代著名散文家張岱(1597—1689)對民族英雄嶽飛頗為敬仰,以優美的的文筆寫了一聯:
拓地飲黃泉,厥誌當酬,尚見泥兵濕蔣廟;
呼天悲鐵像,此冤未雪,常聞石馬哭昭陵。
嶽飛壯誌未酬,深冤未雪,連墓前的“泥兵”與“石馬”都為之流淚不止,作者想象豐富,采取擬人的手法,便人讀了,更為之不平!
寫得最長的一副,就是曆任兵部右侍郎、尚書彭玉麟(1816—1890)撰寫的,上下聯六十字: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誌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門淒草碧,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億萬世奸臣賊婦,受幾多惡報陰誅。
聯語明白如話,嶽飛當年大破朱仙鎮,指日渡河,秦檜一日以十二道金牌召嶽飛撤軍,致使不能破敵,激起多少“誌士仁人”“悲歌泣血!”又怎麼不痛恨跪在嶽墳前的一雙頑鐵,四個奸臣惡婦呢?!
乾隆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的吳芳培為嶽王廟寫了一副名聯:
千秋冤獄莫須有;
百戰忠魂歸去來。
“莫須有”出自《宋史嶽飛傳》,韓世忠問秦檜嶽飛有何罪?秦答道:“莫須有”。韓即說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歸去來”引陶淵明《歸去來辭》的首句中三字。聯語從同情嶽飛落筆,現在昭雪了,呼喚身經百戰的嶽飛的忠魂快些歸來。作者為嶽飛招魂,對後人有極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