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情對:一種通過密集運用借對等手法,極力追求字、律等的對稱,同時極力追求詞、句等的不對稱的幽默類對聯形式。
2.羊角對:無情對的別名。前人根據常見無情對作品“主題不相關”、“意境相隔”的特點與“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詩境有相通之處,而形象地命名之。
3.借對:修辭中對仗一種,也稱為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一個字、詞有兩種以上的意義,在句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的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詞相對。
4.借義:又稱轉義。指甲義不工,借用乙義或丙義造成“工對假象”的手法。例:
樹已千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幹
“樹/果”按照普通對仗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但借用“果”的名詞義造成了“工對假象”。
5.借音:指甲義不工,借用讀音造成“工對假象”的手法。例:
廚人具雞黍
稚子摘楊梅(孟浩然《裴司士、員司戶見尋》)
“雞/楊”借用“楊”的讀音,讓讀者聯想到“羊”而覺其工。
6.直對:即以形音義的全麵對稱為目的的普通對仗,是人們創作普通對聯最常用的手法。
7.甲義:即字、詞在句子中的實際含義。如“羊腸小道/駝背高僧”,“道”的甲義是“道路”。
8.甲詞性:即字、詞在句子中的實際詞性。
9.乙義:即借義時“造成工對假象”的含義。如“羊腸小道/駝背高僧”,“道”的乙義是“道士”。
10.乙詞性:即借義時“造成工對假象”的含義所屬的詞性。
11.工對義:即兩個“小類工對”的字和詞,相同、相近、相反或相類的那組含義。如“花”和“果”:
花:a植物器官;b消耗(金錢等);c(顏色等)混雜的;d不專一的;e姓氏…
果:1植物器官;2結局;3、堅決、果敢;4、確實、的確;5、充實、飽足…
上下各5個明顯不同的含義,對仗時可能有25種組合。其中,“a1”“d3”和“b5”3種組合,是“工對義”。
12.不工義:即兩個“小類工對”的字和詞,除了“工對義”以外的那些含義組合。如上例中“花”和“果”的其他22種含義組合。
13.上轉:就是讓上比中的字、詞實現“轉義”。例:
千首古風吟子美
一身新月種丁香
“首/身”屬於上轉
14.下轉:就是讓下比中的字、詞實現“轉義”。例:
樹已千尋休縱斧
蕭何三策定安劉
“樹/蕭”屬於下轉
15.雙轉:就是讓上比、下比中對應位置的字或詞都轉義。例:
盛夏風光觀食日
單元水電表居中
“元/夏”、“中/日”都屬於雙轉。
16.異步:即上下比節奏點或停頓點不一致的情形。例:
舉國/關心/高考/熱
張家口/眼下/嚴寒
即為“異步”。
17.變詞性:指在轉義的同時,伴隨著詞性的變化。例:
好句何妨燈下草
高齡可辨霧中花(題眼鏡店聯)
“草”字由動詞義轉為名詞義。
18.沉澱:即創作時,將甲義、甲詞性落實到句子中的過程。
19.小類字:指與某一漢字含義相同、相近、相反或相類的漢字。如,“花”與“葉、果、實…風、雪、月…綠、雜、彩…費、耗、用…俏、專、色…”屬於小類。
20.小類工對:偶句中兩個對位的漢字,至少有一組含義相同、相近、相反或相類,即至少有一組“工對義”,即稱為“小類工對”。如,“花”和“葉”都有一個含義為“植物器官”,故屬於“小類工對”。即使這兩個字還有其他含義,隻要把它們安排到偶句的對應位置,也不影響“小類工對”這一結論。
21. 工值:判斷借對的字、詞工致度的一種賦值。通常為10分製。
22. 玉工:即小類工對。區別於石工、瓦工、泥工而言。
23. 石工:即大小類對,或略寬的對仗。如,“樹已千尋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幹”中之“樹/果”。
24. 瓦工:通常指大類對。如,“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中之“雨/山”和“浪/橋”。
25. 泥工:通常指一個大類與另一大類的小類相對,甚至更寬。等同於普通對之寬對。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中之“翼/通”。
26. 冷工:指造成工對假象的“乙義”比較冷僻,讀者不易悟出。如樹已千尋休縱斧,蕭何三策定安劉。“劉”的乙義為“一種兵器”。
27. 偏工:指某“玉工”字不在常見的選用範圍,屬於偏門。如,“書”可以對“筆、墨、紙、硯”為常態,若對“鎮”則顯偏。
28. 字的轉義:指“詞中的字”發生了借義情況。
29. 詞的轉義:指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含義,通過借用實現轉義。如“風光”“老舍”等詞,就有多個含義。
30. 蹉借:又稱借磋。即借對的同時交股對。例:
急雨淹茅舍
雲長走麥城
“急雨/雲長”即為蹉借。
31. 自借:即以借對的形式實現自對。例:
黃鶴先聲,白雲嗣響;
五羊開府,萬象更新。(時習之擬題廣東都督府1912年元旦門聯)
“五羊/萬象”即屬於自借。
32. 借對密度:指一副無情對中實現了借對的字詞占整個字數的比值。例:
細雨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實現借對的是“磚/石”“後死/先生”,故“借對密度”為3/7。
33. 借對深度:指轉義後“甲義”和“乙義”的反差造成的審美感覺的深和淺的程度。
34. 借對深度指數:反映“借對深度”的賦值。通常用1-5來賦值。如“皓月一盤耳,紅星二鍋頭”中的“耳”從虛詞轉義為實詞,反差很大,借對深度指數為5。
35. 雞肋指數:指由“石工”“瓦工”“泥工”,“冷工”“偏工”等帶來的“不理想指數”。通常用1-10來賦值。
36. 疊加效應:指無情對微弱的“借對深度”或“雞肋指數”累積起來,可以造成突出的好或差的效果。又稱積聚效應。
37. 讀者認同度:指某處借對不借助任何解釋讀者的理解和認可程度。
38. 字工義歧:指借對或異步後出現的詞語“字字工對”而“甲義不匹配(所謂匹配,即含義相同、相反、相對、相類)”的特征。
39. 倒吊:指無情對創作時,先有下比而謀上比的操作。
40. 變音轉調取義:即多音字在轉義時伴隨著讀音變化的情形。例:
半間茅舍浮雲裏
中斷參觀離貴州
“間、參、觀”三字均“變音轉調取義”。
41. 毛不掩皮:指“詞中的字”轉義了而“詞”依然屬於直對的情況。例:
黃連素
白加黑
“素”字轉義了,但兩個詞都屬於藥品名稱,含義相類,不屬於借對。
42. 隔山打牛:常指在判斷“小類”與否時,不依據“含義”來,而通過傳遞式比對來判斷的錯誤做法。如,“花”和“果”是一個小類;“果”和“因”是一個小類;不能由此認為“花”和“因”是一個小類。
43. 工拙參半:常用於指借對中部分字小類工對,部分字寬對的情況。普通對聯中的借對較常見。例:
才子重文章,憑他二賦八詩,都爭傳蘇東坡兩遊赤壁;
英雄造時勢,待我三年五載,必豔說湖南客小住黃州。(前人題二賦堂)
“蘇東坡/湖南客”的借對,前2字很工,後1字較寬,但整體還是很出彩。
44. 審美錯覺:常指在欣賞借對或無情對時,“乙義”的逗引導致讀者在審美上不由自主“誤以為很工”的錯覺。
45. 雅俗配:即無情對出句為雅句,對句為俗句的常見風格搭配方式。如,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
46. 神不散無情:有些密集借對而成的無情對,上下句保持著顯性或隱性相關,稱為神不散無情對。如“乃武歸天,斯文掃地”“欲吃新河鴨,須交陳海鵬”等。
47. 雅無情:即出句與對句都為雅句的無情對。如,樹已千尋休縱斧,蕭何三策定安劉。
48. 神不散雅無情:即出句與對句都為雅句,且上下句句意相關的無情對。如,對月吟須浮白醉,連天號角動黃昏。
49. 時事無情:指針對社會熱點而創作的無情對。如,“楊三已死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
50. 無情味:就是無情對作品“明顯的對稱”與“明顯的不對稱”的對立統一帶給讀者的審美感受。
51. 三維評判法:就是從“工致之美”“錯落之美”“和諧之美”三個維度來判斷無情對藝術水準的方法。“工致之美”主要評判工致度;“錯落之美”主要評判“借對深度指數”及疊加效應;“和諧之美”主要判斷整體效果。
52. 無情集句:以集句的形式創作的無情對。例:
花開疑乍富 [唐 韋莊]
白露下長安 [唐 劉駕]
“白露”對“花/開”;“長安”對“乍/富”皆為借對。
53. 無情鍾:以密集借對的方式創作的詩鍾作品。例:
[分詠]殘星·比幹
橫秋雁塞兩三點
去夏龍逄七百年(易順鼎《詩鍾說夢》)
“秋/夏”“雁塞/龍逄”為借對。
54. 羊角詩:用到兩處或兩處以上借對的格律詩。例:
五律 秋收
雲浮征雁過,天際抹餘暉。
日落枝頭重,風流幹部肥。
雞鳴田野鬧,牛逼土豪歸。
倉滿人何樂?賤糧徒鯁欷!
中間兩聯由“日落/風流”“枝頭/幹部”“雞鳴/牛逼”“田野/土豪”密集借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