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律通則》第四條規定:“上下聯句的語流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占一節;也可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異有同,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這即是說,楹聯節奏可以分為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語意節奏可以與聲律節奏有異有同。探索二者的異同關係,及其在楹聯創作中的應用,對於形成楹聯多樣形式,維護聲律協調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聲律節奏是楹聯創作用聲的基本規則,自成體係。七言對聯上批聲律節奏的基本平仄格式有三種,其餘都是它的變化。
A式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B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五言上聯,在七言句前減掉兩個音節即可,句式名稱不變。
語意節奏是對聯語言的字麵節奏,與聲律節奏相輔相成,又有節奏性差異。二者的一致性,形成楹聯聲韻抑揚頓挫的協調美,二者的差異性,則構成楹聯多樣性的句式結構,既有益創作,也表現楹聯多樣性的麵貌。
楹聯語意節奏與聲律節奏的關係主要表現為三種形態。
第一、語意節奏與聲律節奏完全一致。例如:
例1、樓台金碧將軍畫,水木清華仆射詩。【清】英和
例2、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清】顧光旭
例3、晚步村堤客心遠,水萍傍岸晨浮煙。【明】方孝孺
例1至例3,分別為A式句、B式句和特定格式,它們的語義節奏與聲律節奏完全一致。
第二、語意節奏與聲律節奏不一致,聲律不變。例如:
例4、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唐】崔顥
例5、春水/如船天上做,老年/花似霧中看。【唐】杜甫
例6、善念天天修/長福,貪心處處戒/消災。【今】姚春才
例7、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唐】高適
例8、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唐】白居易
例9、得好書/如結良友;行公道/似著真經。【今】姚春才
例4為四三句式,例5為二五句式,都是A式句;例6五二句式,例7為二二三句式,例8為三一三句式,都是B式句;例9是特定格式,三四句式。它們的語意節奏各不相同,而與聲律格式一致。
第三、語意節奏改變聲律節奏。例如:
1、杯羹/最珍慈竹筍,瓶水/自養山畺花。【清】陳撰
2、相賞有/鬆石閑意,自謂是/羲皇上人。【清】郭麐
3、有時自/竹間向坐,無事至/蘭若中遊。【清】包世臣
4、逍遙於/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間。【清】鄧如石
5、舊有掌故/重金石,君其歸來/在山岩。【清】陳希廉
6、左圖右史/如指掌,前古後今/成賞心。【清】洪亮吉
7、知人之難/九德貴,聞過則喜/百世師。【清】許乃釗
8、樓瞰湖光/撼晴碧,路遙雲水/咽暮煙。【清】鄧如石
9、壯士揮戟/虯龍舞,騷人醉吟/青鸞鳴。【清】汪琬
從聲律節奏來看,9副聯都有失替,6副失對。從語意節奏來看,例2、3、5、6、9節奏點失替,例2、3節奏點失對。
綜合語義節奏與聲律節關係的三種形態,二者相輔相成聲律協調的是主流,而不協調或者不夠協調的是非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寫對聯評對聯,沒有統一規則,靠的是心手相傳和公認,往往取決於經驗、喜好和名氣。古人流傳下來的對聯,不一定都是精品,也不一定都是成品。
《聯律通則》是楹聯文化發展史上第一個規範性文件,是楹聯創作、評審、鑒賞在格律方麵的依據。我們應該以《聯律通則》為指導,積極探索語義節奏與聲律節奏的關係,發揮其在楹聯創作中的作用,促進楹聯文化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