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看到這個欄目的名稱,大概已經開始在琢磨了,這是個怎樣的節目呢?這裏我想用拆詞法,一個詞一個詞地解釋給大家聽。聽完了,你也就會明白,我們這個節目將會帶給你怎樣一段奇妙、動人的旅程。
查看視頻:https://v.qq.com/x/page/o08724n98p7.html
對聯
首先,我們來說這個欄目的基本內容——『對聯』。
對聯是什麼呢?它是一種文學體裁。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學體裁有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等,對聯也是其一。當然了,對聯的身份是很有爭議的。我們說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文體哪一個拉出來,那都是大佬級別的存在,在中國古典文學版圖中那都是雄據一方的霸主。那麼對聯呢?在中國傳統文人看來,對聯不是那麼陽春白雪,不是那麼能登得了大雅之堂。比如,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梁啟超結過一個集句聯的冊子,名稱叫『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在他看來對聯就是個『小玩意兒』,是排遣愁苦的東西。所以在古典文學的國度裏,文人眼中的對聯充其量就是個平頭老百姓。
但在我看來,平頭老百姓的能量最是不可小覷的,平時他耕田織布,做工經商,搭建起最底層的社會架構;當時勢所趨,他未嚐不能登高一呼,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聯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在中國一切文學形式裏,對聯最典型地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最基本的哲學理念,以及一種最普遍的美學認知,即『相對』與『合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周易』,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對,合之為道。我們還記得道家的太極圖,就是一黑魚一白魚,黑魚白眼,白魚黑眼,既是黑白分明,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家文化也是紮根於這種哲學的,儒家的常與變、仁與智、君與臣等等,都是這種相對又互生的概念。
這種哲學理念與審美意識浸染到文學中,就是對偶的出現。我們的祖先最早的歌謠之一——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的『彈歌』,是這麼寫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首歌謠已經包含了對偶的元素,『飛土』、『逐肉』,『飛』對『逐』——動詞對動詞,『土』對『肉』——名詞對名詞。後來興起的種種文學體裁,無不包含對偶,最突出的例子如駢文,基本每一句話都是兩兩相對,比如咱們熟知的中學課文『滕王閣序』,起首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又如律詩中的頷聯、頸聯,即第二聯、第三聯,必須用對偶格式不可,比如杜甫的『登樓』第二聯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第三聯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以說,對偶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學的骨血成分。
對聯這種體裁,更是把對偶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也把『相對』與『合一』這種美學意趣體現到了極致。從『對聯』的構詞來看,『對』,即是相對,體現為對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對仗。對聯由上聯與下聯構成,在上下兩聯之間,這種對仗是全方位的,既包含文字的對仗,大體即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所說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也包含聲音的對仗,即『平』與『仄』相對;進一步來說,還包含語言節奏、結構甚至意義層麵的對仗。『聯』,即關聯、聯結,上聯與下聯之間需要有一定的聯係,統一於某個主題或某種意義之下。在接下來的節目裏,我會用各種對聯的例子,從各個角度向大家闡述對聯這些特質,相信越到節目的後麵,你越會感受到對聯的這種美感。
前麵跟大家講述的這一大段,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有點深奧、有點囉嗦,可能還是不太清楚對聯是什麼。那麼用直白點、粗糙點的話來說,對聯就是兩行詞性對稱、聲調對立、字數對等的文字。我希望大家先牢記這句話,這會是你欣賞整個節目的基石。
奇趣
其次,我們來說這個欄目的特色——『奇趣』。
前麵我們說到,對聯這種體裁在古典文學的國度裏就是個平頭老百姓。也正是由於對聯的這樣一種身份,它既不用像詩賦那樣的高門達官端著架子,一舉一動都要注意自己的儀表,也不用像詞那樣的深閨貴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隻能在相對狹小的空間裏活動;它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它可以是個野小子,頑皮謔浪、東跑西跳;也可以是個小市民,婚喪嫁娶、家長裏短;當然也可以是個文藝青年,陽春白雪、姿態不俗……對聯恰如一個萬花筒,可以攝取萬千氣象。
在這個欄目裏,我想要向大家引介對聯三個層次的『奇趣性』。
對聯的第一個層次的奇趣性,是它與文字本身結合所產生的趣味。我們知道,我們的漢字是一種方塊狀的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本身即包含著十分複雜精巧的筆畫結構;同時每一個漢字本身意義自足,一個漢字通常包含著多個麵向的意思;每一個漢字又各有其聲韻音調,可產生各種高低錯落的讀音。漢字的筆畫、意義、音韻等各種元素的排列組合,統一在對聯這種文學形式下,便產生了無數腦洞大開、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俗稱『機巧聯』。可以說,漢字博大精深的特質,在機巧聯中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
對聯的第二個層次的奇趣性,是它與世俗生活結合所產生的趣味。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群居動物,首先他要蓋房聚居。房子這種建築發展到後來具備了各種功能,如日常起居的住宅,辦公議事的衙署,休閑賞玩的園林,登臨遊覽的名勝,祭祀祖先神靈的祠廟等等,這就需要在這些建築大門或柱子上裝點對聯,來彰顯文化;其次人要與他人打交道,產生了婚事、壽事、喪事、開學、開業、節日等諸多交際場合,這就需要撰寫對聯來表達心意。這些場所的對聯我稱之為『民俗聯』,它體現了其與民間生活密切互動的實用性的一麵,民間生活的豐富多彩,廣大百姓的聰明機智,無不賦予了對聯鮮活靈動的魅力。
對聯的第三個層次的奇趣性,是它與心靈精神結合所產生的趣味。尼采說,『一切文學,餘唯愛以血書者』。對聯發展到『以血書』的境界,即自心靈、精神深處湧出時,即已進入真正的文學殿堂,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可比肩而立。它此時的趣味,是一種更為廣袤深邃的意趣;它以真為骨骼,以善為血肉,以美為靈魂,我稱之為『文學聯』。
可以說,這段即將展開的奇趣旅程,是一場曲徑通幽的尋覓,一程更比一程深。而我,希望能著陪伴你,最終抵達美的所在。
十分鍾
再次,我們來說這個欄目的長度——『十分鍾』。
我會把這段旅程按細小的主題進行切分,每個主題的講述大概在10分鍾左右;節目大概每個禮拜更新一個小主題。這樣,你可以在上班路上、在工作閑暇、在飯後睡前隨時聽上一小段,希望能幫助你按摩大腦、放鬆心情、增長談資、擴充愛好。如果能讓你有所觸動、有所收獲、甚至有所蛻變,那將是這個節目莫大之善了。
說
最後,我們來說這個欄目的形式——『說』。
這個節目,基本是以口頭講述為主,與大家分享關於對聯的點點滴滴,當然間或也會山南海北地扯些閑篇,幫助大家從更多角度了解對聯。
對聯這種文體,由於它慣常都是懸掛張貼於建築物上,供人直接看,因此有人認為對聯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我看來,對聯既是一種『視覺藝術』,也是一種『聽覺藝術』,因為對聯也是需要講平仄的。因此大家在聽講的過程中,或者更能直接地感受到對聯的那種音韻美。不過大體看來,對聯的視覺效果的比例是大於其聽覺效果的比例的,例如對聯的對仗特點,直接看文字的衝擊力才是最強的。接下來的節目裏,大家可以配合欄目視頻文字來聽講,如此兩美兼收,才能最深切地體會到其中的亮點、妙處。
此外,在節目裏,我也會嚐試出一些聯句,讓大家一起來對,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十分鍾奇趣對聯說』這個欄目的概覽了。第一期節目將在下周同一天播出,我們來講諧音對聯。歡迎收看本欄目,與我一起走進對聯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