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創作贈聯的寫作方法和實例講解(一)

贈聯的寫作方法和實例講解(一)

2018-10-24 22:56:14趙秀敏飛絮陶然居 0條評論

贈聯:是用來贈送給他人的對聯形式的文字。是朋友同好之間互相饋贈的禮物。


      雖然許多對聯都帶有某種題贈性質,但這裏所說的題贈聯,僅限於人際關係交往(或向往)的題贈之作,不包括挽聯與賀聯之類。其內容一般帶有某種讚頌、祝願、勸勉性質。從對聯的運用情況來看,題贈聯不失為一大種類。


       我們主要來講寫贈聯如何構思:首先寫贈聯一定要切被贈者,就是在哪裏和被贈者相聯係?如何下筆?如何延伸?如何收尾?要把思路打開,做到眼前不拘束,文字自然清新,吐露深厚的感情,才能不落俗套。


一、    從與朋友相交的情誼寫起,從兩人淵源來寫贈聯。首要言情,非情深意重而不能贈,非真情實感而不能贈。

薛慰農贈江小鬆聯:

少角藝,老論文,客裏追隨,把盞各驚雙鬢雪;
我擁氈,君聽鼓,閑中慰藉,扶筇同看六朝山。

簡注:

1、薛時雨: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晚清著名詞家之一,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去官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惜芳書院等,門生甚眾。

2、角藝:較量才能或武藝。
3、筇: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4、慰藉:著意安慰、撫慰。

        這一聯全在以情運筆,起筆從少時寫至老時,可見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字字有來處。哪怕遠在異鄉的時候也互相追隨,至“各驚雙鬢雪”之句,真令人歎服,自然而然的寫出的語句卻動人心魄,情真意切。再看對仗“客裏/閑中”、“雙鬢雪/六朝山”皆工整精致。“少角藝,老論文”的句中自對,又同時兼顧與下聯“我擁氈,君聽鼓”相對,這種方法值得借鑒,句中自對同時兼顧和下聯對仗的方法值得學習。

       另外一定要注意到這一聯中,“少角藝、老論文”,這短短兩個三字句之間的時間跨度,這其中暗含多少未知的故事?從少至老,這種概括的寫法,把漫長的歲月濃縮於兩句之間,也值得我們學習。


江湘嵐贈浙江舊同寅周叔謙聯:

同是宦遊人,孤麓梅花泥雪印;
應知故鄉事,野亭芳草夕陽橋。

簡注:

1、江湘嵐:字峰青,江峰青:(約1865~1933),近代社會活動家。清末江西婺源人,他不僅僅為官較開明,有政聲。而且他的對聯作品現在有仍有非常多的佳作在流傳。

2、同是宦遊人: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3、泥雪印:鴻泥雪爪的印痕,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

4、應知故鄉事:王維的《雜詩三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上下聯第一分句都是出自詩中,起以兩個人同是在客裏做官,從回憶往事的點滴著筆。“孤麓梅花”切當年同在浙江做官的地點,是指杭州孤山腳下。後分句“孤麓梅花泥雪印”寫景羅列的方法類似於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雖然都是普通的景物,但因為兩人共同經曆之處,所以筆下亦有情。

        下聯以分別時候懷念故鄉的感情寫起,相見又相別,古人寫“亭“多是用來喻意送別,野外荒亭,芳草青青,夕陽西下,一切景語,皆是情語,其中盡顯依依不舍之意,真摯感人。


二、用具體事例或者典故來寫贈聯,一定要切,從典故中人的生平事跡、愛好、誌趣,能與被贈者聯係起來,找到共同之處。

左宗棠贈陶澍返鄉: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簡注:

1、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雲,號雲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經世派 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禦史,曾先後調任幾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年),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並設義倉以救荒年。

2、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 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來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一生經曆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複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曆史事件。

3、廿載:陶澍出山做官已二十年。

4、家山:家鄉。

 5、大江:語出謝脁《夜發新林至京邑贈送西府同僚》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6、八州:指全中國,我國自古有九州之稱,自京畿而言,則為八州。

9、翹首:抬頭而望,形容盼望殷切。
  1837年[道光十七年]兩江總督陶澍閱兵江西,順道回鄉[湖南省安化]省墓,途經醴陵。縣令借淥江書院做陶下榻之所,並請左宗棠撰楹聯以頌之。時左主講該書院,對陶整頓漕運、興修水利、改革鹽政等政績頗為崇敬,於是便應命寫了此聯。這副對聯既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景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引為得意的一段經曆“1835年12月道光帝在皇宮14次召見陶澍,並親筆為其幼年讀書的“印心石屋”題匾。陶認為此事是“曠代之榮”。“春殿語從容”可以理解為皇帝見陶時語態從容可親,亦可以理解為陶對皇帝的詢問對答從容。

         陶澍看到這副對聯後,極為欣賞。詢問知為左宗棠所作,即請約見,“一見目為奇才,縱古論今,為留一宿。” “從容、日夜”這種對仗方法古人常用,是句中自對,如果你留心可以在清聯及民國聯中找到許多這樣的例子。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左宗堂赴京應考落第,返程時專門繞道金陵拜訪陶澍。陶澍也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動提議將他唯一的兒子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兩家聯姻。


袁枚贈金陵太守謝鍠:

太守風清,江左依然迎謝傅;
先生來晚,山中久已臥袁安。

簡注:

1、袁枚(1716-1797),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2、謝傅: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謝尚的從弟。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多次拒絕朝廷辟命。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

3、袁安: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東漢大臣,少承家學,被舉為孝廉,任陰平縣長、任城縣令,任用屬下極嚴,使得官民對其既害怕又敬愛。漢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職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此聯起讚太守為官清正廉明,更以謝安來比喻被贈者,把古來這麼有名望的人物拉來做陪襯,是對新太守的誇讚。一切其姓,另外又表示對謝新任太守的歡迎和期望。下聯則說到袁枚自己歸隱金陵的事,同樣以是一個和袁枚同姓的曆史名人,除此之外他又和袁枚有什麼共同之處呢?袁安曾任楚郡太守、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職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袁枚同樣在乾隆四年至乾隆十四年為官十年後歸隱,也是為官政勤政頗有名聲。以袁安自比,同時把寫聯人和被贈者身份抬高,平起平坐,雖然有誇讚,但是不能有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嫌疑。


三、從被贈者的職業,平時所作所為來入手寫贈聯。

林則徐在河工時,贈河丞張姓聯:

乘槎直到牽牛渚
載筆同遊放鶴亭——林則徐贈張姓河丞聯

簡注:

1、槎:木筏

2、牽牛渚:靈槎,典故名,典出晉·張華《博物誌》卷十。亦作“ 靈查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誌,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餘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雲:“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

3、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所建,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為好友。山人養了兩隻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 

     這聯就是切河丞的職業,河丞是主管河道水利的官員。這一聯切地切姓,人鹹歎其工妙。用靈槎典故為張華著,放鶴為彭城張天驥,兩皆切其張姓,所以妙不可言。另聯中“牛、鶴”小類詞語對仗極工,令人歎服。可見聯不見得要寫多長,短短七字聯,一樣可以精彩。



何紹基贈楊季鸞聯:

要甚麼功名,一個太學生,能使公卿推國士;

亦無多著作,兩卷春星閣,長留宇宙作詩人。

(也有說作者是陶澍)

簡注:

1、國士:是指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2、楊季鸞 清代著名詩人,字紫卿,監生,禦賜“孝廉方正”,湖南省寧遠縣平田村人,生於嘉慶四年已未年(公元1799年),卒於鹹豐六年丙辰年(公元1856年),享年57周歲。著有《春星閣詩鈔》詩兩本。楊身無功名,但卻是名重晚清的詩人,楊季鸞19歲開始全國遊曆,武昌登臨黃鶴樓時詩興大發:“豈徒黃鶴乘雲去,不見崔郎與謫仙。今古登臨同悵望,後先憑吊一茫然。但聞江上數聲笛,吹落梅花何處邊。我欲飛觴盡高興,醉呼明月照晴川。” 楊季鸞28歲時到達北京,詩壇名家吳嵩梁看到了他的《黃鶴樓》詩後讚歎其作“與太白最近”,楊遂有詩聲日重,成為道光鹹豐年間全國詩壇名家,與何紹基、魏源(字默深)等詩酒唱酬。

      這一聯是從楊為著名詩人寫起。寫他無意於功名,卻讓世上的王公貴族、官員們所推崇為國中最優秀的人物,從他人的推崇和評價,間接來說明楊季鸞的出眾。下聯從詩文著作到詩人的結論,說他的著作可以令其人不朽,長傳世上。這樣的評價,對於一個文人來說,是很令人欣慰的。


曾國藩贈劉養素聯:

組練三千朝踏浪;

貔貅十萬夜觀書。

簡注:

1、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從1852年組建湘軍,1854年湘軍大舉鎮壓太平天國,至1864年其弟曾國荃攻下天京,10年的時間,都在和太平軍對抗。

 2、劉養素:江西人,喜談兵,晚清時期江西著名士紳,是南昌團練組織“江軍”創建人,因在抗擊太平軍的戰役中軍功卓著,被清廷賞“花圖薩大巴圖魯”稱號,勇武稱為江西第一。

3、組練:形容裝備精良的軍隊。語本左傳.襄公三年:“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後引申指精銳的部隊。

4、貔貅: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

    這一聯就是切劉從事團練,練兵的事來下筆。朝踏浪是說帶領精銳部隊,在訓練水軍。下聯意在說劉養素,雖統兵一方,但是本質上還是個讀書人,意在讚其文武雙全,是難得的人才。“組練三千、貔貅十萬”讓這一贈聯頗具龍虎氣,這和所贈人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劉養素在抗擊太平軍戰鬥中的出色功跡,所以曾國藩才以如此筆墨寫此人。


四、從住所、景物、季節等寫起,同時要寄予美好的祝願。

梁山舟贈陶篁村聯,今懸西湖漪園:

高士門庭雲亦懶
荷花世界夢俱香

簡注:

1、梁山舟(1723-1825),字元穎,號山舟,又自署不翁、新吾長翁,大學士梁詩正之子。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書法家。

2、陶篁村:陶元藻[清](1716~1801),字龍溪,號篁村,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為清代著名學者,擅詩詞,時稱“會稽才子”。不久歸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鷗莊,專事著述。

      起以“高士門庭”可以想見陶元藻的品性,切其雖為貢生而未做官。因詩久負盛譽,最後歸隱西湖的事來寫起,這一聯出眾之處在於“雲亦懶”三字,用此三字來形容“高士門庭”,浮雲閑臥,全無車馬世塵,一句便教境界全開。下起切景,因住於西湖畔是以用了“荷花世界”四字,荷花本就無垢無塵、清淨之花,住在荷花世界中,讓人心中頓生清涼,有荷香入夢,樂在其中。若說如閑雲野鶴一般自由,還是常人會想到的,此聯出人意料之處在於以“雲之懶”來喻“高士”,新穎可讀。


         吳恭亨《對聯話》裏有個對聯故事,說是有一位名叫周鐵梅的畫家,工聯擅畫,曾自擬兩聯。

周鐵梅自題聯:

數幅石蘭稱著作;

一庭花木似兒孫。

        蓋鐵梅能畫喜詩,庭羅花木點綴,年過五十而無嗣,故有花木似兒孫之句。今再相見,則公取妾生子女,聞而著其事。這一聯的上聯就是以庭中景物寫起,下聯不僅切景,還切作者年過五十而無子嗣這一件事。寫花木似兒孫,極其親切。

鐵梅生子後又自題聯:

書經水毀留兒讀;

花到秋開為女簪。

      書經過水浸被破壞了,雖然不再那麼完美,作者依然愛若珍寶,留給兒孫來讀。“花到秋開”來比喻作者老來得子的欣喜。平常語言道出慈父和藹之心,故而可稱佳作。撇開故事不說,此兩聯皆可見作者性情。真性情之人寫詩寫聯都是把物當人一般,滿懷愛意。後見一些風景之作,有“青山羅列似兒孫”等,還有“竹孫”之說,更有林和靖的“梅妻鶴子”之說,若不是對梅花的至愛,林又怎麼能寫出“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之妙句。隻有對兒女發自內心深處的寵愛,才會有這樣的發於內心之聯作。


和上一聯相似的,還有以下一個:

《增廣賢文》之三百五十六:

貧不賣書留子讀,

老猶栽竹與人看。

    這句賢文的意思是:再貧窮也不賣書,留給子孫讀,年老之後還要栽竹子,留給別人看。這句賢文啟迪我們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保持晚節,傳遞正能量。文人雅士給予竹子以虛心、高潔、堅韌的寓意象征。“老猶栽竹與人看”是激勵人們保持美好晚節,以身作則,影響後人,為世界留下一道亮麗風景。

        竹子在中國的古代有豐富的象征意義,我們的古人,有無窮的智慧,竹子中空 象征:謙虛、竹子有勁節象征有氣節、剛直不阿。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樣,自己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

        清人洪亮吉《北江詩話》:“怪可醫,俗不可醫,澀可醫,滑不可醫。”詩寫得古怪可以慢慢改好,寫得俗了卻是無藥可救;詩寫得不流暢可以改好,但寫熟滑則無藥可醫。說流於“俗”和“滑”的,皆“不善學者之失也”。黃賓虹則說:“凡病可醫,唯俗病難醫,醫治有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遊曆廣,則眼界明,胸襟擴,俗病或可去也。”


五、聯中應深有勸勉,或者是表現被贈者個性,屬於寫實類楹聯。

 趙秀敏贈山東劉忠乾:

未困於藩,未泯於眾,知我輩猶多硬骨;
常行乎義,常振乎聲,謂其人不屑時文。

     劉忠乾此人在論壇時常出現,他個性鮮明,不流俗,不從眾,是論壇裏的一個很特別的人物,所以寫的時候就多從個性這裏入手。寫他不入藩籬,不作繭自縛,能特立獨行這種品格。起句的兩句自對,及用“硬骨”來總結他的個性,最後的“不屑時文”來寫他有些憤世嫉俗,更用“知我輩”這三個字,把作者、被贈者、讀者距離拉近,一下有了共同點。也就是說這個人他不是孤立的,他和我們一樣,寫出了文人特有的風骨,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歡這一聯的原因。


趙秀敏贈寒天兄長:
天不矜高,是以無形容萬物;
行多揚善,嚐能處靜讓三分。

     聯中這個“高”,其實是有雙解的,一說他網名中的“天”高,另一個是實際生活中,他是我所認識的對聯界中身高最高的人,因為他是目前我所知道寫聯的人裏,身高最高的!這也是他本人的最大特點,因為高,而特別突出。上聯寫“天”,下聯寫他這個人的性格,好靜,不喜太熱鬧,但凡有什麼爭執的事,他總會選擇退避三舍,此聯也是從這兩點入手。



五、從寫個人愛好、職業入手,切人切事。

趙秀敏贈杜撰:
瘦石情懷猶未改,幸能山水千程,重逢知己;
平生心事本無多,搜得詩書萬卷,盡著狂名。

       這一聯,寫後我寫了一個短文,一起發來給大家看。聯後有文:吾友杜撰,與吾歲相仿,喜詩詞、愛古卷、家多藏奇書,每聞詩詞及詩話相關典籍,必盡力搜羅。與吾早年相識於瘦石寒泉映月對聯聊天室,後又輾轉於聯都、中楹、書劍論壇幾度重逢。其對句極工雅,無不盡意,吾每羨之。曾試寫新詩,讀來亦有詞家風味。我瘦石素多才子,杜撰亦有辯才。嚐與諸友笑論,欲刻章一枚,曰:“過手即有”,凡讀過之書一並蓋之,以解欲藏未得之癢,群中諸友俱相視大笑!其愛書若此,實乃一絕!又言及另一老友,做手工時每具一章,曰:“無中生有”其字圓潤可愛。眾皆再笑,謂其更上一層,無不歎服。

     因為這個朋友他愛書成癡,所以聯中寫到,“搜得詩書萬卷,盡著狂名”這個朋友於我在幾個論壇相逢,幾次曆經幾年後的重逢,兩人都是很開心。所以上聯從此事寫,下聯寫他喜歡藏書,隻此兩事,道盡我於朋友之間的淵源,這也是切事的一種寫法。


趙秀敏贈王漢泉老師:
門容弟子三千眾;
筆孕春雷第一聲。

     王老師有個書法私塾,平素書法造詣極高,又一向樂於助人,上聯“弟子三千”是說孔子弟子三千,來借指他同樣教書育人,又有希望他廣收門徒、傳其衣缽的意思。下聯是希望他和所教的孩子們,能用手中的筆,再開氣象,引導春風。為他寫贈聯時,正值要過春節,也是希望有春的氣息融入,所以有時間方麵的考慮。寫贈聯時切事、切人、切時間,這些方法,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也會交叉運用。


七、嵌名聯:關於嵌名聯,不得不說的事,嵌名聯不可濫用。

       現在有些人寫聯初期,遇到一個人也喜歡詩聯,立刻說我寫個聯送你吧!這也無可厚非,在我們平時熟識的朋友,互相嵌名贈聯都是很隨意的。對於前輩、至親,最好還是不用嵌名的贈聯,因為失之莊重,會淪為笑談。

     古人有名諱之說:名諱是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一種語言現象。遇到君主或尊長者時,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書寫的時候也不能使用這些字,於是隻能用改字、改音或減少字的筆劃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稱避名諱。做兒女和晚輩的,是不可以直呼長輩至親的名字,這是基本的禮貌。馬援《誡兄子嚴敦書》:“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這裏說的就是不可以隨意說父母的名。

        所以嵌名聯是不可以被濫用的,這一點甘肅王家安在《挽聯實不宜嵌名》中也有詳細的論述:“在到晚清民國時期,贈予妓女嵌名聯成為一種“時尚”。 從目前傳世對聯來看,上至曾國藩、李鴻章這樣的達官顯貴,下至市井文人,都有此類聯作。”

      我認為例如婚聯、同輩慶生聯、以及題贈聯中,嵌名也未嚐不可,目前也得到了較多寫聯人的認可。挽聯和贈前輩、贈尊敬的人是不宜用嵌名的。


從聯書中錄出以下兩個贈妓嵌名聯,以供大家品讀。

沈衛贈妓銀珠聯:

銀燭高燒,隻恐夜深花睡去;

珠簾半卷,似曾相識燕歸來。

銀燭高燒:出自清代顧太清的《玉燭新·白海棠》“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

隻恐夜深花睡去:蘇軾《海棠》“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珠簾半卷:宋陸遊的《夜遊宮·宴罷珠簾半卷》“宴罷珠簾半卷。畫簷外、蠟香人散。”

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用上下聯首字來嵌名“銀珠”,最妙在於全用都集詩句來完成,上聯寫人如寫花,下聯寫重逢之喜悅。


清末揚州文士曹雨人,與一個秦淮叫小金的妓女相好,贈以聯雲:

小樓一夜雨;

金粉六朝人。

這個聯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短短五字聯,起首嵌“小金”,結尾嵌“雨人”,把兩個人的名字都十分自然妥帖的嵌進了聯中。上聯化用“小樓一夜聽春雨”,下聯則扣小金所在的秦淮,南京素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稱。

未完,待續!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實例方法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