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創作對聯多分句句腳的平仄安排(二)

對聯多分句句腳的平仄安排(二)

2017-03-08 22:08:10芝罘區楹聯家協會聯韻沁芳 0條評論

(4)分節粘接式,把長聯按聯意的表達分成若幹“節”,每節短至一句,長至四句。節內各句腳一般為:一句平仄皆可,二句則一平一仄,三句則兩仄一平或兩平一仄,四句則按“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節與節之間相粘,即上一節最後的句腳與下一節第一個句腳同聲調。此規則出自民國蔡東藩《中國傳統聯對作法》:“至若增長聯對,以七句、八句、九句、十句成聯者,或分三節、四節、五節,大致可以類推,不再引證。總之,聯對愈長,節數愈多。每節自一句起,至四句止,上節末句煞腳字音為平聲,則下節起句之煞腳字音仍應用平聲,其用仄聲亦如之。惟出聯結束句,總應用仄聲字煞腳;對聯結束句,總應用平聲字煞腳:此固聯對之通例也。”

當長聯嚴格按四句為一節時,此格式與“平仄雙交替式”等價,嚴格以兩句為一節時,則能產生“平仄單交替”和“平仄雙交替”兩種效果。在每節句數參差不一時,此方式句腳平仄安排看似無規律,但因句腳平仄安排與聯意密切配合,其合理性反倒比以上三種規範的格式為優。此方式分長短不一的“節”來論平仄,似源於詞和曲;各節之間的粘接則源於律詩和駢文。如:

鍾雲舫題成都望江樓崇麗閣聯
幾層樓獨撐東麵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撒些綺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好風細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

劃斷的地方,就是一個意節。“聯聖”鍾雲舫此聯單邊各二十個分句,就是采取分節粘接式,把長聯按聯意的表達分成七 “節”,以上聯為例,每節短至兩句,長至四句,每節兩句的句腳或為平仄,或為仄平;三句的句腳為平平仄;四句的句腳為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

對於超長聯而言,分節粘接式比“馬蹄韻”更有優勢,其誦讀效果更為流暢一些。

上述四種用得較多的句腳平仄安排格式,有的人在對聯創作中並不完全拘泥,而是根據聯意和語氣的需要,任意安排句腳平仄。個人認為,隻要表意清楚,邏輯緊密,氣脈通暢,轉換流利,應該是可以的。這也是句腳有定式又無定法的一種客觀反映。但還是要注意一點,即盡量避免多分句句腳全仄全平,或尾句之前一句的句腳仄平相同。這種句腳的平仄安排,曾經被陸偉廉先生形象地比喻為“打豬婆鼾”。意即讀起來非常難聽。如:

雨疏殘酒,應是綠肥紅瘦;
風驟繁花,不知雲白天藍。

兩分句句腳全仄全平。

概而言之,對聯聲律的重點,一是盡量作到句中詞語之間和分句與分句之間句腳字的“平仄交替”,二是嚴格遵守上下聯音節、意節處“平仄對立”的要求,這其中以句尾字最為重要,分句句腳字次之,句內平仄再次之。上下聯對應之句尾、句腳、句內節奏點的平仄相對,應該嚴格遵守,而句內節奏點、句腳的平仄交替則可以有條件地適當放寬。

當然,上述說法隻是就高層次的自由創作而言,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對於平仄的要求都宜從嚴:

一、對於初學者而言,聲律的要求無疑應該取法乎嚴,前期受到的桎錮越多,最後得到的自由也會越大。

二、在參與各種社會征聯和楹聯競賽活動時,尤要注意平仄的嚴整,因為對於水平參差不齊的評委來說,內容的高下隻是個見仁見智的軟指標,而平仄方麵的任何從寬都可能會被認為是“出律”的“硬傷”,而被排斥在獲獎作品之外,甚至可能初選就被直接淘汰掉。

三、為莊重或嚴肅的場合撰寫對聯時,對於聲律的要求要盡量從嚴,以與總體氣氛相統一。

四、聯語明顯為詩句即律句風格的語言以及受贈人有特別要求時。也即是律句從嚴,散句從寬。

在對聯創作中,有許多因為修辭的需要而舍棄平仄嚴整的情況,這是因為修辭所能產生的藝術效果極其直觀,遠遠大於平仄聲調的嚴整所發揮的作用。例如“反複”句式可放寬平仄。為了表情達意,往往連續或間隔使用同一詞語或句子,便放寬了對平仄的要求。如民國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聯:

不可說,不可說;
如其仁,如其仁。

此聯為短語的連續反複,造成上聯全仄下聯全平。

再如“排比”句多不拘平仄。排比須由三相構成,常造成失替失對。如杭州嶽飛廟聯:

涪王兄弟,蘄王夫婦,鄂王父子,聚河嶽精靈,僅留半壁;
兩字君恩,四字母訓,五字兵法,灑英雄涕淚,莫複中原。

再如“頂針”句式可不拘平仄,如諷刺聯: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泥幹水盡;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縣,縣刮民,民窮國危。

聯語中含同字自對句式有時也不得不放寬平仄。如劉師亮賀金子如結婚嵌名聯: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
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還有的技巧聯、諧趣聯,一般隻求巧趣,可不拘平仄,如:

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
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平仄多分句句腳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