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亭與古道
例聯:2014年吉林省中考試題
長亭外揮手別知己;(出句)
古道邊傷心憶故人。(參考答案)
作為高考出題,很明確地把握了“長亭”作一個特定地名的隱含意義:“別”。在古代,離別路上的亭,常是話別的場所,因此久而久之,“長亭”自然就承載了離別的含義,這種離別大多指陸地之別。而下聯的參考答案也是較好地把握了“古道”,這個特定地名的隱含意義:“憶”,因為“古道”,即前人走過的路,這是一條離別的路,是目送“知己”遠去的路,因此,在意象中,自然就有了傷感,容易勾起送行人的回憶。如果說“憶故人”,何處不可?我們改在“廣場邊”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入聯後,因為沒有了“古道邊”特定的隱含意義,就顯得有點滑稽。全聯意謂長亭一別,知己已去,何時歸來?望古道,隻能傷心憶故人。類似的使人產生離愁的特定地名的意象詞還有“西窗”“西樓”“小樓”“秋池”等。
(2)陽關
例聯:佚名《忻州雁門關》
莫愁前路無知己;
西出陽關多故人。
陽關,最初表示古代地名,為溝通西域的要道。唐王維在《渭城曲》中有千古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由於唐人把王維《渭城曲》翻入樂曲,稱為《陽關三疊》或者《陽關曲》,簡稱《陽關》,成為送別歌。於是,“陽關”逐漸成為離別送行的代稱,如白居易《對酒》:“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一聲。”
(3)南浦與北梁
例聯:謝眺《鼓吹曲•送遠曲》(摘句)
北梁辭歡宴;
南浦送佳人。
南浦,水邊送別之所。“南浦”或直言“別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常見的空間意象。特別是到了唐宋,“南浦”在唐詩宋詞中的普遍使用,就這樣,一代一代的詩人承襲了這一手法,將離愁別緒的情懷,不斷添加到“南浦”這一意象上。“北梁”常與“南浦”對舉,因此,“北梁”這一意象跟“南浦”一樣,也常用以指送別之地,也染有濃濃的惜別之情。
(4)關山。指遙遠的地方、他鄉,多用以表現懷鄉、思人。
例聯:朱慶文《思鄉》(詩聯)
關山曙色催寒近;
故裏春風染草青。
全聯表達了一種思鄉情懷,“關山”指遙遠的他鄉。上聯寫外鄉已近天寒,而故鄉卻還是“春風染草青”,這既是指“故裏”在江南,也借指聯家離開家鄉的時節。因為離鄉時是春天,在聯家的記憶中,故鄉仍然是“春風染草青”。聯語表現了對故鄉一種美好的思念。“關山”還常與“月”連用,更增加了思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