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從龍先生簡介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華詩詞學會原顧問、河南詩詞學會原終身榮譽會長,河南文史研究館館員林從龍先生,於2019年7月24日8時在鄭州病逝。享年 92 歲。
林從龍,字夫子,號馭雲齋主,1927年12月27日出生於湖南寧鄉。是中華詩詞學會的早期創建者、當代詩詞複興的積極推動者,是《中華詩詞》雜誌的主要創辦者、原副主編。先後擔任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顧問。
林從龍先生還是河南詩詞學會的主要創建者,《中州詩詞》的主要創辦者,主持編輯部工作長達20多年。先後擔任河南詩詞學會的秘書長、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終身榮譽會長,直接組織並長期領導了河南詩詞學會的各項工作,對全省詩詞事業的複興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出版有《林從龍詩文集》《林從龍詩詞選》《林從龍楹聯選》等著作,編著有《當代詩詞點評》《元好問和他的詩》《古今名聯選評》等。
挽聯(上)
唯中嶽乃拄中天,思當年草創吟壇,於聯於詩,居功至偉;
是雅人自生雅識,憶數度拜聆高議,論德論藝,受益良多。
——北京 劉太品
鏤玉裁冰,鑄幾多白雪陽春,聲譽長存天上下;
滋蘭樹蕙,培若許夭桃穠李,師模遠貫地西東。
——河南鄭州 何廣才
誌守詩壇,雲水流風揚國學;
名重海內,丹青妙筆賦民情。
——湖南長沙 趙焱森
詩壇一麵旗,於吾心不倒;
藝海千重浪,步君韻而來。
——河北曲陽 邢偉川
國旗幟,省社團,掌舵勵行,詩路重興風雅頌;
厚養修,早開拓,領軍顧問,騷人共仰泰衡嵩。
——天津南開 王家祥
鹿鳴杯初承獎掖,天驤賽再獲提攜,白雪長懷,私淑廿年蒙雨露;
白馬湖始睹風儀,社科聯複趨晉謁,中州遙奠,哀思千裏哭先生。
——湖南漣源 蔣昌典
濮上觀花,丹水觀魚,三千裏中州布道無雙客;
華箋在案,湘音在耳,四十年詩國傳燈第一人。
——河南安陽 閆震
論談回耳邊,卻聞鶴去,怎從林下尋詩蕊;
思念盈河畔,難阻龍歸,何向韻叢聽雅聲。
——河南三門峽 張項學
中州六月,昨天大暑今日大寒,先生去矣;
溈水一翁,陽世文儒仙間文曲,後學仰之。
——湖南嶽陽 蔡遠鳴
詩壇泰鬥,文史專家,數十年拈韻飛章,鼓蕩國風膺盛譽;
絳帳先生,雅和宿老,忽一瞬騎鯨駕鶴,痛驚後學賦悲情。
――河南三門峽 王西川
10
難忘教誨,感匆匆歲月,尤憶瀏陽河畔傳經,石霜寺內聽禪,秘授之情成一夢;
不盡悲傷,望疊疊山巒,長歎函穀關中掩卷,嵩嶽雲邊落淚,深愁此際痛千秋。
——湖南瀏陽 賴明漢
懷念湧波濤,熏名潤耳多年,國粹弘揚真泰鬥;
踐行崇榜樣,善舉歸心百態,民風和煦演從容。
——河北石家莊 高鳳瑞
噩耗忽傳,詩界同悲,雲暗旗垂失泰鬥;
先生雖去,湘音難忘,儒風才氣憶吟翁。
——河南三門峽 郭新華
巨擘今丟,文史出宏名,德業長存陪日月;
英才猶在,詩詞成大雅,音容永駐伴中原。
——黑龍江哈爾濱 宋捍東
黃河悲赤子;
衡嶽悼詩翁。
——河南三門峽 王立州
當代文星,駕鶴騰雲追李杜;
神州學界,含悲灑淚挽詩聯。
——廣東廣州 劉迪文
椽筆賦詩,經年講學,壽登耄耋亦身心不歇;
文壇折柱,道友哭公,魂化雲煙而德範長存。
——山東煙台 吳立新
賦客奇才,一路領軍昭後世;
詩壇泰鬥,千家含淚悼先生。
——雲南鎮雄 陳 鑫
文光北鬥,詩風聯韻揚國粹;
星隕中原,德範學高勵後人。
——陝西渭南 曾正社
詩界聯壇旗半降;
湘山豫水酒三尊。
——湖南 張建軍
20
詩壇琢玉,墨海揚帆,收獲終身榮譽;
妙筆傳情,華章播愛,釀成萬縷馨香。
——河北承德 陳玉如
詩苑沉星,嶽麓含悲,千古華章哭泰鬥;
文壇隕將,黃河湧淚,九旬美範悼仙翁。
—— 黑龍江蘭西 劉奎禮
焚香再拜,思嵩山腳下,湘水岸邊,曾同諸子談音律;
駕鶴一遊,問金穀園中,玉門關外,誰與先生論仄平。
——甘肅蘭州 牛牧之
念誼念情,文友流千滴淚;
思才思德,詩壇綻萬枝花。
——黑龍江雙鴨山 孫福奎
中原悲泰鬥;
詩國悼先賢。
——河南扶溝 周明揚
一支挽曲傳,三伏熱浪襲人逝;
六月流星落,九秩鴻儒駕鶴歸。
——河南三門峽 王長城
文界起悲風,七月星沉失泰鬥;
中州傳痛樂,滿天雨泣悼詩翁。
——吉林扶餘 孫汝瑛
從湖南入河南,曆發起而崛起,驚駕鶴仙班,原是同子美和詩,青蓮對酒;
仰德厚兼藝厚,師研精繼銳精,勵開來文命,必將映五洲托日,四海騰龍。
——湖南華容 羅先祥
文友哀歌,擎旗巨手情中去;
聯壇痛悼,弄對才郎夢裏回。
——黑龍江哈爾濱 王波
一枝巨柏折,哭平仄界中失泰鬥;
九秩賢翁去,悼家國人裏損柁椽。(新聲)
——黑龍江大慶 金光瑜
30
著作等身,榮譽終身,大德流芳開大局;
詩詞接力,複興活力,中華拓跡奮中州。
——江西贛州 朱華茂
藝幟舉中原,百尺樓頭詩譽世;
文星隕酷暑,九龍堂上月寒樽。
注,九龍堂為林姓名堂號,典出戰國時林皋。
——湖南嶽陽 謝雄宇
虎躍龍騰,中原常誦馭雲者;
寒來暑往,詩界難留駕鶴仙。
——江蘇泗洪 倪少坤
憶別自花城,大名常向詩書讀;
此行歸佛土,龍步長隨碧海行。
——廣東 孫幼明
不忍離別,草木失聲哭泰鬥;
常銘教悔,詩聯采玉送賢良。
——河南扶溝 李軍法
聯壇灑淚;
盛夏生寒。
——湖南株洲 蘭英貴
從龍入鬥牛,文星歸位;
駕鶴馭雲海,佛地來賓。
——江西吉州 胡煥芳
熱血沃中原,詩花不敗;
疾風知勁草,泰嶽殊榮。
——湖南汨羅 李自強
嵩嶽悲風,詩壇哀泰鬥;
湘江泣雨,聯界悼先生。
——廣東珠海 石光明
享年九十,著作萬千,倏爾乘龍仙界去;
唁電迭飛,高徒紛至,愴然跪地槨旁悲。
——河南太康 張識
40
詩苑尋茅,林公終止步;
騷壇折筆,淚雨頓傾盆。
注:去年,林老送大作《詩苑尋芳》給其同鄉李邁群老,李老轉贈於我。
——湖南株洲 潘民華
詩山鋪路,林立路成,欣慰先生乘鶴去;
聯海擎燈,塔傾燈暗,悲嗟後學望龍歸。
——甘肅定西 陳寶林
文苑奇才,今朝魄去,淚雨淒淒吟月落;
詩壇泰鬥,何日魂歸,悲風陣陣歎星沉。
——湖南沅陵 顏學生
痛憶黃浦裁詩,世博騰龍,海上一輪明月在;
夢驚號天泣血,瑤林別鶴,河南六月唁函飛。
注:上聯化引林從龍先生“題上海世博會”原玉:“海上一輪明月在。”
----上海閔行 曾宜華
舉藝旗,點中州,四海騷壇謳泰鬥;
垂典範,歸湘楚,九天樂土遇詩仙。
——浙江溫嶺 肖草
詩壇泰鬥,喚龍虎風雲,鶴駕仙歸、嗟之何急;
翰苑庠生,憶崢嶸歲月,情綿淚湧、挽矣猶悲!
——湖南桃江 劉未零
涕淚滂沱哭夫子;
文章憂樂酹先生。
——山東青島 喬緒濤
德藝先師雖駕鶴;
詩聯後輩再接龍。
——河南三門峽 石安輝
歎矣詩壇將隕,回首平生,吟眸豁處江山點;
痛哉伏日月殘,挽歌一曲,鶴駕歸時天地悲。
——遼寧朝陽 孫芸香
齋主馭雲,黃河湘水幾多淚;
耋翁駕鶴,詩界詞林少一龍。
——天津河北 吳金城敬挽
50
學貫詩壇,數十載耕耘,望重中原夫子者;
心悲伏暑,三千篇詠唱,才傾四海故鄉人。
——湖南長沙 彭大慶敬挽
泰鬥名高,詩行有道能傳我;
先生韻厚,吟界無龍可問誰?
——江蘇南京 楊學軍敬挽
詩壇悲泰鬥;
雨淚哭先生。
——河南三門峽 王鐵勞
中州詩界馭雲仙,離魂駕鶴,嵩山俯首哭夫子;
華夏文壇擎幟手,折筆從龍,翰苑悲聲送耋翁。
——天津南開 王東兵
一生偉績凝神望;
千副挽聯和淚書。
——河北邯鄲 耿戰浩
馭雲齋主到仙班,詩苑墜星,滾滾黃河波濤怒;
駕鶴仙翁歸靈界,文壇折桂,泱泱湘地山水悲。
——河南 馬開民
詩星遽殞中州,夫子辭塵黃鶴去;
姓氏永昭華夏,盧溝流韻白雲飛。
——湖南冷水江市 楊桂芳
豫湘永別真儒,悲溽暑逝波,名山頹景;
千百相隨泰鬥,惜詩生悵望,聯跌深沉。
——湖南嶽陽 李發建
文曲星歸,衡嶽中州悲李杜;
詩壇將隕,蓬萊上界迓神仙。
——湖南洪江 蔣誌良
詩林星暗文心永;
天國龍歸騷體從。
——湖南冷水江 潘潤初
60
興觀群怨,怨天總讓崇功老;
嘯詠林詩,詩伯今能厚德安。
——湖濱武漢 潘東之
時臨暑熱,歲至耄耊,噩聞遽降哀夫子;
名噪韻壇,學堪辰鬥,吟廈自今少棟才。
——河南三門峽 李進才
騷壇泰鬥,情懷永駐風雲上;
史學鴻儒,詩卷長留天地間。
——湖南長沙 馬如剛
陽光一世,著述一生,付梓豫湘,詩壇巨擘遊仙去;
風雨滿程,經倫滿腹,激揚文史,文苑鴻儒駕鶴歸。
——湖南長沙 遊克卿
翠竹風摧,魄魂輝日月;
文壇星隕,肝膽映河山。
——江西泰和 羅善德
哀悼知音裁賦去;
緬懷益友和詩來。
——青海 付貴寧
肝膽一生,熱血拋詩苑;
雪霜六月,暑天冷客心。
――山東德州 楊金香
攜屈子健毫,從湖南舉足河南,用數冊文章酬毅魄;
鋪洛陽貴紙,在冀北躬身硯北,以畢生心血鑄詩魂。
注:冀北,指人才薈萃之所。硯北,從事著作。
――湖南臨湘 田興隆
龍歸滄海,詩詞泰鬥魂牽中嶽;
鶴落靈山,文苑精英夢斷大河。
――山東臨清 於應克
寧漣接壤,文脈同根,詩鄉創建追麟趾;
湘豫齊哀,悲聲異口,聯苑緬懷仰鳳毛。
――湖南漣源 戴光宗
70
鶴落西山,文史儒風飄大地;
魂歸湘豫,詩聯雅韻駐人間。
――天津河西 武立金
壽享九旬,留下一囊玉;
魂歸七月,隻餘無限悲。
――江西井岡山 黃國輝
一念執著,詩詞璀璨耀中州,尊長馭雲去;
滿腔感觸,才氣磅礴衝北鬥,先生駕鶴遊。
――山東臨清 崔道達
詩壇泰鬥隨雲去;
聖地從龍駕鶴歸。
――山東臨清 王振忠
詩壇痛失馭雲手;
仙界急招對韻人。
――江西都昌 徐光祖
陝州灑淚別夫子;
詩友含悲悼故人。
――黑龍江哈爾濱 李彥民
叢篁齊奏開新例;
龍閣低吟問上蒼。
――湖南婁底 李林儒
龍馭烏雲,湘江飄淚雨;
詩離齋主,豫地唱悲歌。
――黑龍江蘭西 趙式立
商都驚噩耗,文星永落,青天無淚亦傾聲,群彥含悲懷巨匠;
詩界仰鴻儒,玉韻長留,賢士高才惜駕鶴,萬民痛悼送鳶公。
――湖南臨武 肖德飛
傾情國粹,半世樂耕耘,揮毫濡墨,著作等身,幸甚兮!新時翰苑蔚春來,由茲賞景多風雅;
疊翠詩林,一生欣詠賦,秉德弘仁,甘霖溢韻,悲乎哉!今日文君乘鶴去,從此尋章少錦囊。
――廣西桂林 黃雲光
80
文史詩詞可作千秋式範;
才學德藝堪稱一代宗師。
――寧夏彭陽 徐天喜
馭主離世,一卷詩文銘博士;
從龍在天,雙聯對韻悼先生。
――內蒙古集寧 祁國雷
無改鄉音,九軼楚湘遊子意;
不離豫土,半生河洛苦吟翁。
――河南三門峽 郭永和
駕鶴馭雲,豫史辭書長掩卷;
騰龍乘霧,國風聖手痛關門。
――寧夏西吉 劉明輝
澗肅林寒 ,痛失文壇泰鬥;
鶴歸龍隱, 何尋人世楷模。
――江蘇如東 周再均
中華痛失詩詞泰鬥;
大地悲歌文史精英,
――江西遂川 劉複琳
文壇失泰鬥,名留萬古;
眷屬送親人,淚灑今朝。
――寧夏西吉 伏潤軍
詞壇泰鬥,馭雲駕鶴仙遊,詩界含悲遠送;
文史大家,乘霧從龍野隱,墨林掩泣長銘。
――寧夏西吉 尤屹峰
河洛風摧,馭雲龍去中伏冷;
詩聯情寄,著作芳留大地歌。
――河南內鄉 劉洪敏
育桂培蘭,林老嘔心揚國粹;
辭塵駕鶴,聯朋揮淚頌忠魂。
――湖南長沙 周天錄
90
遙望南天,心隨泰鬥乘風去;
淚灑大地,詩祭大師邀友來。
――山東臨清 楊學印
祖酒臨風,傷心彈素淚;
觀公馭鶴,古豫淡詩星。
――山東臨清 劉英強
攜筆走來,一代宗師留雅韻;
馭雲歸去,滿天暑氣慟悲聲。
――湖北武漢 李家橋
詞友詩朋齊垂淚,和湘江並泣;
民情世韻共悲聲,與嵩嶽同欽。
――河南濟源 張傑安
馭雲駕鶴,隕落文星失泰鬥;
乘霧從龍,驚傳筆史悼仙才。
――寧夏西吉 王國軍
巨星隕落詩國黯;
藝苑辛勤世上銘。
――廣東東莞 胡宗能
身離文案,暫作休息,匆匆駕鶴乘雲去;
心夢家鄉,常思創作,脈脈吟詩捧卷來。
――黑龍江肇源 宋 臣
浩氣貫山川,文星光萬裏;
丹心昭日月,泰鬥照千秋。
――山東臨清 呂運祥
德重壽高,忍情隨鶴駕;
意長才厚,遺範伴龍遊。
――黑龍江蘭西 薑 嶽
詩風香一生,墨灑豫湘昭日月;
韻雨泣無盡,文收寰宇漫星辰。
――黑龍江蘭西 薑維東
100
一世詩壇為大馭;
千秋國學有芳名。
――寧夏西吉 胥永紅
藝苑留名,縱聲聲雅律飛珠玉;
人寰撒手,攜縷縷香風入宇天。
――湖南華容 江美琴
撒播唐風宋雨,心聲浩蕩,平生豫地筆耕不輟;
追思厚德寬仁,淚眼婆娑,一夜聯壇頓首難眠。
――寧夏彭陽 張誌新
詩苑同聲悲大雅;
楹壇有淚悼知音。
――天津河西 郭來俊
泰鬥凝輝,藝苑天空騰紫氣;
詩星謝世,吟壇屋宇漫悲聲。
――河南濟源 王興平
月白風清,斯人己去;
品高詩雅,遺韻長留。
――湖北隨州 周澤潤
悲歌一曲振中嶽;
精卷萬篇譽九州。
――黑龍江肇源 韓耀海
學富出從龍,詩吟天上;
才高牽倚馬,星隕人間。
——台灣 李星漢
大師乘鶴歸,聯壇整宿雲遮月;
哀慟伴悲來,文苑滿庭雪打身。
――山東臨清 馬魯華
星落中原,文苑折兵馳閬苑;
寒生盛夏,後人灑淚挽先人。
―― 黑龍江肇源 林國斌
110
淚灑中州,騷壇泰鬥英靈千古;
芳流藝苑,文墨宗師鶴夢萬春。
――山東淄博 劉璐昌
林翁遠去,留下詩詞傳萬代;
師德長存,堪稱表率感千秋。
――湖南懷化 易延鳳
德厚詩風留雅韻;
楹壇文苑悼先賢。
―― 河南濟源 呂明鑒
絳帳虛開,大師馭鶴扶風去;
文星隕落,泰鬥仙班和韻來。
――湖北江陵 李達章
師骨已安,詩風正勁;
詩花雖落,師品永存。
――河北曲陽 邢金成
詩界低頭思泰鬥;
聯壇泣淚挽精英。
――寧夏彭陽 陳誌斌
德高學富,詩壇泰鬥垂千古;
儒雅風流,翰墨文星上九霄。
――山東臨清 高延華
詩詞翹楚乘風仙去;
文史大家駕鶴雲歸。
――山東臨清 羅誌勇
詩詞泰鬥昇仙境;
文史魁星負盛名。
――天津河東 徐斌恒
泣淚文壇思巨匠;
致哀翰墨憶從龍。
――河南鄲城 李新紅
120
長河迎落日,山水相依觀鶴舞;
大海起驚濤,風雲際會聽龍吟。
――河南三門峽 李永清
大地風悲,淚灑詩壇哀泰鬥;
中州月暗,魂歸故裏挽先生。
――廣東高州 羅 輝
騷林泰鬥馭雲去;
聯界哀聲隨淚來。
――陝西禮泉 孫民孝
詩星寄鶴滿天暗;
文苑披喪遍地哀。
――廣東揭陽 鄭創釗
一代宗師藏秀骨;
千秋泰鬥納清名。
――江西餘幹 施前進
九天垂淚,痛哭詩壇泰鬥;
大地悲風,緬懷夫子勳功。
――河南新鄉 李昱君
文豪已作瑤池客;
雅韻仍陶藝苑人。
――海南儋州 梁光
詩詞泰鬥音容宛在;
聯韻大家貢獻長存。
――山東臨清 宋洪賓
詩壇夫子成名去;
翰墨長河永世流。
――青海西寧 黨升元
齋主馭雲去,詩壇失泰鬥;
先生駕鶴歸,聯苑悼精英。(新韻)
――山東臨清 董占國
灑淚追思泰鬥,魂牽文史;
含悲痛悼宗師,夢斷聯壇。
――寧夏西吉 胡蓮花
130
終生揚國粹;
永世在詩壇。
——山西運城 廉宗頗
傳薪火三千,譽泰鬥盛名,哭先生何止湘江嵩嶽;
享春秋九秩,成詩詞正果,登上界再吟朗月仙葩。
——河南三門峽 方留聚
132
編後話:2019年7月24日20時,驚悉詩詞泰鬥林從龍先生仙逝,我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中華楹聯、對聯天地、大河楹聯微信群停止一切活動,緊急征集挽聯,不到24小時共收到挽聯近300副,還有的師友通過不同途徑把挽聯轉交給編者。挽聯中包含對林老的深深敬意和林老弘揚傳統文化的卓越貢獻,除極個別嚴重失律、不能達意的挽聯外,放寬要求將絕大部分挽聯予以收錄刊發,盡可能讓更多的師友表達對林老的敬意。需要指出的是泰鬥即泰山北鬥,應為並列結構,不少師友作並列結構來對,類似這些作品作為寬對保留,敬請大家以後注意為是。由於挽聯數量較多,分兩批刊發。暫時未能刊發的,敬請作者包涵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