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聯題端午,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它猶如蘊含豐富的礦藏,看你怎樣開掘。有寫祛病防疫,祈求平安的;有寫紀念屈原,讚頌愛國的;有寫競賽龍舟,拚搏奮進的……佳作多多,頗值咀嚼。
曹光蘭
因人成節氣,氣節誨人心,人間從此多高士;
惟楚擅風流,流風嗟楚些,楚地如斯尚古賢。
此聯頗具機巧,且古韻濃鬱。上聯中“因人成節氣”,凝重而帶自豪地寫出一般認為是屈原成就了端午節、詩人節,其流風所及,因偶像的力量,“尚古賢”而“多高士”。
另外,“節氣”與“氣節”、“風流”與“流風”的巧妙回環往複,加之“人”與“楚”的多次反複,營就一種波環浪疊、一詠三歎的效果。又用了“楚些”(範成大在《公安渡江》詩中有句“伴愁多楚些,吟病獨吳音”)這種楚地方言俚音詞,如編鍾之音,有遺響千古之效。
李錦鬆
蒲劍護門驅佞鬼;
艾鞭催馬覓忠魂。
此聯用比喻寫端午風俗,而蘊藉頗深。菖蒲草,像“驅佞鬼”的利劍,且“佞鬼”,不單指當年的奸佞小人。“艾鞭”,艾蒿,確如馬鞭,一個“覓”字,寫出了後人對三閭大夫對愛國愛民殉道者的追懷。端午節,一般說“劃槳”,如避開“催馬”字詞,似可模糊一點,可考慮用“助力”之類代之?
王明清
千載頌離騷,看詩成鼻祖,粽吊忠魂,競渡龍舟追國夢;
九州懷屈子,欣節記先賢,天扶正氣,長存毅魄壯中華。
此聯古今鏈接,意象闊大。上聯尾句“競渡龍舟追國夢”,把賽龍舟升華了,成了“聯眼”,劃龍舟不單單是紀念屈原,成為體育競技項目之一,而是在“追國夢”。
下聯中“天扶正氣”,呼喚正氣正能量的回歸,點醒那些沉湎於名利享樂或隨波逐流者。“壯中華”三字,響鼓重槌,結語有力。善用領字“看”與“欣”。僅“毅魄”與“忠魂”,義似較近。
雷誌勇
江湖當汨水,怕屈子魂孤,萬槳千舟興此日;
蒲艾作懷王,示龍人義憤,八方百姓刈流年。
此聯思維求異,敢於創新。上聯寫“怕屈子孤獨”,不重複人皆知曉的拋五色粽子於江中,讓魚鱉不齧傷屈大夫之類傳說掌故,而提一新說。下聯竟把蒲艾比作親佞遠賢的草類楚懷王,讓“八方百姓”去“刈”,用古時楚人好巫式的方式去泄“義憤”,不失為獨辟蹊徑。
羅春安
粽葉包千古;
龍舟競九歌。
此聯簡潔爽勁,頗有氣勢。“包千古”,窄而薄的粽葉包糯米之類尚可,何以“包千古”?僅此三字,已勝讚語萬千。下聯也不見甚弱,“九歌”,是屈原一組重要的詩章,寫戰寫祭,寫神寫人,幽思玄渺,寄寓良深。“龍舟”何以“競九歌”?看來,龍舟在天地宇宙之間衝波擊浪穿雲破霧,與《九歌》競相奮飛吧。
張新階
龍舟托起詩人節;
香粽催肥楚韻天。
此聯亦不落窠臼,出語求新。寫龍舟,不寫它快速與爭先,偏寫它承載曆史之重,“托起詩人節”,就避開人雲亦雲了。下聯寫“香粽”,不寫其形美香甜等,居然說它“催肥楚韻天”,“肥”字俗中有雅,有廓大氣象,因為這個動詞所支配的賓語是“楚韻天”。天已夠大了,小小粽子能“催肥”它,個中意蘊,自然豐厚。
優秀作品
胡友法
蘆葉飄香.艾旗招百福;
龍舟逐水.蒲劍斬千邪。
宋良澤
禮樂誠能安楚客;
離騷愧不滅秦軍。
曾凡浩
水浪掀開,長龍奮進形姿展;
龍舟奮進,勇士團結力量強。
蕭文厚
艾葉吐芳,香盈四海除邪毒;
龍舟搏浪,氣吞八荒緬故人。
尹登雲
仗劍問天,何以忠言不信;
舍身取義,愴然家國將亡。
吳丕中
讀史吟騷崇正則;
思魂憑吊寄龍舟。
劉世益
龍舟施號九歌曲;
糯粽祭原一片心。
李德才
四海五湖,龍舟競渡追屈子;
千家萬戶,粽子溢香現詩魂。
王書文
峨冠難頂九天墜;
博帶長牽萬闋飛。
馬 華
萬古離騷光熠熠,
千秋汨水浪滔滔。
王良鬆
倚天詠誌,千秋離賦豪情在;
把酒吟詩,萬古九歌壯誌存。
成協湘
百計興邦,屢諫國君遭固拒;
千家祭聖,俱包角粽願親嚐。
陳寶初
詩有離騷人有節;
舟無蘭槳水無魂。
薛維平
解毒袪邪,萬戶艾蒿菖蒲雄黃酒;
思賢逐夢,百川戰鼓龍舟赤色旗。
鄧成龍
同日月爭輝,風騷能啟唐時彥;
似江河不廢,忠義何慚宋直臣。
胡孫文
青壯一心,中流擊水賽龍舟,欣迎佳節;
城鄉萬戶,端午居家包粽子,誠祭先賢。
周聖忠
掛艾貼符,戶戶祈天尋慰藉;
滅瘟防疫,人人接種保平安 。
向 章
龍舟滿載忠魂怨;
蘭槳長留故國情。
王金玉
每過端陽,戶戶懸菖驅穢氣;
漸臻化境,家家品粽憶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