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句: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參評對句:285
入選最佳:5
本期評委:文武
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杖履遲遲情不移【西貝】
簡評: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名詩人餘光中先生仙逝時我曾撰聯一副表示哀悼之情:出句:90歲耄耋深情,一心隻係鄉愁路;對句:68年風雨阻隔,兩岸長吟遊子詩。他身前所創作的《鄉愁》感動過無數的國人,尤其是最後二段: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曾經令多少遊子們肝腸寸斷。而且他還創作了另外一首詩《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把一個遊子的情感,描寫的淋漓盡致。台灣的席慕蓉也寫過一首《鄉愁》的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即使是杖履遲遲人已老去,但那份鄉愁卻永不老去。對句深情雅切意清而言深。佳對!
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烽火連連夢不成【Rain】
簡評:出句的“家山”即故鄉之意,“杳杳”即遙遠、渺茫之意。千裏之外的客子不僅無法回到遙遠的故鄉,而且家書也難以寄出。看到這個對句馬上會想到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連”足以說明戰爭已持續多年,作者飽受戰亂困擾,與家人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自己也書信難寄,在如此辛酸、期盼中,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寢食難安,“夢不成”自是情理之中。對句切題切景,以景繪情,感情表達真摯,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佳對!
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春水溟溟雁未歸【愚木】
簡評:出句寫深情,那種急切的渴盼,卻又無能為力的無奈。字字讀來令人揪心。對句的高妙之處就是不再寫情,因為出句的情已經渲染的夠了,如果對句還接著寫情,就得與之意境相合,或升華出句的情,或從細節部分去進一步為這份情推波助瀾,否則容易流於套路和平常,出力不討好。寫景而又與出句的情相關聯,算是另辟蹊徑而不落窠臼,既在不動聲色中烘托了情之切切,又能給人以幽遠綿邈之思,令思緒和情感在這個景中沉溺而發酵,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心生波瀾。所謂的“雁未歸”,看似對又一個季節輪回的感慨,其實就是對家山思念的又一年的傷懷。通常這種情形多選擇秋景,而對句偏偏選擇春景,秋景多肅殺之氣容易讓人觸景生情,傷悲與傷痛會成倍的疊加起來。而春天恰好相反,春和景明,詩意盎然,多令人心曠神怡,在這樣的景色中,一切都會變得輕盈起來,連哀傷與傷痛也會大打折扣。誠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晏殊一般,隻有惆悵之感,沒有哀傷之情。對句繪景寄情,平穩含蓄。佳對!
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鬢發蒼蒼帶漸寬【清風明月】
簡評:對句以“鬢發蒼蒼”切入,不禁讓人讓到餘光中老先生寫的《鄉愁》,故鄉遙遙,書信難寄,但是一生割不斷的牽掛和鄉愁始終伴隨自己,直到鬢發蒼蒼。思鄉之情不僅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更有蘇軾“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客居在外羈旅思鄉的感傷情懷,在不斷思念親人而憔悴消瘦,當人“帶漸寬”也在情理之中。對句造語優美,感情淒美哀婉,佳對!
家山杳杳書難寄【西貝】
字淚斑斑句未成【老墨】
簡評:看到此對句眼前出現一幅老淚縱橫,淚水浸濕書信,淚跡斑斑的畫麵。出句是說“書難寄”,對句順承出句之意,用遞進關係進一步說明“書難寄”不僅僅是因為故鄉遙遠,也許還有曾經的屢屢書難寄,以及還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之意,具體到對句中就是“欲寫淚先流”導致了“句未成”的結果。此對句畫麵感較強,承接自然合理。美中不足和值得商榷的是“字淚”一詞有生造之嫌,算是瑕不掩瑜之作。
下期出句:窺豹管中真慧眼【象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