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樹梅(1791—1875),字雪樵,號省齋,甘肅通渭雞鎮鄉牛坡村人 (據說此地原屬秦安,後劃歸通渭所轄)。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曆任四川省雅安、隆昌、彰明知縣,資州、茂州直隸州知州,寧遠知府等職。《清史稿•牛樹梅傳》稱他為“臨民之官,以不擾民為第一要務”“決獄明慎,民隱無不達,鹹愛戴之。” 政績卓著,民呼之為“牛青天”,被清廷屢次考評為“循良第一”。曾三次從軍、三次辭官歸隱,同治元年,四川總督駱秉章複薦之,擢授四川按察使,署布政使銜,百姓喜相告曰:“牛青天再至矣!”三年,內召,以老病不出,主成都錦江書院。同治十三年,牛樹梅返回故裏,致力於讀書立說。84歲時卒於家,四川各界送挽聯一副雲:“巴蜀頌名臣,斯人不負蒼生望;關西傳道統,夫子堪稱漢儒賢。”
牛樹梅學識淵邃,工於書法,返鄉雖年近古稀,但好學如故。著有《省齋全集》十三卷、《聞善錄》四卷。另有《湑葉文存》和《牛氏家言》傳世。平生酷愛各種典籍,搜集了大量圖書,建有牛氏藏書樓一座(現已不存)。史評其才情一時無雙,聯作甚夥卻大都散佚。
春聯
今日魚龍相雜;
他年雞鳳各殊。
賞析:據說此聯為牛樹梅十三歲時所撰,一時鄉人傳為美談。聯語中今日、他年、魚龍、雞鳳、相雜、各殊之間對仗字字精工,上下聯對比分明,張力十足,殊為難得的是,短短十二字中,能見其自幼胸襟抱負不凡,令人激賞。
劍閣兼山書院
河嶽英靈鍾此輩;
國家元氣在斯文。
賞析:兼山書院始建於唐、宋具規模、元末毀於兵燹、明清興盛,現為劍閣中學校內文廟,此聯應是牛樹梅在四川任職時所題,如今還鐫刻在劍閣中學校門之上。唐人殷璠編有《河嶽英靈集》,書中自序說:“粵若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河嶽英靈者,即天下之英才。上聯說兼山書院地處劍閣,風光雄奇秀美,孕育出不少傑出人才。下聯說國家強盛之根本,便在重視文教、培育人才,而兼山書院正是秉承一脈人文,長盛不衰。
自勉聯
真人品從五倫做起;
大文章自六經得來。
賞析: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為孟子總結並提倡奉行。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為孔子整理出來的儒家經典教材。上聯作者以五倫修身,得真人品,下聯作者以六經治學,得大文章,重義而輕利,能見牛樹梅儒家本色。
天師洞口牌樓
洞府何奇,從來多古意;
明德不遠,隻在此山中。
賞析:從來多古意,出自杜甫《登兗州城樓》。明德,即光明之德,美德,《史記·五帝本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也指才德兼備之人。隻在此山中,出自賈島《尋隱者不遇\孫革訪羊尊師詩》。上聯對天師洞之風光進行了描摹,引用杜甫詩句,讓人縱目遠望,聯係到杜詩所寫景象而遐思不盡。下聯亦是引用一句,卻將人引入全詩的情景,雲深林密,天師不知所處,但其所留下的光明之德,在此山中長傳。
四川隆昌中和寺
佛法有緣,唯期永除俗障;
禪關非寂,但願不昧靈根。
賞析:障,佛家所謂煩惱。所謂佛渡有緣,上聯說與佛結緣,隻希望放下塵世間的煩惱。靈根,即佛祖,亦指一個人的性靈智慧,下聯承接上聯,更進一步闡釋,敬奉佛法並非隻有一味寂寞枯燥的苦修途徑,隻要不欺佛祖,不辜負自身的性靈智慧,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青城山天師洞
白鶴歸來,崖畔千年銀杏;
綠雲深處,天下第五名山。
賞析:天師洞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頂峭壁間,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修煉布道,後人為紀念他,因稱此洞為天師洞,也稱“第五洞天”。聯中所言銀杏,相傳為漢張陵手植,已有1800年曆史。上聯想象張天師成仙後,今日騎鶴歸來,當年手植的銀杏已然千歲之齡,不免生滄桑之歎。青城天下幽,道教以青城山為天下第五名山,下聯即以此落筆,以綠雲深處渲染青城山之幽。聯語脈絡分明,虛實結合,造境幽遠,令人生出塵之想。
牛氏祠堂
念先世灶有凝塵,床無宿火;
望後人出耕綠野,入課青燈。
賞析:此聯有注雲“成名後有感於先輩艱難困苦,題聯於牛氏祠堂”。牛家世代為書香門第,牛樹梅之父牛作麟,一生勤讀不懈,主張勤儉務本樹家風,有《家言類纂》《牛氏家言》等著作遺世,牛樹梅回憶幼年耕讀生活時說:“幼讀無燈火,家君教以香板照讀,夜晴則使映月以讀。”“春夏耕作之時,南畝西疇,隨其所在而教之。或樹下,或道旁,秉鋤則頻顧而言,輟耕則取書以示。”可見牛家家境之困難,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年幼的牛樹梅雖身處逆境,卻從小就樹立了成才大誌,為官後亦聽從父親教誨,一生勤儉。此聯亦是傳承家風,上聯追憶先代困苦生計,下聯希冀後人耕讀傳家、勿忘根本。後牛家成為遠近聞名的書香望族,人才濟濟,聲名顯赫,可見家風世代傳承之功。
青城山龍蹻仙蹤牌樓
筆點猶新,此日磨崖增勝概;
劍痕尚在,當年劈石想仙蹤。
賞析:龍蹻,《龍蹻經》的簡稱,道教談飛行術的經典。天師洞西側有六十多米深的幽穀,名為擲筆槽,相傳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天師洞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石上刻有“降魔”二字,上有兩條裂隙,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石擋路遂拔劍劈之。此聯即以此傳說生發,筆致雄渾,意境悠遠。《羲皇故裏聯話錄》載此聯為牛樹梅所撰,而青城山所懸掛聯語落款為:“光緒戊戌年仲冬月趙宣沐手書”,如聯語果為趙氏所撰,則落款應署為並書或撰書,光緒戊戌年牛樹梅已逝世二十餘年,很有可能是趙氏所書而未署撰者姓名,則可見如今書者不署撰聯者之名積習已久。謎案待考,佳聯共賞。
四川威遠縣書院
敦俗勸農桑,衣衣我兮食食我;
育才論學校,風風人而雨雨人。
賞析:敦俗,篤厚之俗也,唐明皇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誌》“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上聯感念農事之艱難,一絲一縷、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囑咐學子們要加以珍惜。下聯說學習育才,要如春風化雨滋潤學子。上下聯第二句重字衣、食、風、雨第二字俱為動用,亦有先例,《淮陰侯列傳》韓信曰:“……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劉向《說苑·貴德》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聯語上聯說耕,下聯說讀,為我國儒家之傳統,所謂“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也符合《牛氏家言》勤儉務本、耕讀傳家的本義。
青城山天師洞
傑構已全空,隻難忘石上清泉,鬆間明月;
名山聊小憩,來領略錦江春色,玉壘浮雲。
賞析:《羲皇故裏聯話錄》載此聯為牛樹梅所撰,而青城山所懸掛對聯落款署:“戊寅春末雅堂周盛典並識”,個別字眼亦有出入,為“結習已全空,隻難忘石上清泉,鬆間明月;名山聊心憩,幸領略錦江春色,玉壘浮雲。” 周盛典,四川省成都府灌縣人,光緒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詩書俱佳。從聯意來看,兩聯第一句個別字俱有瑕疵,如改為“結習已全空……;名山聊小憩……。”相對,則對仗工穩,聯意無礙。姑不論作者何人,此聯意境高遠,可謂大家手筆,且共賞之。
結習,佛教稱煩惱。石上清泉、鬆間明月出自王維《山居秋暝》,上聯說人生已無煩惱,唯有山間美景令人難忘,可謂難醫林藪煙霞癖也。下聯筆意緊接上聯,名山則扣住青城山,錦江春色、玉壘浮雲出自杜甫《登樓》,正好寫的是成都之境,在名山小憩,遠觀天地蒼茫,遙思古今變幻,難免同杜老一般思國思家、百感縱生。
自挽聯
卵翼尚有人,望爾輩讀書耕田,他時終能成令器;
手足並無我,憐吾兄獨行隻影,此日誰與共殘年。
賞析:上聯卵翼代指家庭,希望子女恪守家訓、耕讀傳家,將來必然成為優秀人才,寄托頗深。牛樹梅兄為何人,史不見載,而牛樹梅享年八十有四,其兄更是高壽,下聯可歎自己死後,手足中隻留下兄長一人年邁力衰,兄弟二人再無法相對而語、共度殘年。聯語飽含深情,尤其下聯令人傷感。
賞析嘉賓
徐維強,甘肅漳縣人,現居蘭州。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紅葉詩社社員,甘肅楹聯學會副會長、青年委員會主任,甘肅省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青年楹聯研究會理事,甘肅詩歌創作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