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將於2020年12月中旬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舉行。作為聯壇一員老兵,義不容辭地撰聯以賀,並借此感謝、感恩研究會多年來對自己的鼓勵、培養和肯定。
少長集名城,賞枚乘賦韻,紅玉鼓聲,兩行映日旌旗展;
詩聯歌盛會,偕揚子奔騰,天風浩蕩,一路淩波楫棹飛。
上聯首句“少長集名城”,前三字由王羲之《蘭亭集序》而來。《蘭亭集序》有句雲:“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意思是:所有賢能的人都來了,年少年長的也都聚集到這裏。這是互文,意為不同年齡的賢德之人都到這裏來了。
九州之大,名城眾多。聯中的“名城”究竟是指哪一座城市呢。接著的八個字給出了答案。“枚乘賦韻,紅玉鼓聲”。枚乘和梁紅玉都是淮安曆史上的知名人物,以此指代會議的地點(文末附有對二人的簡介,此處略去)。他們一文一武,其“賦韻”“鼓聲”聞名遐邇,流傳古今。“賦韻”之間,皆為雅音;“鼓聲”之中,充滿正氣。這正聲雅韻悅耳賞心,自然也影響著傳統藝術——楹聯。“映日”的兩行對聯與展放飄舞的旌旗,相映成輝,為大會營造出了熱烈、隆重的氛圍。
下聯的首句直抒胸臆,同時也是客觀敘述祖國各地的賀聯、賀詩紛至遝來。這熱情的祝福和真誠的勉勵給廣大江蘇楹聯人極大的鼓舞,於是他們“偕揚子奔騰,天風浩蕩”駕舟飛行。
此處的“揚子”,即指揚子江。揚子江因古揚子津而得名,是從江蘇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長江下遊河段的舊稱,聯中以之代表江蘇。“揚子奔騰,天風浩蕩”亦為雙關語,自然界的力量和全社會的正氣給予了江蘇楹聯人無限的正能量,因此他們“一路淩波楫棹飛”。
揚子江原本隻是指長江較下遊的部分,但由於這是西方傳教士最先聽到的名字,“揚子江”(theYangtzeRiver)在英語中也就代表了整個長江。故而聯中也可擴展理解成江蘇楹聯人和華夏人一起奮發向前。
淩波,指在水上行走。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騁逸策迅者,雖遺景而不勞;因風淩波者,雖濟危而不傾。”此處喻指江蘇楹聯人智而有謀、勇而無畏。淩波,亦比喻美人步履輕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選·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韈生塵。”以此稱讚楹聯人腹有錦繡,口吐珠璣,駕輕就熟地運用楹聯藝術,讚美時代、謳歌民眾、頌揚祖國。
楫棹,即船槳。短曰楫,長曰棹。唐·欒清《蓮葉二客詩·其二·泛虛舟》:“楫棹無所假,超然信萍查。朝浮旭日輝,夕蔭清月華。”以“楫棹”對上聯中的“旌旗”,可稱為偏旁對。“楫棹”還諧音“吉兆”。“楫棹飛”也是“吉兆飛”,吉祥的征兆翩翩而來,令人欣喜。
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楫棹飛”,包含著對過去成績的肯定,對眼下工作的歌頌,對未來奮鬥的勸勉。此句也是一種宣言:全省會員一定能做到在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的統一領導下,像賽龍舟一樣,同心協力劃大槳,朝著既定的方向,創造出新的輝煌。
撰聯以賀,紙短情長。初心不變,昂首續航。
附聯中人物簡介:
枚乘(約前210年-前138年?),字叔,秦建治時古淮陰人,曾做過吳王劉濞文學侍從。七國之亂前,曾上書諫阻吳王起兵;七國叛亂中,又上書勸諫吳王罷兵,吳王均不聽。後離開劉濞而成為梁王劉武的門客,七國之亂平定後,因此而顯名,在很長時間段被視為大國上賓。於漢景帝時被任為弘農郡都尉,在漢武帝劉徹即位後被以安車蒲輪征召,於入京途中逝世,享年約七十三歲。枚乘是西漢時期辭賦家,與鄒陽並稱“鄒枚”,與司馬相如並稱“枚馬”,與賈誼並稱“枚賈”。在文學上,枚乘所作的《七發》在辭賦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梁紅玉(1102年-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南宋名將、著名的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
史書中不見其名,隻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世忠的正妻。
建炎三年(1129年),梁紅玉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勳,一夜奔馳數百裏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黃天蕩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