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品10副
吳岱寶 陝西寶雞
茶作平生願,絕頂登臨,終不負譽為仙,祀為神,尊為聖;
經從夢寐期,幽泉嘯傲,最難得身愈靜,性愈率,心愈清。
簡評:堪為陸羽生平寫真,概括精當。終不負、最難得,兩個三字領承前啟後把幾個短句串聯。很有詞味。
井春生 黑龍江哈爾濱
六羨品人生,書齋讀落三更月;
半壺烹雀舌,茶道修成一部經。
簡評:陸公生前詩名勝於茶名,上聯以詩藝為下聯之茶藝做襯,體現了陸公詩茶一體的本色特征。且用詞靈動,數字選用頗為講究。
邢偉川 河北曲陽
臨淵知水品;
悟道著茶經。
簡評:邢老師短聯常為人稱道。聯語抓住了陸公另一與茶關聯的成就,就是積累了品泉鑒水的經驗撰有《水品》一篇,並將書名自然融入聯境。
王西川 河南三門峽
曆累年流浪生涯,遍嚐世味炎涼,洞明壺裏沉浮態;
恒一道泡衝嗜好,悉鑒茗漿馥鬱,精萃杯中冷熱經。
簡評:該聯最為切人切事切題。承接順暢,詞性運用純熟,讀來大有嚼頭,是我崇尚的風格。
陳坤玉 福建安溪
逢大德,開大道,訪大儒,一部開元,長教後世崇名著;
奉茶神,祀茶仙,瞻茶聖,千家廣益,每念先生向竟陵。
簡評:上下聯層次分明。上比寫成書的經曆,逢大德滋養品性,開大道樹立了誌向,訪大儒教化了學知,終成不朽名著;下比寫身後的榮耀和對萬戶千家、千秋百代的貢獻。我和作者都是千百萬向竟陵、訪天門的一員。
編審:開,不規則重字,屬硬傷,取消優秀。
楊遠建 湖南洪江
月到剡溪,夢一點茶香,淡也,千載聖人何處去;
風翻經卷,煮三春泉水,濃哉,九州閑士幾時來。
簡評:一派清新氣息。或淡或濃,茶聖開啟了疏雅的人文境界。
羅先祥 湖南華容
六羨煮沉浮,遍訪奇山異水,深研經典史文,竟陵有幸,一枝殘筆開茶道;
三篇烹時代,長懷浩氣冰心,盡閱辛艱苦難,鴻漸無私,七尺素身濟國民。
簡評:上比起句不凡,承接自然,對仗工穩,四、五結句有力。下比起句平仄略寬。
李家橋 湖北武漢
來自竟陵西,偏酷愛山川,尋泉訪綠,獨具情懷崇水品;
隱於苕溪畔,更樂邀花月,論道聞香,猶憑韻味著茶經。
簡評:語言駕輕就熟,虛詞運用精當.兩行字寫盡陸羽人生。
江美琴 湖南華容
逝月猶驚茶夢;
流年不負聖心。
簡評:短聯難寫,短短六言能嵌入“茶聖”,寫活茶聖。且對仗尤其工整。
胡曉斌 湖南嶽陽
遙想雲邊杖履,岩畔汲泉,月下著書,方留得《水品》清聲,《茶經》絕響;
長拋身外功名,杯中悟道,風前聽韻,慢招來煙霞在抱,席座浮香。
簡評:此聯稍長,考鑒功力。沒有使用單邊當句對的討巧用法,而是上下當句皆為精對。也沒有使用常見的五、七言句式,而是先用六、四、四言句式,再承以三字領帶動後麵兩個四字句,讀來甚有韻味。
入選作品119副
張識 河南太康
端起茶杯能悟道;
寫成心得可為經。
張修順 江蘇宿遷
采來百葉和雲煮;
寫作一經對月讀。(新韻)
曾正社 陝西渭南
隱士成名,茶經著世;
浮香吟月,清韻怡神。
楊學軍 江蘇南京
陸君韻足茶當酒;
羽翼神奇夢托雲。
孫福奎 黑龍江雙鴨山
得法須尊聖;
烹茶必讀經。
羅善德 江西泰和
花間酒醉杜康露;
竹下茶香陸羽經。
劉丙菊 河北曲陽
立說著書功卓著;
煎茶品水技精深。
黃雲光 廣西桂林
一卷茶經馨四海;
三春雅韻溢千家。
宋捍東 黑龍江哈爾濱
若無陸羽大唐譜;
哪有倭夷茶道興。
徐學利 山東泰安
鴻羽落之,可用為儀,天意應憐醜才子;
茶經寫罷,何須悟道,禪心無礙妙神仙。
10
曾宜華 上海閔行
茶經二三卷;
詩客古今懷。
【注】陸羽不盡精於茶道,專著《茶經》聞名於世,他還善於寫詩,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全唐詩》載有陸羽的多首歌。
趙理真 青海西寧
博收廣采著茶經,古今歎賞七千字;
細酌清裁評趣味,中外流傳六羨歌。
趣味:滋味、味道。
倪少坤 江蘇泗洪
嚐遍三江水;
寫成一本書。
劉迪文 廣東廣州
詩茶俱絕;
德藝雙馨。
牛牧之 甘肅蘭州
憐香寄十章,舀龍井一瓢岩底泉,讓春光乍泄;
惜味傳七碗,擷安溪三瓣雨前葉,教秀色可餐。
王家祥 天津南開
崇聖訪天門,問道問經,湖風園景流香韻;
品茶循古意,沁心沁肺,國寶家珍飲遠聲。
周鈞 江西餘幹
口訥貌凡,鴻羽驅寒仙骨暖;
誌高品篤,清泉煮葉聖經傳。
張建設 福建永泰:
生來草木間,品泉不用黃金盞;
經著煙霞裏,薦茗須傳白玉杯。
陳寶林 甘肅定西
人居草木間,陸羽知茶列聖;
惠及炎黃外,五洲解飲研經。
李自強 湖南汨羅
苦難本是天衷,是誰詩意了人生,與仲尼雲長並稱三聖;
茶禪原來一味,唯汝忘情於山水,悟浮沉啟謝足可千秋。
20
劉奎禮 黑龍江蘭西
稱聖一生,茗中生雅氣;
著經三卷,筆下蕩春風。
吳金城 天津河北
貌陋茗香,語遲經湛,問古今飲者,解否其中味?
品泉鑒水,手植筆耕,惜隱逸奇人,未知身後名。
孫芸香 遼寧朝陽
細乳翻花,茗香在手,一經悟道終成聖;
吟眸對月,禪味盈懷,兩腋生風疑是仙。
吳立新 山東煙台
得僧培僧助,隱跡沉心,一生六羨西江水;
明茶道茶香,融儒入禪,三卷千恩後世人。
注:陸羽曾得高僧智積收養和詩僧皎然相助。
衛 國 河北邯鄲
博覽群書,草木拈來成雪茗;
篤修三卷,文章撰就謂茶經。
付貴寧 青海西寧
佛偈藉精深,知音四海;
茶經傳久遠,品味中華。
梁鳳崗 天津河東
撰《茶經》,專著真知情溢美;
寫《品水》,失傳傑作意流揚。
陳東明 山東臨清
鑒水修真輕宦貴;
品茗悟道著茶經。
彭大慶 湖南
冷暖看人情,茗味堪崇方外聖;
沉浮忘世事,今生便是飲中仙。
金光瑜 黑龍江大慶
聚長天之氣,集大地之華,采來神葉精成玉液仙湯,技高稱聖;
察百姓之方,覽眾家之法,寫就妙文巧講瓊漿茶道,意重叫經。(新聲)
30
蔡遠鳴 湖南華容
幾尋鴻漸,青史千秋,想先朝尚有古雁橋,權當神話;
每讀茶經,奇文三卷,歎今世渾無西江水,難見故人。
第三分句連仄、連平。
賀永粹 甘肅平川
水中參世味;
筆底著茶經。
注:水,即《水品》
陳 鑫 雲南鎮雄
陸袤茶青經出聖;
天高羽白水含香。
李永清 河南三門峽
采仙泉神韻,創木葉傳奇,玉幾瑤盞千般趣;
邀蘭室嘉朋,敘聖人佳話,古色清香八雅情。
李顯增 山東臨清
多藝才,當世稱仙,後人尊聖;
一經典 ,解讀水葉,參透茗茶。
楊遠建 湖南洪江
月到剡溪,夢一點茶香,淡也,千載聖人何處去;
風翻經卷,煮三春泉水,濃哉,九州閑士幾時來。a
簡評:一派清新氣息。或淡或濃,茶聖開啟了疏雅的人文境界。
徐生力 河南信陽
一部茶經,意寄春天故事;
千年客道,心傳古國文明。
張項學 河南三門峽
山泉流碧,翠壟生春,茗農應記雁橋事;
淺色怡心,淡香入腑,飲者當思茶聖源。
胡煥芳 江西吉州
茶聖世尊,著經傳道七千字;
文儒詩雅,品水揚名六羨歌。
崔鋼兵 湖南懷化
汲來泉水一壺活;
煮得茶經萬古香。
40
彭水洪 湖南華容
茶道精行處,采綠青山,煮紫碧泉,絲路千年鴻漸遠;
經書儉德時,荷鋤播種,提籃擷葉,香風萬頃雁猶新。a
李小傑 江西石城
一經茗味,雅韻豐饒開意境;
萬古茶香,知情富溢化心魂。
王立州 河南三門峽
親炙篤行,嚼味嗅香,悟道著經春水染;
西江月照,楚天光耀,古亭清茗綠花生。
歐陽建 平湖南炎陵
雲山霧海留鴻跡;
金葉銀杯得典經。
房家維 雲南龍陵
茶聖著經,一樹禪芽熔月影;
春尖含露,半壺雲霧煮詩魂。
周國卿 河北張北
七碗凝波,清香滿室騷人醉;
三篇覽聖,禪味盈懷朗月馨。
董文學 遼寧喀左
穿唐風而過,一經知味,慨泉石生涯,沉浮猶寄;
依逝水以憑,六羨成癡,邀竹梅舊友,濃淡如愁。
注:一經~指《茶經》。
六羨~陸羽《六羨歌》。
李鑒明 江西萬載
拙舌如何,偏能鑒識湖心水;
新芽正好,足以成為手上珍。
蔣誌良 湖南洪江
身世傳奇頗識水;
友朋神話勁緣茶。
賀一雷 湖南華容
耗一生力,善一宗事。與草木通靈,邀日月衷情,訪山問水窮其最;
噤寒剡溪,嘶竭青猿。著輕蓑綠苙,伴青燈古佛,禦鶴登雲造雁峰。
50
田興隆 湖南臨湘
天地精華,任君烹出;
文明底蘊,令我品嚐。
陳芝振 青海海東
烹茶領略世間景;
品水定奪天下泉。
田 韜 湖南臨湘
憐憫孤兒,占卜得名:羽儀漸陸;
感恩智積,煎烹成著,三卷十篇。
注:智積禪師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鴻雁飛於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為通途。於是定姓為“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為字。
劉英強 山東臨清
名世仗茶經三卷,水品一篇,正史話奇緣,千載下恭逢雅趣;
卜居聞幽穀鹿鳴,河州雎語,茗煙標聖跡,唐以來最算仙家。
注:①陸羽曾著有《水品》一篇,今已失傳。②河州雎語,化自《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句。
宋 臣 黑龍江肇源
經書傳世界;
茶味品人生。
路望姣 湖北荊州
玉川知水品;
鴻漸悟茶經。
【玉川,盧仝的自稱。鴻漸,陸羽的字。倆人為摯友,深諳茶道;陸羽著有《茶經》。】
肖德飛 湖南臨武
擅長品茗,一生茗學怡山水;
精湛研茶,三卷茶經粹古今。
劉 傑 內蒙古興和
翰墨飄香傳韻味;
馥茗溢彩著經文。
陳誌斌 寧夏彭陽
三卷《茶經》名世界;
一篇《水品》失人間。
李林儒 湖南婁底
割草拾柴,非你難能點火;
先聞後品,賴君得以揚名。
60
鄭利彬 廣東普寧
細究《茶經》從地貌;
精研“水係” 斷源頭。
注:斷指判斷。
胡宗能 廣東東莞
開篇好品沉浮味;
麵世閑斟來往情。
李彥民 黑龍江哈爾濱
三卷茶經傳後代;
七千文字惠今人。
楊林中 廣東揭陽
擅品茶鑒水;
能著作傳經。
劉明輝 寧夏西吉
九州《水品》幾多路,行南訪北,嚐泉井,品澗溪,飲河湖,能辨江心水;
三卷《茶經》千古功,曆夏經冬,采花英,揪芽葉,挑器皿,盡知天下茶。
武立金 天津河西
評綠葉評成妙論;
品清茶品出神湯。
薑維東 黑龍江蘭西
三卷探知行道;
十篇品悟茶經。
黃國輝 江西井岡山
古樹栽千山,葉茂枝繁,因滋春雨,春風,春日;
新芽煮一水,色濃味厚,最敬茶仙,茶聖,茶神。
孫汝瑛 吉林扶餘
遍訪山農,擅長品茗興茶道;
盡嚐世味,閱曆銘心著聖經。
周澤潤 湖北隨州
茶經三卷 風行世界;
陸子千秋 品傳古今。
70
薑 嶽 黑龍江蘭西
坎坷一生,情鍾綠葉世尊茶聖;
才學八鬥,筆意真知功貴典經。
郭來俊 天津河西
茶經傳萬世;
人品映千秋。
周關洪 浙江柯橋
愛茶且著,經書首創;
擇水而烹,世味先嚐。
王興平 河南濟源
《水品》一篇鑒水源,譽為仙,修佛結友;
《茶經》三卷通茶道,尊稱聖,舉世聞名。
周天錄 湖南長沙
茗茶需好水,飲泉鑒水悟出《水品》;
好水配茗茶,研種試茶撰就《茶經》。
(茗茶:香茶;茗茶意為可令人仔細品味的、能讓人進入某種意境的優良茶葉製品。 種:品種、種子。)
楊金香 山東德州
不羨高官乃水中伯樂;
唯懷熱愛稱茶道聖尊。
王長城 河南三門峽
不戀黃金,下壑尋泉留聖跡;
難迷白玉,攀岩辨樹寫茶經。
穆洪信 天津北辰
撰經稱聖;
揉綠留春。
陳為鍵 福建德化
古雁橋見棄,龍蓋寺安生,天縱英才堪坎坷,秉性鄙夷權貴,酷愛詩書,文冠當朝稱雅士;
三眼井酌泉,南零江鑒水,地鍾靈氣甚非凡,平生透悟物華,精通茗道,名垂後世謂茶仙。
徐斌恒 天津河東
揚名綠葉依茶聖;
繼世經傳惠眾生。
80
張海正 黑龍江牡丹江
精鑽茶道,細品詩文,心在美川秀水;
不慕繁華,猶思清影,名同孔聖關公。
胡永春 江西泰和
茶經一脈千秋韻;
茗品三聲萬世歌。
盧長華 山東臨清
萬卷學通成禦史;
千茗品盡著茶經。
秋麗波 黑龍江
一部茶經傳世久;
十分心血踐行深。
王仙榮 河南鄲城
棄佛從文,鑒水移苗,三卷真經歸極品;
結廬會友,談詩入畫,一壺況味品人生。
徐玉基 上海長寧
撰一部新經,無愧茶山禦史;
傳千年雅韻,不惟帝苑飄香。
呂運祥 山東臨清
效神農百草親嚐,品泉鑒水,嚼味嗅香,譽聖封神名陸羽;
師弘祖千山遍曆,探寶搜奇,談文論道,苦心孤詣著茶經。
注:徐霞客,名弘祖。
簡評:徐霞客明代人,陸羽唐代人。
周再均 江蘇如東
生性嗜茶,始創煎茶法;
天資悟道,自為論道人。
趙式立 黑龍江蘭西
能品泉鑒水,知滿實,著經書,芳香百世;
善問道明茶,誌高遠,研檟樹,嗜愛一生。
郭永和 河南三門峽
心牽黎庶行高品;
筆醮真情寫茗經。
90
張桂華 湖南懷化
明誌向;
撰茶經。
李芝娥 陝西西安
《茶經》半卷千年醉;
《水品》三杯萬世香。
邢金成 河北曲陽
一部茶經,千秋茶聖;
九州傳道,百世傳香。
羅誌勇 山東臨清
茶聖撰茶經,茶經恒久遠;
互求成互市,互市永留傳。
魏玉秋 山東臨清
覓甘泉,采靈氣,品香茗,迎貴客,提神醒腦;
攀崇嶺,躍清溪,煎普洱,泡毛峰,益智通腸。(新韻)
梁 光 海南儋州
聚力興茶道;
凝心著茗經。
宋洪賓 山東臨清
著經育種,空前為聖;
品水研茶,極致稱神。
劉複琳 江西遂川
三卷茶經先問世;
一生心血有誰知?
王小英 湖南郴州
雅閣樓中,滿座騷人談水品;
青瓷盞裏,三杯瓊液悟茶經。
鮑國華 安徽歙縣
淡綠十章,禪悟茶經欽禦史;
謔談三卷,無遮碩彥俏伶人。
100
吳克豐 江西鄱陽
陸羽嗜茶,三卷真經,字字道來盈底蘊;
盧仝煮味,一壺佳釀,杯杯品盡悟沉浮。
王鳳茹 河北曲陽
性嗜名泉,情耽山水,晧首窮茶功至偉;
未言清苦,不慕繁華,堅心守誌世推崇。
鄭創釗 廣東揭陽
茶香玉盞;
聖道金經。
王中亭 山東臨朐
細品千茗,專著《茶經》存世道;
洞察百態,雅詩《六羨》載人生。新聲。
王學範 湖北十堰
命係於茶,追茶史,鑒茶湯,研茶道,撰《茶經》,同孔子齊稱聖;
情鍾於水,覓水源,探水質,別水香,編《水品》,與龍王共號神。
梁 香 湖南懷化
飲澗嚐泉書《水品》;
博收廣采撰《茶經》。
辛良銳 湖北武漢
聖乎?神乎?仙乎?蒼天不棄勤陸羽,沉沉古雁橋尤憶;
學也!藝也!道也!楚子有恒著茶經,浩浩南零水永流。
四分句失替。
梁之璐 河南扶溝
坐看嫩葉沉浮如陸羽;
細思人生起落似江聲。
黃振業 黑龍江哈爾濱
《水品》蘊涵參佛意;
《茶經》醒悟學禪人。
注:1.陸羽被智積禪師收養,是受過佛戒賜過法號的佛門弟子。2.“禪茶一味”。陸羽在《自傳》和《茶經》中都有對佛教的頌揚和僧人嗜茶的記載,
張傑安 河南濟源
居吳中鑒水品茗,悟栽培采製之方,終得皇帝封為茶聖;
遇國輔談詩研意,於興盡情飛之際,博取人們稱作楚狂。
110
張永劍 安徽太和
悟道參禪非本意;
品茗啟世是心聲。
胡蓮花 寧夏西吉
三卷茶經係法;
一生水品昭人。
孫民孝 陝西禮泉
茶經三卷;
茗典一人。
馬麗華 黑龍江哈爾濱
粗茶,口中品味功名遠;
清檟,心裏斟酌富貴輕。
舒甘來 安徽黃山
開門稱七事,柴油米醬醋鹽,豈能無茗?
封聖譽千秋,文武書詩醫畫,聊喜有君。
徐光祖 江西都昌
禮佛修儒,一經開啟茶煙道;
品泉鑒水,六羨芳香草本春。
董占國 山東臨清
立誌欣嚐謀《水品》;
凝心苦覓著《茶經》。
向延富 湖南漵浦
在山泉水煎風月;
傳世茶經自詠歌。
方留聚 河南三門峽
妙手著《茶經》,入其中,出其外;
真如留《水品》,呷其滴,鑒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