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其他對聯楹聯:茶文化

楹聯:茶文化

2019-06-12 22:56:52未知全景對聯 0條評論

楹聯同題:茶

主評 吳岱寶

編審 方留聚


概述: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茶道自然成為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茶,本身有豐厚的文化內涵,茶葉種植曆史之久,采摘製作之繁,地域種類之眾,功能作用之大,茶道講究之深等等,可謂汗牛充棟,為聯題提供了是十分豐富的寫作資料。因此極易調動作者的寫作熱情。中華楹聯微信群和對聯天地微信群同題茶聯作,有近200副作品。內容幾乎涵蓋茶文化的方方麵麵。從整體來看,大多作品,能緊扣聯題,運筆自如,寫得形象自然,入情入理。但從更高層次的要求來看,浮泛之作不少,有的就物狀物,無聯家語,寫得過實,讓人興味索然;有的雲山霧罩,有空泛病,寫得過虛,讓人摸不著頭腦;有的則老生常談,了無新意;有的扣題不緊,一比跑偏;有的語脈阻隔,前後不太順暢;有的內容糾纏粘滯,語言缺乏張力;有的析字成對(也包括筆者),卻有巧趣,少理趣,無雅趣;有的擬物以人,卻多表象,無神氣,少筋骨。總體來說,雖然聯題內含豐富,但要寫出新意,寫出特色,真不容易。筆者以為,似這等詠物聯,若能寫到狀物如謎麵一般,在不破題的情況下,讀者能讀懂您寫得對象,方不失狀物之效果。倘若在詠物中能有獨到的感悟與體驗,借以抒發胸臆,於人於己,警策激勵,以故立意高遠,自然為上乘之作。以上為評聯隨感,不一定全對,不妥之處,請多包涵。


獲獎作品8副 取消1副


1.王甜元  河南鄲城

一碗沉浮觀世事;

幾多冷熱識人情。

點評:狀物不留痕跡,立意足以警人。上聯以泡茶切入,落腳在世事變幻,沉浮誰識;下聯以飲茶切入,落腳在人情不常,冷暖自知。寫茶寫人,融為一體。暗用俗語,切貼自然,無斧鑿痕跡;意境高遠,可做座右銘。

 

2.孫芸香  遼寧朝陽

陸羽一經心悟道;

盧仝七碗腋生風。

點評:用典故豐富內涵,是短聯常用策略。同此聯相近者不少,之所以選此聯,看好其亮點在於上下比後三字。“腋生風”借用盧仝詩句寫飲茶之快感與愜意,意象明快,真切動人。

 

3.楊開茂  山西運城

三山清露煮新葉;

一片冰心在玉壺。

點評:這是一副半集句聯。下聯很熟,出自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第一首,“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很明顯這不是寫茶的詩句。但是作者把這一句與“三山清露煮新葉”相對,就賦予了它新意。整副作品意象紛呈,清新高雅;上聯實寫,下聯虛寫,虛實相生,互為表裏,不失為佳作。

編審:按照啟事規定引用古詩句成語熟語字數達到或超過一半的不能入選。取消優秀資格。

 

4.張項學  河南三門峽

遠離塵世外,冬收冰魄,春集露華,浮翠猶留山穀韻;

誤入畫堂中,金箔精裝,玉泉慢浸,溢香已散淡清心。

點評:上聯寫茶生存環境,以擬人化的句子“遠離塵世外”統攝,以後三分句做進一步闡發。“冰魄”“露華”“浮翠”“山穀韻”等一應意象緊貼第一分句。寫茶的清雅不俗,語脈特順。下聯寫茶營銷、包裝、浸泡、功效等。由“誤入畫堂”而至“金箔”“玉泉”“溢香”“淡清心”。語脈也算順暢。隻是“誤入”與後麵的描寫,不是很和諧。“金箔精裝”有廣告語痕跡。下聯就稍遜上聯。

 

5.熊錚煌  廣東揭陽

與盧仝故裏情深,放卻浮名,白雲一碗聽泉品;

共陸羽遺風韻遠,拋開世事,明月半甌同雪斟。

點評:以散句起筆,以律句收煞。此聯亮點全在於聯尾七言分句。極富詩情畫意的律句,把飲茶者的放達、恬靜、高雅寫得出神入化,點亮了整副聯語。

 

6.胡曉斌  湖南嶽陽

纖手擷來翡翠,揉濯芳塵,春色沾雲,焙葉處根根雀舌,翩翩蝶夢;

玉壺煮醉煙霞,沉浮俗慮,梅花積雪,知已時盞盞清香,款款深情。

點評:上聯寫采茶、洗茶、製茶的過程;下聯寫煮茶、濾茶、飲茶的過程。作者很注意選擇十分美好的意象來狀寫筆下形象。就上聯看名詞如“纖手”“翡翠”“芳塵”“春色”“雲”“雀舌”“蝶夢”,動詞如“擷來”“揉濯”“沾”“焙”等。“塵”本來就是不太美好的意象,但作者用“芳”修飾,就很切合所寫的對象的意境。結句的當句自對也很有特色。“雀舌”對“蝶夢”就是個亮點。從氣脈上看,感覺第三分句似可有可無,於此稍有阻隔,去掉或加一個領字順承一下,或許更好一些。

 

7.鍾勝天  湖南長沙

茶庵千嶂雨,禪夢奇緣,碧葉銀毫馨世外;

仙境一壺春,奇珍禪韻,瓊漿玉液爽心間。

點評:此聯屬對十分工穩。五言律句起,七言律句落,中間以錯位規則重字擔綱,顯得整飭有致。上聯以“千嶂雨”營造氛圍,以“碧葉銀毫”描摹茶葉之形狀,很切貼。下聯以“一壺春”描繪飲茶,以“瓊漿玉液”狀寫茶湯之美好,也很準確。隻是“馨世外”“爽心間”略顯流於俗套。有點對不起“茶庵千嶂雨,仙境一壺春”美好意境。

 

8.葛永紅  河南扶溝

邀知己二三,煮雪烹茶,品月之華、雲之逸、露之甘,世事浮沉杯裏聚;

醉春風幾縷,敲詩得句,合禪之味,道之真、儒之韻,人生恬淡夢中香。

點評:此聯自帶光環在於第三分句的三字鼎足對。因為鼎足對骨力堅挺,頓使全聯熠熠生輝。上聯寫與知己品茶之妙,慨世事沉浮。下聯寫於春風敲詩之真,享人生恬淡。表麵看來下聯似乎遊離於茶的主題,其實骨子裏的關聯在於,茶與詩與禪與道與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這其中的淵源很深。可以說作者隻是宕開一筆,從另一個角度,寫茶的文化的博大深遠。使得內容上就更加豐厚充實。落句七言律句,富含人生哲理,發人深省。提升了聯語的境界。

 

 

入選作品179副



李家橋  湖北武漢

色勝春花,炒青綠紅黃,閑泡矣,交友結朋同好色;

香超美酒,斟淡濃清雅,細品之,提神醒腦久浮香。

 

李達章  湖北江陵

吸天地精華,吻霧伴雲,傳世成名憑陸羽;

為古今賓主,生津止咳,吟詩唱曲頌神農。

   

劉邦輝  河南盧氏

啜鬆風靜對蒼穹,十萬裏輕煙驟入杯中,看我神飛世外;

尋野鶴常馳斷穀,百千回熱淚皆拋嶺下,烹茶氣繞雲端。

 

辛良銳  湖北武漢

名冠綠紅黃白,滋雲霧,沐春風,涵靈氣,敢赴熱湯呈本色;

味分苦澀鮮甜,伴詩書,和琴韻,潤歌聲,欣逢摯友吐幽香。

 

徐玉基  上海長寧

播萬裏春光,馥鬱長隨桑梓俏;

捧一杯新綠,馨香頓解古今愁。

 

李進才  河南三門峽

擇地而居,喜雲霧伴清風,一杯新茗爭時雨;

靜心以品,賞色形動詩韻,幾縷茶香蕩俗塵。

 

尚桂鳳  黑龍江七台河

逸趣滌腸,聽水浮香千疊韻;

怡心養性,觀蘭品竹一甌春。

注:蘭,竹既是君子也是茶,蘭花茶,竹葉青茶

 

彭大慶  湖南長沙

煮飲工夫,莫問人情冷暖;

參求意味,皆如世事沉浮。

 

張  識  河南太康文聯

行者到門前,煩叨半碗;

來賓離座際,恭奉一杯。

 

孫福奎  黑龍江雙鴨山

好水佳茗,慢泡香飄壺裏;

至朋雅趣,細嚐樂溢味中。

10

 

曾正社  陝西渭南

提神養性,氣韻悠香,騰龍翻浪壺中景;

邀友磋文,才情高遠,對月吟詩天上仙。

 

王家祥  天津南開

勝地采珍,雅室飄香,有幸識君無寂寞;

嘉朋添愜,禪心解妙,無緣愛酒總清高,

 

張建軍  浙江寧波

陪客坐禪猶勝酒;

涵香蘊氣自留春。

 

李軍法  河南扶溝

擷幾片香魂,融開春色,綠葉翩翩逐浪漫;

捧一杯愜意,喚醒童真,紅塵滾滾享溫馨。

 

梁  香  湖南懷化

集山上精華,釋淡淡清香,初心繾綣浮於世;

品杯中苦澀,度悠悠歲月,餘味綿延縈在懷。

 

閆寶恩   遼寧朝陽  

若得人人清似我;

由憑事事淡如之。

 

黃雲光  廣西桂林

雅士暢相斟,或論風花,或談國是,一甕頻烹天下事;

群黎欣所飲,猶滋心肺,猶潤幹喉,幾甌自品世間情。

 

宋捍東  黑龍江哈爾濱

飯後一杯,沏香潤脾開心智;

堂前幾座,談古論今侃大山。

 

肖林盛  福建周寧

三才蓋碗騰明誌,融日月精華,開壺香四溢;

一撮青茶縱沈情,斂山河錦繡,入盞韻雙飛。

 

邢偉川  河北曲陽

七碗盧仝傳至味;

一經陸羽寄高懷。

20

 

吳立新  山東煙台

評五典,說三皇,今來古往一壺容日月;

棄紅塵,成大業,地闊天寬半盞乃乾坤。

 

付貴寧  青海西寧

茯磚茶,熬煮味鹹呈特色;

山裏客,醉吟詩淡有真情。

 

劉奎禮  黑龍江蘭西

止渴生津,一縷清香壺裏品;

提神醒腦,三分雅韻筆中流。

 

王小英  湖南郴州

白玉壺中,奇香一縷新芽吐;

青瓷盞裏,綠韻半杯瓊液流。

 

金光瑜  黑龍江大慶

泡綠整壺春色,翻騰幾片詩心,小屋蕩漾清香氣;

點紅五瓣梅花,繪染一箋畫紙,滿口纏綿濃鬱津。

 

衛  國  河北邯鄲

待客何須酒,斟盞禮儀,迎來送往一聲請;

澄心自在幽,烹壺境界,雅飲清嚐萬念消。

 

劉未零  湖南桃江

茗可清心,止渴生津斟禮節;

杯堪代酒,品茶助興長精神。

 

徐生力  河南信陽

淡淡君子尤趁意;

昏昏小人寡相謀。

 

崔鋼兵  湖南懷化

安化雲天閣桑香茯磚黑茶賦

青葉凝雲,玉樹搖風,桑生陌上羅敷影;

金花照月,茯磚堆味,香漫天涯茶道情。

 

彭水洪  湖南華容

無花香世界,雅可聚群賢,電爐煮處雪濺紫壺,翻成玉乳;

有葉護禪心,靜能臻獨善,月夜衝時湯揚碧碗,溢出春聲。

30

 

陳 鑫  雲南鎮雄

不管山中園裏,總汲乾坤靈氣,日月精華,春風一抹千層綠;

猶經掌上盞間,皆流富貴雅情,光陰意韻,淑態三番四麵清。

 

顏學生  湖南沅陵

杯中韻味,歎上下沉浮,命運終歸行正道;

茶內風光,看東西翻舞,人生到底走通途。

 

李秀景  河南商丘

酒裏藏,大千世界;

茶中品,百味人生。

 

刁江波  黑龍江大慶

紅塵一兩飛花,花香煮雪浮生夢;

綠葉三箋過客,客靜舒眉苦味茶。

  

盧曙光  江西修水

節欲修身人可壽;

開懷托契茗為媒。

 

井春生  黑龍江哈爾濱

開門七事咱排後;

待客一杯我在先。

 

張誌平  湖北

日月精華,煙霞知己;

苦如客淚,淡若鄉愁。

 

劉迪文  廣東廣州

寒夜客來能當酒;

良朋杯酌好吟詩。

 

李小傑  江西石城

雅韻清魂同入夢;

濃情茗品共分香。

 

東  城  福建周寧

閑情浮綠意;

熱水蕩芳心。

40

 

喬德紅  黑龍江龍江

水煮乾坤斟愜意;

杯盛歲月品禪心。

 

年廣林  黑龍江巴彥

粗茶苦澀天然品;

淡飯香甜簡樸歌。

 

房家維  雲南龍陵

古樹銜舌,春風喚醒甘泉夢;

深山采霧,文火烹讀陸羽經。

 

吳金城  天津河北

承天地精華,集於葉內;

展浮沉秀雅,蘊在杯中。

  

鄭創釗  廣東揭陽

日月寶光調木色;

山川奇氣製茗香。 

 

王長城  河南三門峽

北嶺觀光,夏槿開花山裹秀;

南峰賞景,春茶吐瑞水涵香。

  

肖  草  浙江溫嶺

杯底舒懷尋夢想;

水中飄逸醉乾坤。

 

魯元平  安徽蕪湖

神農辯味;

陸羽傳經。

 

王  波  黑龍江哈爾濱

每日喝,清心暖胃;

經年品,益智寧神。

  

楊學軍  江蘇南京

今朝香入口;

隔夜味存心。

50

 

李鑒明  江西萬載

一片清明,代酒酬情憑客飲;

平生厚道,借詩入盞任君篩。

 

尋龍舟  湖南瀏陽

初品味雖苦,融通三教;

細嚐情則濃,彙聚一堂。

 

賀永粹  甘肅

苦澀甘甜參世味;

浮沉舒展見禪心。

 

薑保坤  天津河西

三分淡雅聚來客;

四季芬芳留住春。

 

李發建  湖南嶽陽

溯上古六朝,水沸釜鍋,細出青雲禪味足;

減其中一畫,茗香壄坻,閑同雅士賦聲高。

 

陳東明  山東臨清

起舞翩翩美;

待賓陣陣香。

 

耿戰浩  河北邯鄲

茶吟七碗盧仝句;

茗品十章陸羽經。

注:盧仝《七碗茶詩》千年傳唱;陸羽《茶經》三卷十章風行天下。

 

周國卿  河北張北

陸羽遺風,鬥室香魂增綠意;

盧仝雅韻,幽壺碧氣品泉聲。

 

陳坤玉  福建安溪

形色遑論,且回茶韻之香,還啜茶湯之味,待七巡而後,茶哉,茶哉,吾將醒醉煙雲裏;

言行可鑒,不計人情之美,終歸人世之真,雖一往無前,人也,人也,眾亦沉浮歲月間。

 

歐陽建平  湖南株洲

品韻清心延客坐;

精魂振袂倩誰知。

60

 

曾宜華  上海閔行

解憂何以酒;

為客可堪詩。

 

白朝勇  浙江杭州

看破紅塵,也曾閱世秋風後;

催開綠葉,最是宜人穀雨前。

 

張建設  福建永泰

瑤草煮甘泉,非期達雅,但期舒氣;

金湯通繡腑,不為養生,隻為清心。

 

吳岱寶  陝西寶雞

丘山並重嶽生魄;

草木迎人茶更香。

 

劉丙菊  河北曲陽

清茗覓知音,是葉生來助趣;

淺甌添雅興,非花卻可飄香。

 

郭來俊  天津河西

濃裏透香,三杯玉液添詩夢;

淡中有味,一盞清茶蕩俗塵。

  

趙理真  青海西寧

隻貪玉蕊香形色味,品鑒壺中春意;

忘卻人生苦辣酸甜,遨遊世外桃園。

 

梁  光  海南儋州

品茶懷陸羽;

飲醴效詩仙。

 

徐學利  山東泰安

能解曹州意;

堪稱甘露汁。

 

高汝印  山東臨清

茶品一杯千客醉;

花開萬樹滿身香。

70

 

李少楠  吉林榆樹

閑居無酒豈無醉;

陋室有茶自有香。

 

張淑梅  河南三門峽

滿窗竹葉,紅泥紫砂龍井戲;

濃墨毛峰,青花蓋碗駿眉詩。

 

陳玉如  河北承德

嚐韻味能延年益壽;

品沉浮可處世明心。

 

王鳳茹  河北曲陽

山中有淺草,吸天地精華,與水交融藏妙諦;

杯裏看人生,於紛繁塵世,願心淡定似清茶。

 

蘭英貴  湖南株洲

聯韻幾行宜養眼;

香茗半盞可清心。

 

劉玉嶺  山東菏澤

細品新茶,杯中凝歲月;

縱評時事,壺裏納乾坤。

  

石安輝  河南三門峽

葉花別樣情,竹溪流轉芳幽雅;

山水其中味,杯盞沉浮草木人。

 

楊遠建  湖南洪江

一室無香,還憑宋韻,我浮紫盞三千月;

半生回味,猶起唐風,誰點紅袍十萬煙。

 

馬開民  河南

一壺舒眼俗生雅;

半盞清心淡育香。

 

鞠良泉  山東東營

春留四季一杯水;

味浸千秋無盡香。

80

 

周 鈞  江西餘幹

君子交朋,待客禮先茶一碗;

丈夫結友,祭天盟後酒三杯。

 

覃浩  廣東 

傾半盞招來雲氣;

沏一壺聽得泉聲。

 

胡煥芳  江西吉州

心中蘊馥;

舌底生津。

 

董永峽  河南三門峽

一壺香茗清泉水;

萬嶺浮雲碧樹芽。

 

蔣誌良  湖南洪江

沐陽承露卻青,揉殺烘蒸愈彩;

逢羽十章知味,遇仝七碗生風。

 

王鐵勞  河南三門峽

品茶養性交良友;

賞月觀花賦雅詩。

 

顏剛強  甘肅天水

輕輕淺酌口留香,提神醒腦;

慢慢喝茶詩寄趣,雅士怡情。

 

令成智  青海西寧

通渭語茶,一爐熬出三杯苦;

隴中品茗,兩友共嚐半點香。

 

孫汝瑛  吉林扶餘

聚友吟詩,地道佳茗生雅意;

提神養性,天然綠品溢清香。

 

李延軍  青海化隆

一番雲雨浮新綠;

幾片煙霞泛暗香。 

90

 

周明揚  河南扶溝

勾兌情思,咀嚼憂樂,指端幾縷煙雲繚繞;

品嚐風雨,談論古今,腹裏一壺歲月沉浮。

 

鄧建生  廣東普寧

隨紅袖添香,一把春芽彰特色;

借竹爐煮雪,三杯玉露見功夫。

 

胡宗能  廣東東莞

品茗論道,趣談地北天南事;

話舊圍爐,暢享居家鄰裏情。

 

肖德飛  湖南臨武

數片新芽,沏出皆民夢;

一壺甘露,斟來俱國香。

 

王學範  湖北十堰

色剪千峰碧;

杯呈一縷香。

 

高衛華  河南周口

葉衝白水千層綠;

花落紫砂萬裏香。

 

於應克  山東臨清

對弈品茗,陋室馨香增雅趣;

揮毫潑墨,茅棚煥彩溢詩香。

 

穆洪信  天津北辰

常飲一杯綠;

總含半口香。

 

陳為鍵  福建德化

壺裏乾坤大,能容南北賓朋,對句吟詩,讓年華溢彩;

茶中韻味長,可會古今哲聖,參禪悟道,任歲月流香。

 

石豔娟  黑龍江蘭西

清泉寶器用功烹,輕斟慢品;

嫩葉鮮芽微火炒,細選精挑。

100

 

武立金  天津河西

月下吟詩,綠葉提神思往昔;

齋中聚友,清湯止渴話今朝。

 

崔道達  山東臨清

提神醒腦天天泡;

待客迎賓盞盞斟。

 

劉英強  山東臨清

千載溢芬芳,播馥鬱經推陸羽,典數蔡襄,今古仙家呈上客;

一杯清肺腑,論什麼龍井銀針,碧螺普洱,湖山陋室滿茗煙。

 

張桂華  湖南懷化

片片嫩芽香雅室;

雙雙巧手育佳茗。

 

邢金成  河北曲陽

深穀嫩芽,一壺淡水香飛案;

僻鄉雅士,三曲高歌韻繞梁。

  

張鼎泉  福建福鼎

白毫妍雅千山醉;

綠雪甘醇滿室香。

注:白毫、綠雪係茶的品名。

 

祁國雷  內蒙古集寧

遭雨露,撚揉葉景傳禪韻;

煮林泉,浮降芽形享清歡。

(新韻)

 

楊林中  廣東揭陽

醒腦提神思陸羽;

吟詩撰對伴香茗。

(新韻)

 

李喬春  湖南邵東

煮一壺綠意,醒腦安神,清心潤肺;

酌一盞春光,招朋待友, 暢敘開懷。

 

趙式立  黑龍江蘭西

煮一壺,品味人生,清香益腦啥滋味;

咂一口,明覺事理,密意回腸怎感覺。

110

 

趙春恩  青海西寧

品茗言詩,詩文入境,傾胸口出翻書頁;

清風學道,道德春行,故養心寬對海江。

 

楊學印  山東臨清

淡寫濃描牆上畫,畫雅人也雅;

淺啜細品碗中茶,茶香室還香。

 

郭永和  河南三門峽

酒遇英雄醉;

茶逢雅士香。

 

高  旭  遼寧遼陽

款款羅敷采,陸羽徐煎,一壺春雪毛峰好;

濃濃佛印嚐,東坡暢飲,兩腋清風北苑香。

 

陳康新  福建周寧

節假相逢,美酒招朋情切切;

平時偶遇,香茶待友意綿綿。

 

馬  威  江蘇蘇州

盧仝知己;

陸羽家人。

 

梁之璐  河南 扶溝

浩浩乾坤,冷暖風雲裏;

悠悠歲月,沉浮水霧間。

  

李金梅  青海西寧

竹韻墨齋,品茗休閑養目;

泉情詩意,書聯自在清心。

 

楊金香  山東德州

三煮香茗禪味重;

幾番清友道心明。

 

趙   臣  黑龍江蘭西

荼中減一橫,曆秦漢唐宋今,香飄萬裏絲綢路;

木上加八草,分綠紅白花黑,品譽千秋世貿城。

120

 

李彥利  寧夏西吉

山泉井水茶香異;

陶器玻璃味不同。

 

路望姣  湖北荊州

浮沉歲月;

甘苦乾坤。

 

吳克豐   江西鄱陽

赴湯猶笑傲;

入口溢芳芬。

 

李彥民  黑龍江哈爾濱

茗品杯杯交摯友;

清香縷縷待真朋。

 

薑嶽  黑龍江蘭西

醉我無須沽酒;

怡情尚可品茗。

 

劉長山  黑龍江龍江

攬月莫須君醉酒;

望梅注定爾思茶。

 

黃一坤  廣東潮州   

半杯能品苦甘,提神止渴家常事,但廟堂禮敬時,尊稱國飲;

一葉皆關憂樂,益壽延年民族情,於市井親和處,浸泡鄉愁。

 

王國軍  寧夏西吉

入口生津,紅白黑綠清風使;

提神醒腦,濃淡溫純不夜侯。

 

劉明輝  寧夏西吉

樹頭草也,葉其名,中國講清和,跟禪一味;

世上人兒,茗之本,東瀛求雅靜,與道同心。

 

陳金嶺  山東臨清

茶進千家迎遠客;

葉滴百露伴荷香。

130

 

羅方友  貴州羅甸

心懷春意,沉吟山上常著綠;

誌在雲天,委屈杯中亦散香。

 

徐斌恒  天津河東

燃香撫節聽曲雅;

品茗吟詩看荷紅。

 

劉黑龍  黑龍江蘭西

滌蕩身心,淡意濃情修品性;

沉浮歲月,閑斟慢飲養精神。

 

阮其福  福建寧德

南方嘉木、東方樹葉,神農遇毒解、居易賦詩吟,味品千年,陸聖經中輝日月;

早采為荼、晚采稱茗,開門七件後、入室一杯先,香飄萬裏,盧仙碗裏映乾坤。

 

孫民孝  陝西禮泉

佳茗烹煮芳庭院;

摯友品嚐沁腑脾。

 

蔣保江  山東臨清

形味色香,養目清心獨自飲;

黑白紅綠,欣觀細品眾人說。

 

牟鳳仁  山東臨清

大碗一衝,知味應急,帶三分豪爽;

小壺三點,清心養性,需一定功夫。

 

徐光祖  江西都昌

采山川靈氣,吮日月精華,太液仙姿香醉我;

散世俗風塵,消心胸塊壘,甘泉玉盞綠生春。

 

吳海燕  湖南懷化

淺斟豪飲北南異;

苦盡甘來今古同。

 

董占國  山東臨清

非葉非花,香飄邀請四方客;

綠茶綠水,味美聚來千裏親。

140

 

李芝娥  陝西西安

滿山靈草,雲滋霧潤成清友;

半盞香茗,氣爽神清似上仙。

注:清友是茶的別稱。

 

薑維東  黑龍江蘭西

幾縷香風,談茗中外;

一壺花雨,論道古今。

 

張世旭  青海西寧

氣味芬芳,青新可愛,東方樹葉如甘露;

天成色綠,蔎水相依,小院茶樓品茗人。

 

易延鳳  湖南 懷化

種茶村上,我摘新綠銷山外;

待客城中,妻煮香茗說嶺頭。(新韻)

 

周再均  江蘇如東

一碗清茶,提神醒腦;

半杯活水,止渴生津。

 

田興隆  湖南臨湘(折字聯)

千口談經,當踐言行裏;(話)

一人悟道,且居草木中。(茶)

 

張泓泉  黑龍江佳木斯

清水煮清茶,神清氣爽;

雅人玩雅韻,意雅聯佳。

  

楊海蓮  湖南懷化

廬山雲霧中,品貢茶香鬱;

畫舫西湖上,貪龍井味醇。

 

高延華  山東臨清

一杯翠葉留雅句;

四季清香蕩俗腸。

 

李秀英  河北懷安

活水翻春,靜觀杯底乾坤大;

泥爐煮雪,細品世間歲月長。

150

 

鄒衛東  甘肅舟曲

與白水有緣,乃沏香葉;

唯綠茗不老,如見故人。

 

羅誌勇  山東臨清

嫩芽飄夢意;

香茗沁心脾。

 

王仙榮  河南鄲城

幾許時光分指上;

一壺況味注心頭。

 

李雪瑩  黑龍江哈爾濱

醒腦提神堪做藥;

迎賓待客亦通情。

 

梁鳳崗  天津河東

陋室中,品茗談心真盡興;

濃香裏,拜師學藝太歡欣。

 

張鳳平  福建福州

雀舌出春山,壺杯滌俗生禪意;

旗槍沉玉碗,日夜銷愁守道心。

 

王興平  河南濟源

色豔味醇,解暑提神誰泡綠?

茶香水洌,禦寒暖胃我烹紅。

注:綠、紅指綠茶紅茶。

  

楊  娟  黑龍江肇源

三花翠葉、清泉玉露半壺煮;

一粲紅塵、甘味茶煙滿室香。

 

張誌新  寧夏西吉

杯低盛往事,悠悠歲月百年熬,熬成醇味;

壺小煮深情,款款春風雙手捧,捧出藍天。

 

劉芍禳  廣東

澄煙湛色盈甌雪;

澀味甘香媲世氛。

170

 

劉誌堅  甘肅蘭州

發乎炎帝神農,愉悅心靈陶醉客;

興自季疵陸羽,輕柔氣韻雅吟詩。

 

劉洪敏  河南內鄉

怡情且對新團月;

解渴還端大碗茶。

 

江美琴  湖南華容

賒一壺逸致閑情,慢吞細啜回甘味;

釋幾份儒風雅意,明目清心滌俗塵。

 

盧長華  山東臨清

釆嫩葉萌芽,亭亭玉女舞春曲;

擇清泉碧露,灑灑賢紳酌尚茗。(新韻)

 

李昱君  河南新鄉         

香茗沐清波,舒心益智;

杜詩滌雅懷,廉政愛民。

 

黃國輝  江西井岡山

吸山川天地之精華,長成新綠人人愛;

斟萬戶千家之杯盞,散得濃香細細聞。

 

胥永紅  寧夏西吉

砂壺沏雀舌,醒腦提神,夜話千秋大業;

玉碗煮毛尖,清心明目,時評萬古奇文。

 

馬魯華  山東臨清

聚友吟詩,雅句伴茗思陸羽;

沐春品韻,茶尖經雨釆旗槍。

   

方留聚  河南三門峽

塵世外藉冰魂雪魄,孕草木清嘉,未到廳堂香襲月;

紫壺中吞暮雨朝雲,吐乾坤氣象,淺斟玉盞案生風。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文化茶文化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